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对于高中历史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但是部分教师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还是喜欢采取老一套按课时进行讲课的方法,但是最后效果并不好。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也将围绕此话题展开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前言
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教师往往采取老一套按课时进行讲课的方法。探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高中课程多,课时紧,教师没时间进行打磨;或者教师不太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认为它是徒劳无功、费时费力的;又或者因为教师没有找到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从而舍弃了这套方法论。为此,本文将阐述基于个人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相关探究,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价值。
一、把握知识结构,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新课标是历史教师进行备课和开展教学的依据,规定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考察水平。因此,教师在备课之前应仔细研读新课标,充分研读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要做到融会贯通,根据新课标依据学情进行删减拆分与整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历史知识,并且能够获取较为不错的成绩。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倾向于课时化讲解,得学生找不着重点学习效率降低。为此,教师应当仔细研读教材,提升对于总体性的把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这本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于教材内容的研读和对于新课标的判断,进行教学内容的拆分与整合。不过总体上,教师需要形成框架性的结构,这样可以让学生依照脉络理解这一本书具体的学习内容在哪些方面。比如本书第五第六章的内容都是描述“评析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出路的探索”,因此可以把两个章节整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而仔细划分又可以分为中国各阶层在这一时期都为什么要进行探索、做了哪些探索以及探索的意义与局限性又在哪里这三个方面。如果这样进行讲解,学生就可以立马有非常清晰的逻辑架构,而非对于零散知识的了解。
二、落实核心素养,设计单元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而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则会促进学生加深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的探索与思考。因而,教师在设计与开展单元教学之前,必须重视对于单元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
比如在“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一课中,它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它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意义。如果教师一上来就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那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丧失兴趣。并且历史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拥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很容易就可以把人给吸引住。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其背后的故事进行讲解,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进行事件的批判,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起到提升学生自身发展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或视频,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不同时代的变化。当然教师还可以对背后的资料进行史实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学术化地了解一个时代。
三、制定教学评价,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但是它往往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他们往往会沿袭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包括老一套单一的教学评价在内。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长远下来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当制定全新多样的教学体系,帮助教师可以定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例如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课中,它的主要教学重点在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这一章的学习还是比较吃力的。因为它涉及到多地域、多政治文件的学习,这些知识其实从表面看来比较零散难于记忆,但实际其内里还是存在联系的。但是按照老一套的评价机制,学生在这一章学习的好坏都不会影响他们最终的成绩判断,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意愿并且阻碍了学生对于这一章内里深层次的研究。因而教师可以将章节成绩纳入最终的教学评价。
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学习课程多、学习任务紧。教师应当针对此特点开发出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整合单元所学知识内容,帮学生形成框架性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教学评价的制定也是关键,它可以完善促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的发展,进而构建学生完备的历史科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J].江苏教育,2022(51):7-9+23.
[2]杨进玲,陈新民.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11):8-1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