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题主的疑惑,我总结了一下,有三点:大至是研究历史的意义,历史文献的意义,和是否真的能以史为鉴。作为一个本科历史学的学生,正好上过史学理论公修课,现在凭借记忆搬运知识点。推荐题主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一、研究历史的意义就是知来处明去处。就像一个人的记忆,知道我们是谁,要去哪里。如果哪天我们忘了昨天的自己,就会陷入不安和虚无。历史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在物质方面,研究历史具体表现为继承古代人的智慧,继往开来,例子:屠哟哟青蒿素和熔模法(国外“偷”走并申请专利,见《国家宝藏》)。对个人来讲,研究历史可以培养严谨的历史思维,以小见大,遇见一件事会试着分析一件事的深层次原因,还有,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有时候会给你很大的精神支持。当然,研究历史赚大钱是不可能的了。我看题主是研究某个时代的衣食住行,属于社会生活史,社会生活史是近代才兴起来的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以往一直不受重视,研究社会生活史一方面是因为兴趣,人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就是了解社会变迁,对中国传统制度风俗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历史学更加丰富立体形象,揭示历史演变的真实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发展规律。
二、题主说历史文献不能还原历史真相,含有个人偏见。是的。历史文献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不仅有偏见,还有伪造,有各种有意的无心的错误。单一的历史文献并不能还原历史真相,研究历史讲究孤证不立,讲求实物史料或多种文献史料相结合。只依靠一本历史文献就想还原那个朝代是不可能的,也并不可信。像我们的夏朝,就是因为一直没有有力的考古史料所以一直不被西方学者认可。但我们不能完全抹杀历史文献的价值。历史文献中真实可信的自不必说,其不可信的部分,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本身也是一种史料。就像女娲补天的传说,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是母系氏族,这就是从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况且,史书也分优劣,一部史书著作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客观真实,在此基础上才说文采和体例。《史记》享誉后世的重要原因就是相对真实客观。我们不能一竿子全打死完,以近乎真空的标准要求文献史料。
三、以史为鉴真的可行吗?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吸取前朝的教训和经验。唐玄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是这个意思。对搞政治的人来说,历史就是教科书啊。所以古代的皇帝一般就是以史书为教材。比如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近了说,清末挨打,我们为什么挨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故步自封妄自尊大。所以当今实现民族复兴,首先我们就要吸取教训,开眼看世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这算不算也是一种以史为鉴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