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2012年第3期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13—军事危机管理已成为军事科学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之一。回顾中外军事危机管理研究的历史,旨在分析研究现状,标示学术前沿,择定探讨重点,进一步促进理论创新。一、国外军事危机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0世纪以来,军事危机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100年间发生规模大小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军事危机事件约600次,其中规模较大并产生显著影响的就有数十次①。军事危机管理大致经历了如下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0年——绥靖;第二次世界大战——武力;冷战时期——遏制和威慑;冷战后——全球协调和合作。国外军事危机管理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将人类社会推向核战争的边缘。该事件对于美苏的危机管理研究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美国国防部前部长麦克纳马拉有一句名言:“今后,战略可能不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②自此,现代意义上的军事危机管理及其研究得以强化,美国出现危机管理研究热潮,并逐渐形成了危机管理学科。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危机管理的理论著作很多,研究方法也各有春秋,囊括了基本理论、历史案例研究和模拟实践等方面。
(一)军事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危机发展演变的过程,危机的预警,危机管理决策,危机的控制与评估等。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卡罗特科夫著《反危机管理》,罗伯特·希斯著《危机管理》,RichardNedLebow著《BetweenPeachand摘要:军事危机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军事危机管理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基本理论、历史案例研究和模拟实践等方面相继推出了大量研究成果。中国关于军事危机管理的系统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加强,相关著述大致可分为军事危机研究和军事危机管理研究两大部分,并提出了诸多学术前沿问题。关键词:世界军事史军事危机管理回顾中图分类号:E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2-4883-(2012)03—0013-06StudiesofMilitaryCrisisControlinChinaandOtherCountries中外军事危机管理研究的历史回顾□林怡①20世纪40年代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人们憧憬和平的生活,结果又陷入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冷战”中,这是一场随时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战争。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在“冷战”的“铁幕”下互相对垒,使人类不得不生活在一种紧张的政治、军事危机状况之下,给地区安全和国际形势带来了重大影响。
参见,关于20世纪军事危机的理论,据大洋网:②C·Bell:TheConventionsofCrisis,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7,p.2.军事历史2012年第3期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14—War:thenatureofinternationalcrisis》。对于军事危机的案例研究,主要是对典型案例,如柏林危机、朝鲜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进行分析,并总结各次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经验教训,如理查得·尼克松著《六次危机》;约翰·W伯顿著《全球冲突——国际危机的国内根源》,提莫·邓恩等著《八十年危机》,K.L.Chanchreek所著《TheGulfWar:AGlobalCrisis》,NancyBernkopfTucker所著《AChina-TaiwanCrisis》等等。美国不断加强对军事危机管理研究的力度,不仅形成了多种危机控制理论,而且建立了专门的军事危机管理机构,健全了应对包括“反恐”在内的危机管理决策机制,并完善了危机预测和预测系统等。(二)军事危机管理的历史研究。一些学者围绕20世纪军事危机发生的历史过程,对军事危机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在“综合史”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爱德华·卡尔的《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1939);迈克尔·布雷彻、乔纳森·威尔肯菲尔德和希拉·莫泽的《CrisisintheTwentiethCentury:HandbookofInternationalCrisis》(1988);提莫·邓恩等主编的《八十年危机:1919——1999年的国际关系》(1998);雷蒙德·加特霍夫的《冷战史:遏制与共存备忘录》(2001);等等。在“专门史”研究方面,特别是对古巴导弹危机史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较有代表性的有:G·T·艾利森的《EssenceofDecision:ExplainingtheCubanMissileCrisis》(1971);雷蒙德·加特霍夫的《ReflectionontheCubanMissileCrisis》(1989);罗伯特·汤普森的《十月的导弹:被公开的肯尼迪与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1992);等等。军事危机管理随着历史演进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迈克尔·布雷彻、乔纳森·威尔肯菲尔德和希拉·莫泽在其《CrisisintheTwentiethCentury:HandbookofInternationalCrisis》中搜集了1929年到1979年这50年间发生的278次国际危机的数据,力图对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危机形成系统认识。
他们的研究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0年的多级体系时期,几乎所有的危机都牵涉到当时的大国。由于人们都把绥靖看成一种避免战争的手段,这个时期是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危机的最典型时期。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所有的危机管理手段都是以使用武力为主。接下来,进入两级体系,这时,把公然使用武力,尤其是把全面战争作为危机管理手段的现象又逐渐减少了。”①雷蒙德·加特霍夫在其完成的《冷战史:遏制与共存备忘录》一书中,描述了冷战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和美国当年都日益深信,由于历史原因,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认为,正是对方的存在才迫使自己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一方的利益不可避免地与对方的利益发生冲突。雷蒙德·加特霍夫因此认为,正是这种威胁使美国决心进行冷战,由此产生遏制和威慑的政策。②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格劳则在其论文《全球化及旧秩序的终结》中指出了冷战后军事危机管理的趋势,他们认为,随着冷战结束,全球军事和安全关系将进一步转变,世界分散成相对分离(但不完全不受外来影响)区域安全聚合体。军事领域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呈现相互促进的状态。在全球绝大多数地区存在一个走向合作防卫或合作安全安排的转向,全球协调和合作机制来处理安全威胁日益得以强化。
