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早教简史

中国早教简史

中国早教简史作为早教和史学资深爱好者,有一些问题困扰了早教时代小编很久,古时候早教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前几年在早教这方面崇洋媚外?中国早期教育发展是怎样的?

作为早教和史学资深爱好者,有一些问题困扰了早教时代小编很久,古时候早教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前几年在早教这方面崇洋媚外?中国早期教育发展是怎样的?难道中国古时候的早期教育就真的没有可取之处了吗?

人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几乎没有人研究中国古代早教发展史,为了让大家了解我国古代早期教育的历史,于是早教时代团队历时3个月搜罗国图上百本相关书籍取其精华,编辑而成,希望大家能读《早教简史》而使之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

《中国早教简史》

↓↓↓

原始社会时期

关键词:社会公育、口耳相传、言传身教

据《白虎通》卷一记载,“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

原始社会对婴幼儿教育主要是围绕着生产劳作进行,每个民族的先贤、先圣教民导民(含教育幼儿及青少年)的基本内容都是传授“稼墙”、制作农具、渔猎、牧农等原始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没有文字和书册那个时期的幼儿教育呈现的时平等性和普及性的特点。

秦早期历史研究_研究秦朝历史的实物史料是_研究秦朝的历史学家

奴隶时期

关键点:胎教、孺子室、书册

代表人物:周文王等西周统治者

奴隶时期:夏朝到西周,约有一千三百年之久;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出现和对立,文化宗教事业的发展,开始出现学校,并且分为两个系统“国学”与“乡学”。

其中西周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主要包括:胎教、婴儿教育和幼儿学前教育。并创办古代第一个婴儿教养机构“孺子室”,它专为周王的太子和各诸侯国国君的世子而设立,专收太子、世子,并在其出生三日后送入此室。相当于宫廷内的育婴室。

《礼记·内则第十二》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芳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关键点:培育神童、家庭教育

代表人物:孔子、孟母、班彪

“有特禀异质,迥越伦萃,歧义兆于襁褓,颖语发于龆龄”

“识洞于未萌,智表于先见,心计足以成务,口辨足以解纷”

——《册府元龟·总录部·幼敏》

颛顼行年十二,而治天下、秦项橐七岁,而为孔子师。《史记·甘茂列传》“甘罗年十二,事秦相….后为秦上相”

所以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幼儿教育方面,有三大特点:总结胎教经验,研究胎教理论;注意神童的培育,第三是注重家庭教育。

到了汉代的汉和帝的妻子邓太后因是看到当时的皇家子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随创立宫廷幼稚园——邸第。这是古代第一个宫廷幼儿教育机关,主要是针对皇室子女、皇太后近亲子孙,是全世界最早的幼稚园,也是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比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开办的“幼儿学校”要早1683年,由此中国古代在该时期是优于其他国家的。

魏晋南北朝

关键词:及早施教、威严有慈、均爱无偏

代表人物:颜推之、诸葛亮、周兴嗣等。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颜推之《颜氏家训》

但是由于这个时期战争不断、政局纷乱、朝代更替无常官学时兴时废,门阀士族虽重视教育但是其封闭性导致平民百姓求学无门。从而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并没有特别的兴旺发达。但是这一时期家庭教育内容和形势要比汉代更丰富、更多样性。在早教的发展史上起到了上承接秦汉,下启唐宋,起到了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

秦早期历史研究_研究秦朝的历史学家_研究秦朝历史的实物史料是

唐宋时期

关键词:德育、爱人、为公

代表人物:司马光、伊川、朱熹、吕祖谦

唐朝,宫廷教育主张幼主教育,其中唐朝的程颐认为:要抓紧早期教育,认为对太子、幼主必须及早施教。

《近思录》卷十一记伊川先生言:“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小学之法,以豫为先。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便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虽未知晓,且当薰聒,使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虽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

唐宋时期早期教育从个性化走向社会化,唐朝的政局稳定,战争相对较少,随有唐宋八大才子等一系列文人雅士来推动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司马光和朱熹丰富和发展了家庭教育理论。

元明清时期

关键词:童蒙、明人伦、量资循序

代表人物:王阳明、李毓秀

元代的童蒙,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汉人的处于社会底层,那个时代汉人对于曲艺的创作较为集中,幼儿游戏出现骑竹马、打髀石等皆可看出当时蒙古人的统治的一些影响。

明代由于科举制的推行,平民之家的文化教育兴起,所以蒙学教材的种类由单一的识字课本,逐步拓宽到综合知识型、道德教育型、提高阅读能力型、陶冶儿童性情型等各种门类。

其中这一时期王阳明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主张“明人伦”,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修养“孝悌礼义廉耻”。

清代时期著名的学者李毓秀在其所著《弟子规》中曾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秦早期历史研究_研究秦朝历史的实物史料是_研究秦朝的历史学家

民国时期

关键词:量资循序、癸卯学制、蒙养院

代表人物:陶行知、陈鹤琴、罗振玉等

“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知培养。”

——陶行知

罗振玉《学制私议》中说:“将来必立幼稚园以三岁至5岁为保育年限。”

1912年,蔡元培将幼儿教育纳入新的学制体系中,并颁布了“壬子葵丑学制”,但是由于民国近代战争纷乱等因素,幼儿教育并未得到系统的发展。

但是民国时期有相对较快,这得益于西学东渐,西方世界强势打入中国的原因,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方式被逐步瓦解,新式的幼儿教育方式兴起。且各种幼儿教育思潮涌现,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培养多以幼儿的孝悌观念主,“孝”从本质上说是“借正父子之论,“以严君臣之分。”突出父权的“孝”,旨在强化对皇权的“忠”,这种“忠”、“孝”是不问是非的“愚忠”、“愚孝”,它完全扼杀了儿童的个性与自由,成为制造奴性和奴才的渊薮,这是我们应当批判的。

我国幼儿教育其之所以没有得到发展主要原因是封建社会经济自给自足,幼儿教育操纵在少数人手里,故而没有广而普及,而当时又受到老子的政治思想的影响,当权者又善用愚民政策。

但是从上述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教时代认为古人对于早期教育还是非常重视,在美德和知识层面上,亦有可取之处如果我们能够摒弃糟粕吸收精华。再与国外先进的理念融合,相信实现中国梦少年强将不再遥远。了解我国古代早教发展史,对于当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秦早期历史研究_研究秦朝历史的实物史料是_研究秦朝的历史学家

【最后要说的话】

从古至今,我们可以看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一直都属于皇家、权贵等上层阶级的,而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其开放性,随着阶级(奴隶制变更为封建制)的变更呈非常缓慢的状态,其实大家可以去深挖一下古代广为流传的名人,其80%均是出自官宦士族之家,比如唐宋八大家,以及最近热播《军师联盟》中的建安七子。这是因为从古至今贵族门阀都自幼至长的教育孩子,对于早教胎教更是重之又重。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教育的普及、以及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越来越容易,不需要你去“凿壁借光”,但是对于个人的要求更高了,在泛知识时代,言论、学术广泛且易得的时代,考察的是你是否慧眼如炬、是否独立思考、是否明辨是非、是否能够独立学习、能否驾驭新的科技。这些能力之外我们能够给予后代人的又是什么?早教时代认为是好的教育,是优质的教育。

鉴以往,而明智;

知兴亡,测未来。

上一篇: 中外军事危机管理研究的历史回顾
下一篇: 跪求推荐今年北大历史系(秦汉史)考研书目?谢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