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

历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

历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历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转化后进生九年级历史组一、课题的提出:为了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

历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转化后进生九年级历史组一、课题的提出:为了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应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效益,已经成为初中教师们的一个共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面临若干问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在允许学习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择校就学的情况下,象我们三中这样的初级中学的学生,其能力、智力、经济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鉴于此种情况,如果教师忽视了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没有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效益持续低下。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培养中生优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其重要意义。

学困生的转化应从课堂教学着手,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产生课堂效益不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成绩不高。我们认为,必须切实重视转化学困生工作,从课堂教学着手,讲究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益。二、课题的界定:课堂教学——此处指现代课堂教学,即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调动——此处为激发、培养、指导、调集动员的意思。后进生——指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指教师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他们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同学间合作学习带动个人独立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策略——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和活动的方式、方法。

研究——指人们对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进行探求的一种活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就是初级中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对教者如何激发、培养、指导、调集动员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方式方法进行探求,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益。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在于使人得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更重要的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途径。2、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调查分析,明确学困生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科学而适用的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通过课堂典型个案研究,形成学困生归因分析。

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之具有一定的课堂学习能力。探索出一套适合象我校一类初中行之有效的在课堂上转化学困生的经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一般初中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学困生现状分析研究与学习困难归因研究;教师对学困生观念转变的影响研究;调动学困生的教法改进研究;培养学困生课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研究;培养学困生课堂学习评价研究。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校教师和学困生。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通过调查学困生的纪律和学习情况,并询问学困生本人周围同学和家长,以便了解其各方面的情况。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上升到理论,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的学习。5经验总结法: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6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7个案法:剖析学困生个案,从特殊推导一般。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六、研究步骤和措施:研究的步骤:调查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组建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理论,确定研究范围,深入调查,了解现状。

形成方案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调动学困生参与现代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案,特别是方法与措施。实施调整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对课题方案的各种方式方法全面实施,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总结经验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月)对课题研究情况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研究的措施:全体参与,责任落实,贯穿平时,阶段总结。调查分析,确定研究方案,研讨实施过程和方法,落实组织管理及主研人员分工。课题研究工作按责任分工,纳入目标考核,各主研人员以方案自定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好各阶段的分析总结,并根据情况做好措施手段的调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每学期一小结,对阶段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各子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方案,进行阶段考核。七、课题组成员分工理论研究由郝飞负责,杨红艳武立军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吴成霞高红艳负责课题的资料搜集与整理,陈淑雅负责资料的统计与分析。2009-9-10

上一篇: 历史用微型课题
下一篇: 关注全球史视野下拉丁美洲与世界的互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