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及解析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及解析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及解析中公教师网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栏目精心收集整理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试题、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解析、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等更多考试试题。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高中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来源于网络】

关注“中公教师资格考试”微信公众号,回复“410”查看高中历史(客观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与答案解析【汇总】

26.【参考答案】

(1)积极方面: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

(2)消极方面: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

27.【参考答案】

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钻研教材,研究重点。钻研教材是备课工作的基础,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弄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教材中心,抓住关键事件,才有可能准确地选定重点。

(2)课堂教学,围绕重点。①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如各种直观图片、表格对比等等。②讲授重点内容时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③课堂提问围绕教学重点展开。

(3)注意消化,巩固重点。①课堂总结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归纳重点的内容,加深对重点的理解和记忆。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紧紧围绕重点,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重点知识。

28.【参考答案】

(1)通过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把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要点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在知识重复中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进一步形成历史认识,从历史记忆变为历史解释。

(3)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由此提高历史学科学习能力。

(4)通过复习,结合学生实际,能够做到查漏补缺,扬长补短,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

(5)通过复习,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与答案解析【汇总】

29.【参考答案】

(1)清末新政。

(2)兴学堂:废除科举制,建立近代学制,派遣留学生。办实业: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实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规章,奖励实业办法。

(3)①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非真正改革创新;②新政为了筹集资金压榨百姓,举借外债,抵押路矿权,加大了对列强的依赖,加深半殖民地程度;③教育改革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思想解放;④新政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使得改革派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转向革命的阵营。

关注历史教材的发展背景。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国家课程标准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历史学科的新进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等。

关注历史教材的内部联系,即教材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与组织形式。

关注历史教材的外部联系,即历史教材与外部知识经验的联系,包括与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联系,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等。

②关注教材的具体。主要是关注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难点、表述结构等。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2分)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与答案解析【汇总】

32.【参考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多媒体上缓缓放映习总书记赞美马克思一生的话: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奋斗的一生。

教师追问:为什么马克思会获得如此崇高的赞誉?引发学生思考,顺利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时政热点导入,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为新课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展示马克思及恩格斯的图片并附上资料卡片,讲述:马克思是德国思想家、革命家,他的革命友人——恩格斯亦是如此。他们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

教师提问:为什么能提出科学社会主义?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国际工人运动推动;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总结经验。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马克思及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史料,请学生思考: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1846-1847年间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改组“共产主义同盟”。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史料分析可以锻炼分析能力。

(二)诞生

教师播放相关纪录片请学生观看,并提问: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时候诞生的?

学生看后以历史讲解员身份阐述:1848年2月,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并发表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意义

教师出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节选并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科学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它的诞生有何意义呢?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

1.内容: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自在合作探究的意识。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感悟马克思及恩格斯的革命精神。

2.作业:课下搜集资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一段墓志铭,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 《人类真史》1:研究和选材坚持“二重证据法”
下一篇: 黄氏收集“口述史料”简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