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蓝的地球上,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不过大概占了地球面积的29%,而剩下的71%则都是海洋。
可是,海洋虽然广袤,但它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似乎并不具有什么吸引力。相比于脚下的海面,科学家们好像更热衷于探索头顶上的这片星空。
难道是因为,对一个科学家而言,探索宇宙比探索深海更有意义吗?
显然不是这样,对于人类而言,深海与太空同等重要,只不过,探索深海并没有那么容易,海洋远比你我想象的要恐怖得多。
研究深海的意义
从常见的软体动物如贝类到鲸鱼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海洋的包容使其成为了大量生物生存发展的栖息地,也正是有了这些各种各样的生物,我们才得以窥见一个瑰丽的水下世界。
除此之外,深海以及深海生物对维持地球的生命平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在深海中的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分工。
于是,长期以来,这些海洋生物便构成了一条稳定的食物链,而这也是维持陆地上的人类生存的食物链基础。
在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外,海洋中还孕育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稀有矿物等。
因此,海洋对于人类而言意义重大,不过,尽管知道了这一重要性,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对深海的研究仍然有限。
具体来讲,在人类与深海之间,横亘着5大障碍。
深海的恐怖
在海洋中,人类的可视范围只有200米,这还是因为离水面不是很深,太阳光线的折射能够抵达此处。
而再往下就到了太阳光线无法企及的地方,我们的视线里将是一片漆黑。
不过,虽然肉眼只能看到极其有限的海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研发除了深海潜水器等一系列潜水设备。借助设备仪器,我们的深海视野扩大了许多。
在专业设备的帮助下,我们能够观测到几百到几千平方米的深海世界,但这对于深不见底的海洋来说,又是何其微小的一部分。
在深不可测的海洋面前,目前的人类就像是一个“瞎子”,艰难地在深海中摸索。
高压可以说是探索深海的最大障碍。
如果人类飞出大气层,进入太空,那这时,人类受到的压力将会接近于零,并且几乎趋于平衡。
而在海洋中却并不是这样,越是深入海洋,我们的身体所感受到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海洋带给我们的压力也会随之累积。
高压之下,人的五脏六腑会感受到强烈的挤压。因此,在不借助任何外物的情况下,人类最多能下潜113米的深度,且即便是借助水肺,也不过只能到达水下332.35米的深度。
已知的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有着11000米的深度,在海平面的11000米之下,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是地表压力的1000多倍。
这意味着,如果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我们将会感受到50架大型喷气式飞机压在身上的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我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深的地方,堪称一项奇迹。
海洋环境是一种复杂的腐蚀环境,海水本身也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腐蚀介质。
在高腐蚀性的海水面前,金属物质首当其冲。
因此,考虑到海水的高腐蚀性,科学家们在设计潜水器时,必须要使用高度防腐蚀且具有耐用性的材料。
不然,潜水器还未发挥作用,一潜入深海就慢慢被海洋腐蚀,实在是得不偿失。
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温度。
不过,一般情况下,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并不很大,大概在-2℃-30℃之间,即便是在海底最深处,平均水温也能达到0℃以上。
但是,在海底可能会有热液喷口的存在。
海水沿着地壳裂口向下渗流,受到岩浆热源的加热再集中向上流动,并喷发,便形成了海底热液喷口。
目前已经发现了150多个热液喷口,其喷出的“热液”由海水和一些化学物质组成,最低温度有60℃,最高温度高达350℃。
由于热液喷口的存在,潜水器的研发制造必须考虑到耐高温性。毕竟,在一些科学家眼中,热液喷口可能具备形成原始生命的能力,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除了以上四点,深海的恐怖之处还在于它的缺氧环境。
众所周知,人类是陆生生物,没有氧气便无法生存。
而在深海中,由于海中植物接触不到太阳光线,它们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释放出氧气。
因此,要想探索海洋,必定需要克服缺氧环境的挑战。
回望过去,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在这数千年中,人类探索开发的对象还是陆地,不过在近代以来,对宇宙的探索也渐渐兴起。
而对于海洋,人类现有的探索与开发能力还是稍显稚嫩了,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的进步,人类探索海洋的能力必定会不断进步。
结语
其实,对于陆地、海洋以及宇宙来说,人类都是再渺小不过的存在。然而,渺小的人类却凭借自己的智慧一点点地探索出了关于大千世界的种种奥秘。
因此,尽管现在的人类面对浩瀚的海洋与宇宙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但是,随着探索精神的传承与时代的进步,或许某一天人类就能克服重重艰险,从而揭开谜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