③(三)军事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此类研究主体既包括政府机构、军事组织、智库,也包括学者、高官。在有关军事危机管理战略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麦乔治·邦迪的《美国核战略》(1991)、理查德·N·哈斯的《“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1999)、马克·A·施托勒的《盟友和对手:解读美国大战略》(2000)、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①[美]詹姆斯·多尔蒂等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635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②[美]雷蒙德·加特霍夫著,伍牛等译:《冷战史:遏制与共存备忘录》,392~395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③[英]提莫·邓恩等主编,周丕启译:《八十年危机:1919——1999年的国际关系》,345-348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军事历史2012年第3期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15—的《理清纷乱的世界:跨世纪全球战略评估》(2000)、威廉·恩道尔的《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2009)等。在军事危机管理的技术方面,有美国国防部、陆军、空军、海军等部门所致力的基于群体决策支持技术的危机管理方案研究,这类研究包括:美国国防部的CEDSS(突发事件处理系统),陆军的CATS(联合部队训练战略系统),空军的DMⅡ(决策者Ⅱ),海军的AEGIS(巡洋舰武器系统),兰德公司的RSAS(战略评价系统),以及专门针对台湾海峡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建立的JointIntegratedContingencyModel(联合一体化应急作战模型),①有安·马库赛、肖恩·科斯蒂冈主编的《武装未来》(2000)等。
冷战后,美国军事危机管理战略进行了调整。理查德·N·哈斯在《“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一书中指出,冷战后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无序,军事失控、核战争令人恐惧。这是一个“失规则”的时代,但这并不是说世界将变成无政府状态。作者建议美国应根据“规则”的理念来制定对外政策,即限制一些政府和其他行为体的能力和行动,最理想的是,可以通过发展多边准则、协议和机构调控国际关系。而推行对外“规则”则要求积极主动,以防止对军事危机来临时的被动管理,强化现代化的军事能力,能够防止使用武力,应付核、生物、化学武器和先进的运载装置的扩散。②而在威廉·恩道尔著的《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中,作者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独步世界、为所欲为,其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大也是最现实的威胁,其实施的全方位的主导世界的新帝国主义政策,维持其主导势力在国内外的利益。而在军事危机失控的情况下,则准备不惜用核武器摊牌。这就是说,冷战后,美国仍在强行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径,核威慑仍是其军事危机管理的关键选择。正如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的《理清纷乱的世界:跨世纪全球战略评估》中认为的那样,战略核武器仍将是美国未来国防战略的主要力量。
美国需要一支可以明显地提高美国友好国家及盟国安全的战区核力量。美国会保留目前“北约”欧洲中部部署的核能力,还将保留快速部署有广泛能力的核力量以威慑那些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③与此同时,美国军事危机管理的技术工具等方面的革新手段研究也不断得以强化。如在安·马库赛、肖恩·科斯蒂冈主编的《武装未来》中,就对美军军民两用技术、武器的生产出口以及受到当前和潜在威胁时的武器系统采购等方面作出了系统地阐述。总体看,美国军事危机管理研究十分注重国际整体环境,采用定量研究、建立模型、使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强调个别案例研究,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学科综合分析,等等。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立场缺乏中立性,第三方特别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分析较少,等等。二、中国军事危机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具有处理危机的丰富经验。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在危机管理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有理、有利、有节”这一重要思想,对军事危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相继经历了多次危机:台海危机,中印边界危机,中苏边境危机,1998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撞机,2010年的钓鱼岛渔船船长被扣等,积累了处理危机的直接经验,为军事危机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研究概况。中国关于军事危机管理的系统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加强。近年来,集中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还广泛涉及多样化军事任务、非传统安全威胁、军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军事危机管理的基础研究,重点研①丁邦昌主编:《国际危机管理》,442页,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②[美]理查德·N·哈斯著,陈遥遥等译:《“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前言1~9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③[美]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理清纷乱的世界:跨世纪全球战略评估》,519~527页,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军事历史2012年第3期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16—究了军事危机及其管理的基本含义、特点、程序、原则、要求等方面内容。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刘继贤的《军事管理学》相关章节,王勇撰写的《现代军事危机》和于巧华撰写的《军事危机论》等。二是关于军事危机管理的专题研究。比如李成刚编著的《二十世纪重大军事危机》,秦晓周等编的《幸免的战祸(二十世纪十大军事危机)》等。三是关于提高军事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