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清史专门研究机构。是国家教委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7人、 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讲师 2人。博士生导师 8人、硕士生导师10人。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是以研究中国考古为主题的研究机构。其宗旨是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的优势,联合校内外、国内外有关学术力量,利用传统与现代化学术研究手段,研究中国史前史、原始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是北京大学为更充分地发挥跨学科的综合优势,打破学科界限,组建了由考古学、历史学、东方学、民族学、哲学、古文字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许多学科专家构成。研究与古代文明相关的重大学术课题,对古代文明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古籍所是由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古籍整理研究机构。该所以整理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元代)文献为主要发展方向。该所也是全国培养古籍整理研究人材的基地之一。该所已逐步形成元代文史资料、元代文史研究的一个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史学研究所是原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史学史科研机构。该所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着一定影响。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中国古代史硕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导师5名,硕士导师7名。该所一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完成重大学术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历史研究所现任所长陈祖武,工作人员159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87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研究方是有重点地进行考古发掘、整理和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国文明的起源、夏文化、商周文化、中国城市起源及发展规律、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历史关系及当地少数民族的早期历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和研究等方。现有工作人员190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75人。
中国社科院边中国边疆研究所(GB)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创建于1983年。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全国范围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其研究领域是以中国近代边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研究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列为内容,重点研究中国近代边界变迁,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治边政策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边疆研究的历史遗产。
北京社科院满学研究所
1991年3月6日成立。现有科研人员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2人。现任所长为赵志强副研究员。该所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满学理论、满族历史和语言、档案和文献、文化和宗教、八旗制度及北京史。
主要研究方向:满学理论、满族历史和语言、满文档案和文献、满族文化和宗教、八旗制度及北京史地。本所主办的学术丛刊《满学研究》,主要刊登海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满学的最新成果。现已出版七辑。
2006年以来加强了与满学相关的学科建设,以满学理论、满族历史、满族文化、满族语言文字为重点研究方向。
学科队伍:所长赵志强,现有研究人员7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4人。
电话:010-64877642
北京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成立于1978年,原名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1986年改为现名。
主要研究方向:建所后主要从事北京史北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城市发展史,民族史,宗教史、文俗史、生活史,中外文流史以及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地名、北京与世界名城历史比较、城市史理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研究。2006年以来加强了专门史的学科建设,以北京史、13世纪以后元、明、清、民国的中国史、北京历史地理为重点研究方向。
学科队伍:所长王岗,副所长吴文涛,现有在职研究人员16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9人,助理研究员5人。电话:010-64872644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心: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心近日在社科院近代史所成立。虞和平任中心理事长,李长莉任中心主任,中心聘请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龚书铎、章开沅及所所内资深专家为学术顾问,并聘请所内外多名专家为理事或特邀研究员。
跨研究室的所级研究中心,有利于整合全所的研究力量,对于今后开展和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