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学论文-论历史研究的方法.doc

历史学论文-论历史研究的方法.doc

历史学论文-论历史研究的方法.doc历史学论文-论历史研究的方法任何一门学问、学科,都是研究一种特殊的对象的,因而也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研究方法。自然科学是如此,社会科学也是如此。历史学研究是将人类社会发展演变作为对象

历史学论文-论历史研究的方法任何一门学问、学科,都是研究一种特殊的对象的,因而也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研究方法。自然科学是如此,社会科学也是如此。历史学研究是将人类社会发展演变作为对象,当然有它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除了这个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外,还有各种层次以及最高层次的研究方法。大体讲有以下几种:1.最基本的方法:搜集与考订材料的方法,即考据。2.历史比较法。3.统计方法。4.计量方法。5.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搜集史料和考订史料的方法古往今来的历史学著作,凡足以名家的,都有其共同点,即:具有丰富的内容,这种丰富的内容一是材料多,二是材料的准确。因而搜集更多的材料,以及对使用材料的考订,成为历史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观点分歧甚大的情况下,只能求同存异,评论史学著作的优劣得失,不能不集中在材料的多少以及对材料的使用方面。这样,历史学的考据方法不能不成为古今中外共同承认的一个基本方法。一提到考据,人们总是不自觉地认为考据之学来自于清代的干嘉学派,或清代考据学。其实自从有了历史学,也就存在对史料的搜集和考订的问题。孟夫子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

”对《书》的材料的真实性提出了怀疑。惟其如此,所以史学家们首先注意的就是这个问题。大史学家司马迁就极为重视这个问题。他不仅充分利用他能够见到的任何材料,而且还想尽办法扩大他的材料来源——这个办法就是调查访问方法。人们常说,司马迁曾经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因而开阔了他的神思,形成了他峭拔雄健的文风。这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司马迁之遍游名山大川,是在有意识地从事调查访问,一面亲自观察游历所在以及社会的各个侧面,一面从遗老口中和历史遗迹中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的访查。司马迁的调查访问,教导人们不能单纯满足文献记载,而要从对社会广泛接触中获得更多活的知识材料。对材料真伪准确与否,司马迁是否也很关心?当然注意。他对各类文献材料中一些荒诞不经的内容,是“不敢言”的,亦不加使用.他提出了一个考订材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这个标准是否恰当是另一问题,但考订材料之要有标准却无疑是对的。而且,以这些较为古老的文献做考信的标准,也不能说毫无价值。司马迁的许多调查访问,就是对文献材料的一个订正。总之,司马迁既开辟了广事搜集史料的路径,又认真考核使用的材料,以其生花之笔,写出了《史记》这部千古名著!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同样是既注意材料的搜集,又注意材料的考订。

他将搜集来的史料,以年系月,以月系日,将材料分别列于年月日当中,按时间先后将材料排列起来。先做长编,然后又对所使用的材料,考核其异同,做了《通鉴考异》。考异就是对材料真伪的辨别,对材料的分析。这种辨别和分析,是史家必具的一个基本功。史学著作成就高低,同这个基本功是分不开的。史家这种对史料的辨析,到明末清初形成为考据学,干嘉尤为兴盛,因而有干嘉考据学之称。考据学开始是对经学的章句训释,从明末陈第开始的。经过顾炎武、阎若璩等,形成考据学的吴、皖两大派,吴派以惠栋为首,皖派以戴震为首,戴震成就为当时之最,此外还有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考据学大盛。清考据学讲章句训诂之学,恢复了汉儒治经的方法,而否定宋代义理之学,因而在经学发展史上形成汉学、宋学、清考据之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程。考据学的主要内容和成就,在于音韵,因而清代音韵学成就甚高。前面说王引之认为训诂的中心在于字音而不在文字,所以清人对古音韵分析至为细密,到清末章太炎弟子黄季刚(侃)而告终结。对清代考据学,后人应当加以继承和发扬,因为考据方法是史学工作者的基本功的组成部分,应当读他们的书,核对他们是正于原书的地方,由此来掌握他们的考据方法。

