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口述史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价值探析

口述史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价值探析

口述史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价值探析北京大学张寄谦对于西南联大师生的口述史采访所收集的资料,以及齐红深教授主持“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过程中收的口头回忆史料都很好地体现了生动性的特点,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随着20 世纪40 年代现代口述史学的兴起,口述史研究及其研究方法不仅在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得到了重视与推广, 在教育研究中也得以逐步应用。国内教育口述史研究目前还是集中在抗战史和高教史的研究上, 而对口述史在基础教育和教育科研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则涉猎不多。当前教育研究中质性研究方法应用广泛, 口述史研究方法及时、易用和生动形象特点,对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的课题教育研究大有裨益, 完全可以成为课题研究中重要的补充和辅助工具,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一、口述史研究方法的特点

1.口述史的概念

口述史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研究的方法。1948 年, 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内文斯(AllanNevins)教授创建了口述史研究中心,第一次提出口述史的概念,并运用其研究方法记录、整理美国部分重要人物的回忆,由此,现代口述史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 世纪80 年代,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口述史的研究。尽管目前关于口述史尚未有一个明确权威的概念, 但多数学者认为,口述史就是运用录音或录像设备,通过访谈或口语叙述的方法收集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科。同时,由于口述史是一种通过对话方式来收集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所以,口述史又可以视为一种研究方法。

2.口述史研究方法的特点

口述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访谈、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下结论,其中,最基本的研究策略是借助录音或录像设备的口述访谈法, 其本质上属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具有质性研究的特征。除了质性研究的一些特点之外,就口述史研究方法而言,还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动态性。口述史是一种对话,强调研究者和受访者之间的互动, 所以体现出一种动态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口述的史料或资料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反映出某种动态性。同时,口述访谈虽然是研究者有计划的访谈, 但是访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很多新的素材和观点, 可能会改变原有的访谈计划, 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也可以适应这种变化,是动态性的呈现。

(2)生动性。与单纯的文字记载相比,口述史研究方法重视录音和录像技术在访谈中的运用,所收集的史料或资料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北京大学张寄谦对于西南联大师生的口述史采访所收集的资料,以及齐红深教授主持“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过程中收的口头回忆史料都很好地体现了生动性的特点,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3)草根性。口述史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历史研究的局限,一反“政治史”或“精英史”的传统,使

得普通大众成为研究的主体或主角, 体现出很强的平民化或大众化趋势。这种研究方法更强调研究者和被访谈者的平等关系, 重视研究者以及被访谈者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 尊重和维护口述史料的原生态面貌。

(4)易用性。录音、摄像设备是口述史研究方法的重要载体,应该说,技术的进步使得今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口述访谈和资料收集。录音、摄像设备的普及与发展, 也使口述史方法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简单、方便、易用,这也是口述史研究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二、口述史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伴随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也从过去单一的量化研究过渡到“质”“量”并重,质性研究更适合运用在一些很难量化或不能量化的研究之中,它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仅靠量化的统计和分析是无法准确描述的,必须辅以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访谈等手段,更全面、深入、具体地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才能使研究者和社会大众全面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当然,对于课题研究的主体———广大教师而言,这种质性研究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也有一定的难度, 不仅需要准确而生动的文笔,还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

口述史研究方法本质上就是一种质性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又恰到好处地弥补了现有质性研究上述的不足,因而在中小学的课题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可以丰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总体来说较为单一,基本采用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手段,其表现形式也大多是文字、图表和图片。限于文笔和篇幅,所呈现出的文字或图表都是经过选择和加工的,这也使得研究者往往无法将研究实施的过程真实地再现。以访谈法为例,即便研究者和受访者高度合作,顺利完成访谈任务,研究者也没法完全将访谈过程和内容完完整整地再现出来, 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加以整理,进行提炼、精简和概括,在研究成果中也只能以片段或节选的形式予以呈现。而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则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真实地还原访谈的过程和内容。此外,口述史研究方法还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的记录,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相结合,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立体化”表达,使访谈的问题典型、具体、深刻。

2,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生动的案例

案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常见形式,也是一种课题研究常用方法。案例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对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事件的实际情境进行动态性的描述,这关系到案例及案例研究的成败。目前的中小学课题研究中的案例大多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的,这对研究者的文字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不能客观、真实、生动地描述案例,就会使案例变得枯燥乏味,降低案例的应有价值,更有甚者还会使案例得出的启示或结论受到质疑。在课题研究中应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则可以减少文字水平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 这样的案例不仅形象生动,真实还原了研究的场景,和文字相配合更是相得益彰,不仅可以避免那种课题研究常见的单调和枯燥,还可以让人全方位多角度地品味、解读案例,获得超越于研究者的启示和感悟。

3.可以完善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的课题研究缺少过程性资料的支撑,往往一个研究课题只有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客观上形成课题研究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这样的结果难免使人对教师的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产生质疑。究其原因,尽管确有一部分教师在研究中急功近利,存在研究的形式主义问题,但是也有很多教师是由于缺少时间和条件记录、整理自己的研究过程,以至于必须结题时拿不出反映研究过程的资料,尤其是那些重要的观察、访谈或座谈的记录材料。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研究者可以利用录音录像设备,甚至是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手机,随时随地记录教师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内容,再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即成为具有支撑作用的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这样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使课题研究过程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表达,更成为一种立体、生动的展示。

4.可以强化教师课题研究的主体意识

口述史研究方法还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体意识。口述史研究的草根性可以让更多的基层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使课题研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那些名师、名校长,让普通教师也可以成为研究的主角,成为聚光灯下的“明星”。口述史研究方法帮助广大教师,尤其是以往文字水平相对较弱的基层教师增强研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基于实践、源于生活去关注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变化,并随时记录研究的过程,促进自身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行为,强化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的认识,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重建自己的教育理想。同时,口述史研究方法还有利于广大教师通过录音或录像,及时顺畅地共同分享各自的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增进他们思想观念、业务技能和生活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上一篇: 【史学前沿】张秋升|关于新、旧史料价值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
下一篇: “四史”文献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的拓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