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3年读书百本计划】第2本《中国历史研究法》上

【3年读书百本计划】第2本《中国历史研究法》上

【3年读书百本计划】第2本《中国历史研究法》上《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笔记·上作者:梁启超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启发,对如何读历史上,给了我一个新的、结构性的思路。以前看历史书完全是兴趣使然,而一直觉得缺少了什么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启发,对如何读历史上,给了我一个新的、结构性的思路。以前看历史书完全是兴趣使然,而一直觉得缺少了什么,没有一种方法论。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左看看右看看。而我希望能够深耕我的“兴趣”,至少有一些自己东西。

内容梳理:

一、何为“历史”:

人类种种活动之现象为历史,而这里面也可细分,第一是活动的方式,也就是活动的表达形式。第二就是活动的产品,也就是活动之后获得的结果。而历史的塑造皆是人类社会的合作而成,并非个体所成。以上是梁启超对历史的定义。

二、中国历史著作的类型:

而写历史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写法。

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历史主流记载写法。

诗歌:最著名的莫过于《诗经》,把历史事件通过诗歌的方式流传下来,如里面的《卫风》、《国风》等,反应国家的情况。而《关雎》、《葛藟》等为民间传唱,反应当时的社会情况。

而这里面的特点就是半杂神话,有些幻想的成分在里面。这种记载方式流行与春秋战国之前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期间流行写法——编年史写法:

中国历朝历代皆重视记载历史,最早可以追到殷商时期,从现在考古出来的文物可以佐证,而周超就有明确的史官制度,分为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起初是世袭制,一个家族专门负责此事。而在之后史官世袭制废除了,但是记录历史的习惯一直没有丢掉。有名的著作如《春秋》、《左传》、《竹书纪年》、《国语》,写法特点是及其精炼,将每一年发生的大事记录下来,像记账本一样。典型例子,《春秋》:“郑伯克段于鄢”,只用六个字,将一个历史事件概述完了。

之前历史还只是一部分人工作,直到那个男人出现了——司马迁,将历史从一个职业变成一门学问,有了文学特性,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记载历史的方式——纪传体。其特点是分类,给人物、地理、艺术等等门类记录下来当时的情况,这种历史记录法更加全面,还原更加完整的历史样貌。如XX列传。后事史书多用此法。

《史记》一书的出世,被称为“史学之祖”的原因是他是司马迁的私人著作,就相当于现在的“同人作品”,而历史也从记录国家大事,下传民间,出现了家史、地方史、野史等历史,让很多人投入到了历史研究当做。

三、史学的改造:

梁启超认为目前的史学存在6个问题需要改正的:

①历史书受众的改变:之前历史书的受众过于狭隘,主要供给帝王、士大夫等统治阶级,如《资治通鉴》,还有供研究学术的人自嗨,而历史的受众梁启超认为,是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而后面历史的写法应该落地,成为普及性读物。

②“历史”一词定义的收缩与扩充:先说扩充,之前历史的主体多为政治,而政治有多偏于政治中枢,而其他方面虽有记载而重要性都不如政治。这是历史应该扩大的部分。政治历史≠历史,而应该根据个个不同的历史分门别类,地位是一样的。

③历史应该是客观性的而非主观性的,由于孔子“拨乱反正”的思想下,很多历史人物都会被带有评价、贴标签,这样子就导致了历史的脸谱化,都有好坏之分。而历史应该是详实记录下来,主观评价不能算做历史的一部分。

④史料的搜补和考证:这是中国当时的史学界现状,很多史料在纷争下毁于一旦,导致现在一些历史无法把庐山真面目发掘出来。

⑤史料的片段性和分类:史书就像碎片一样需要拼接在一起,而梁启超又把史书分为两类。一是普通史,供大众阅读。而为专门史,供学者研究参阅。

⑥历史大于人:历史是记录人的活动,而非人将历史变成一门可以操控的工具,像太史简的故事。还有清朝的“编入史官立传”成为一种荣誉,他就成了统治术,脱离历史了的初衷。

四、中国史料的现状:

中国的历史通过两种形式记录下来。

文字:旧史、历史文件、古代书籍、考古发现的历史记载、文物上的文字、古逸书辑等。而多有失传,如秦统一后,焚各个诸侯史书。

非文字:考古发现的种种文物。

五、史料的收集与鉴别:

1、收集:为两种思路,一是找的某个历史现象的原因,比如说“郑伯克段于鄢”的事情起因是什么。第二是抽象的描述中变具象,比如说XX战役双方尸横遍野,到底牺牲了多少人。这些方为收集之动机。

收集方法:当以年代最先、关系最近者为准,而史料进一步细分,又分间接和直接史料。直接史料指关于此人或事的记载。而间接史料就是从侧面反应了当时的事实。

2、鉴别:历史中都会有记载不实的现象。第一种为“幻”,及主观上“约定俗成的共识”,但客观上是存在谬误的现象。如“秦始皇”建造了全部的长城,但秦朝之建造了很小的一部分,之前存在燕长城、魏长城,之后又有明长城等。还有“老子创建了道教”也是如此,这是需要立刻纠正的。

第二种是做伪书,而分为两种,一为伪书,托古人之名写书,主要的动机是当时的托古风气,还有是为了从中获利,以及在流传过程中作者被人误传。

二为伪事。分为大致分为四种:①因为当时的政治需求而改的。②有一定虚构的成分,半真半假。③对历史事件进行了主观上的修饰。④借古托付政治理想。

六、史迹之轮次

这里讲了研究历史的顺序,在研究历史之前现需要清楚一个概念,历史是互相有联系的,并不是孤立的,每个国家的历史都在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而放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与世界对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微观是每个事件、人物对中国的影响。

而后面就是比较重要的思路参考了

分为八个思考点:

1、将每一个势力、形态分类成一个个团体,称之为史迹集团。

2、史迹集团份子的研究,从个人研究团体。

3、每个史迹集团跟其他史迹集团的联系。

4、对集团的代表“人格者”进行研究,因为“人格者”在集团里面使用较大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他的个人行为、思想会影响集团行为、思想。

5、所有思想的要落地都需要依附于物质,而物质或多或少都会限制思想的呈现。

6、对历史的进程要有预估。找到其物质与精神最大限度发挥。

7、梳理清楚因果关系。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成因,而诱发事情的发生则是缘。

上一篇: 2012年初中历史学科教研计划
下一篇: 历史学论文-论历史研究的方法.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