但应当认识到,这种考据方法,只是点,不是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从个别的细微之处窥探史学,而不能从这种方法中取得对史学的系统知识和对史学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只是由于这种考据方法,重视实实在在的考究,从个别、小地方下手,因而吸引人们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干嘉之学要继承,要发扬,但绝不能倒退到干嘉考据之学的老路上去。西方与中国干嘉考据之学有相通之处的,是普鲁士兰克(LeopoldvonRanke,1795—1886)学派,德国普鲁士学派亦即历史语言学派,就是由重视考据,重视信史而驰誉于世界的。该学派的重要创始者兰克RankeL.V.(1795—1886)的主张,简单说,即是“赤裸裸的记述往事;不加任何藻饰。详细研究各个史事,不知道的存疑,切戒加以臆造与杂以浮辞,再由各个史事的连贯中,了解他们间相互的关系。„„”兰克与乔治尼博尔(1776—1831)创立了“语言文字的批评方法”,瑞士费特尔(1876—1928)曾称誉尼博尔对史学的贡献:“从前的学者,拘守旧闻,不知搜求材料,征引古书,也常说明出处;但他们志在夸示博学,拉古人替自己圆谎,并不注意批评选择的工夫。志在欣赏文辞的优美,情节的新奇,并不问记事是否可信与可信的程度。

语言批评派的史学家,受近代科学的指示,完全不是如此。他们对史料,不但不杂宗教、种族与文学的偏见;并且对史料常持寻源、怀疑与批评的态度。第一,要问材料的来源如何?即是史料本身是否是原手的史料?第二,要问所用材料是否掺杂有后人的意见?曾否被人修改?第三,原手史料不存,方许用最早的副料(转手的史料),但副料不能代替原料。第四,原料与副料价值的判断,依时间、地域、亲见或传闻为主;不偏重文辞的是否优美与形式的是否完备。第五,要注意记载人记载事实的动机与态度。尼博尔即是这一派的开创人。”从历史语言批评学派主张来看,要广泛搜集材料,重视原手材料,对材料进行审查,注意其真实性,其方法同样是考据的方法,同干嘉考据学派是相通的。近代中国史学,我认为是受德国普鲁士历史语言学派和干嘉学派的最为重要的影响。近代中国史学名家中,直接受到普鲁士历史语言学派的影响的,如陈寅恪、傅斯年、姚从吾、韩儒林等,都是留德的,他们接受了这个学派的直接的熏陶、培溉,因而他们的治学态度、他们的学风,对我国近代史学当然要产生巨大影响。胡适虽然标榜实验主义,他的历史观有其主观主义的重要方面,但对史料方面,则受干嘉学派深刻影响,强调史料,强调考据、证据,对近代中国史学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普鲁士学派诸家与胡适相结合,实际上也是历史语言学派与干嘉考据学派的结合,对近代中国史学影响之大,是其它学派无法比拟的。直到解放之前,居于中国史学的主导地位的就是这个系统。综合这一系统的研究方法是:(1)重视资料的考订。(2)重视资料及资料的搜集。(3)重视对史料的考订、辨析。(4)最值得提出的,这个系统的学者极力强调史学的客观性,由于过分强调,就陷入了“客观主义”。他们认为,不论什么主义,都是一种偏见,因而史学不能用任何主义去研究,用任何主义都是以有色的眼镜看客观的历史,都是先入为主的,违反科学的。考据的基本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推法、比较法、以反证解决史料中的歧说与冲突。二、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或称比较史学、史学比较研究(com.parison study Ofhistory)。历 史比较法的范围也很广泛,它可以从多种情况做比较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两种比 历史的研究,基本上是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纵向研究是上下古今的研究,横向研究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或地域之间的研究。因之纵向比较研究和横向比较研 究也就成为比较史学研究的两个方面。纵向比较研究是上下古今的比较研究,横 向研究是对一代或一个国家、地域之间的研究。

国与国之间的历史比较研究要注 意以下几点: (1)可比性。可比性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时代才能相比,二是历史 发展相同阶段才能相比。 (2)不能以一种模式作为中心。可以找典型,但不可以一种模式为中心。反对欧 洲中心论。三、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在历史学中是经常使用的,特别是在经济史、人口史等的研究中应用得 特别广泛、重要。在过去的史学研究中,定性多,定量少,因而在说服力方面是 不足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要靠加强对社会生产力的研究.以统计方法将所搜集 得来的数据系统化,用来说明事物的量的发展。从这种量的发展中,达到对事物 的质的认识。这样,把定性研究放在定量的基础上,这种研究的科学性就增强了。 科学研究都是老老实实的,以统计方法做研究也同样是如此,而不能例外。首先 要认真搜集数字,分门别类,辨别数字中的真伪,然后进行排列,进行比较和分 析、解释。从而得出结论。 使用统计方法,最忌讳的是搞数字游戏。用不足的或几个数字,来证明问题。即 是如此。例如论述各国经济情况,就必须用若干年的数字才能看出头绪、端倪, 一年就无法判定。所以,统计数字的威力表现在数字的量上,以及数字的精确上。 要善于运用这种方法。

在经济史、人口史之外,史学其它方面运用统计方法的也很不少。过去曾经将历 代考中科举的进士进行统计,说明各个地区的差别,反映各个地区经济文化的差 别。我写过一篇《从对辽史》列传的分析看辽国家体制》文章,对《辽史》305 名传主进行统计,证明了:在辽多民族国家中,契丹人占最大优势,其次是汉人, 这说明了以契丹人为主、以汉人为副,在契丹统治中占的地位。 四、计量方法 近些年来,还有很多新方法传到中国,诸如计量史学方法。计量史学在美国流行 了一阵子,又有其它新方法兴起来,如信息论、系统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方 法,如果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有助于史学的发展。但不能漫无限制。另外,这 些新方法,如果真正有其科学合理之处,马克思主义也定能够将其吸收。从近年 史学界出现的情况看,有的人讲小农经济超稳定系统说明中国封建社会迟滞不 前,这是一种先人为主的主观主义方法,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近年各种新方法 极尽标新立异之能事,但到底有什么好作用?恐怕是邯郸学步,不仅失其故步, 而且还要爬着回去。 五,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包括历史在内的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

但,这总不够具体。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列宁有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对具体情况 做具体分析。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既包括唯物主义,也包括辩证法。唯物主义 ——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它是一块铜板铸成的,互相包蕴的(或者说互 相涵蕴的),永不可分的。下面我们列举的如阶级分析法、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等等,无不既是唯物主义又是辩证法的。当然,在对一 些具体情况上,有时侧重唯物论,有时侧重辩证法。从来不曾将这两者分割,更 不用说对立起来。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一些老一代的学者,即使以马克思主义著 名,在此问题上也往往有失误。 (甲)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观察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观察研究历史的基 本方法。对这个阶级分析法,敌对者反对,不了解者怀疑。其实,只要认真地思 索、考虑,这个方法是非常科学的。 阶级划分问题,从根本上说,属于经济范畴中的问题。经济力量——生产资料占 有,从而在产品分配中也就不同,于是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集团占有不占有生产 资料的社会集团的劳动,有了剥削和被剥削,阶级斗争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每 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生活在社会中的不同阶级中,因而他的思想、行为当然要受 阶级的影响。所以"存在决定意识",社会阶级存在,决定社会阶级意识,每个人 的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阶级分析法就是从社会生活中这一实际情况人手, 区别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同点与异点的。 阶级是某一社会集团的共同的本质,亦即普遍性。但是,阶级中的每个成员既有 其共同的本质,又自有其特殊性。一切事物,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统 一性,又有千差万别,阶级分析法能够做出非常准确的区分。 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到底起什么作用?由于所处时代、条件不同,剥削阶级所起作 用也不同。当着这种剥削性质的生产方式处于上升地位时,对生产力起着推动作 用时,这种生产方式就是进步的,代表这个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也起着进步的甚

上一篇: 【3年读书百本计划】第2本《中国历史研究法》上
下一篇: 太空探索历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