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咸丰县地方资源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咸丰县地方资源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咸丰县地方资源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咸丰县地方史资源为例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家国情怀;校本教材;地方史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

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咸丰县地方史资源为例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家国情怀;校本教材;地方史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一)提出问题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并提出“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校本课程建设,同样是当下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都在根据当地的特色深化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作为历史学科,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便是地方史资源。因此地方史资源也成了我们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依托。利用地方史资源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从宏观层面理解国之“大家”,更可以从微观层面了解地方“小家”,从而将地方史教学与国史教学更好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深层内涵与深远意境,也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独特的教学思路。因此,本课题以县地方史资源为例,来探讨如何进行历史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二)研究综述国家正在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一个崭新而热门的话题。

就历史学科而言,近几年,学界对“家国情怀”的研究比较重视,但大多是宏观层面的理论研讨,其中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家国情怀”研究相对较多,但对“利用地方史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却是极少。下面列举分析与“高中历史教学、地方史、家国情怀”相关度较高的部分学界研究成果:第一类是关于家国情怀的内涵、价值与培养。此类论文较多,这里选取与教育教学相关度较高的几篇,代表性的有张斌、段周燕的《家国情怀的当代培育》、杨清虎的《“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梁佳斌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等论文。张斌、段周燕在文章中认为家国情怀蕴涵着中华文化传统积淀,将近代以来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国家主权相联系。新时期的家国情怀培育在路径上应围绕家风家教与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角度阐述家国情怀,从而增强改革开放的现实动力。该文章从家国情怀服务于现实经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杨清虎认为“家国情怀”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概括提取了家国情怀的三个基本内涵、三种实现路径,探讨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与超越,最后提出了“家国情怀”对民族、家族、公民的时代价值。梁佳斌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阐述了家国情怀教育的时代内涵及对高中历史的现实意义,并从课程标准角度阐述了对家国情怀教育的具体要求,分析了家国情怀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最后从教学实施的深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两个方面阐释了具体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

第二类是利用地方史(或乡土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的研究。此类专项研究较少,代表性的有楼卫琴的《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增强中学生的家国情怀》。该文侧重从德育角度探讨家国情怀的培养,通过乡土文化资源改变德育素材和教学组织方式,增加学生体验,从而提升德育实综上所述,针对“地方史资源与家国情怀”,学界对两者融合的研究较少,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以县地方史资源为例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相关研究论文尚未出炉,所以我们希望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拓展县地方史资源的广度,挖掘其在家国情怀培养方面的深度,通过各种形式对地方史资源利用和家国情怀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基于地方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二、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理论价值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最具有人文性和最能体现历史学科教化功能的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以地方史资源为基础,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素养为利用地方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提供了学科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体现。家国情怀,是一种家国互动生成的情感积淀,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宏观的国家历史,还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史、家族家庭发展史、地方演变史,充分利用地方史资源开展教学,是家国情怀素养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在要求。

(二)现实意义本课题试图将县优质而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与高中历史课程、甚至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三者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课题研究有利于研发历史校本课程、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也有着重要作用,1.基于家国情怀,弘扬乡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地方史资源蕴含大量的人文性内涵,与家国情怀的人文性要求一致,利用丰富的地方史资源,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历史、更直观地感受身边的历史。对于县本土而丰富的地方史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乡土情怀,进而在此基础上升华为家国情怀的培养。2.基于地方资源,研发校本课程,迎接课程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丰富的地方史资源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较好的契机。地方史资源与地方中小学教育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县第一中学正在进行校本课程资料的收集、开发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参与进去,收集乡规民约、家族家谱、方言、土司文化、历史遗迹等各种地方史资料,能够充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念。

3.基于课程改革背景,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这就要求教师提升教学教研水平。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体系是专题史教材,新的教材也还没有试行,因此需要利用地方史资源编写校本教材,作为高中历史教材的补充,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这不仅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发展和教研水平提升的有利契机。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通过以县地方史资源为例,来剖析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以达到拓宽高中历史教学的视野的目的、促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的目的,丰富情境教学理论的内延外伸,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二)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可利用的地方史资源;第三部分为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中利用地方史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四部分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地方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现状——以中学为例;第五部分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地方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三)创新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最具人文性的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非同一般,通过对地方史资源的整合分类解读,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近距离的历史感触中实现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于培养。

目前关于地方史资源的研究很多,但这些文章只涉及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少涉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地方史资源开发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的研究更少,本课题将地方史资源与家国情怀素养相结合的研究填补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将丰富的地方史资源、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知识体系、家国情怀素养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合的系统,并提出了 贴近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家国情怀培养原则和具体培养方 县地方史资源非常丰富,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掘利用,与教材的融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家国情怀素养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 深入挖掘。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历史文献法 “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 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合适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 和使用。”历史文献法是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的 重要方法,笔者利用图书馆、期刊和网络查阅并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 料,加以分析、整理、去粗取精。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 法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

常用的调查方 法:访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如本文中采用的是问卷调查 法和访谈法。专门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对所在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 调查,以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研究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地方课程校本化 实施。 3、实证研究法 结合相关理论和前人经验探讨本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县地方史资源为例,来剖析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 (二)实施步骤 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可利用的地方史资源;第三部分为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中利用地方史资源的必要性和 可能性;第四部分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地方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 素养的现状——以中学为例;第五部分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 地方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 五、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及前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主要参加者均为大学本科毕业,其中一人为硕士研究生毕业,两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均有较强的专业功底。课题主持人近两年 主持编纂校本教材《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通史知识要点》和《 乡土历史校本教材》,其他成员均有参与,其中《高中历史一轮复 习专题通史知识要点》已经完成并形成著作成果,《 乡土历史 校本教材》正在进行中。深入研究XXX 的发展历程,写有文章 《XXX 改土归流原因探析》,并收录于《第二届XX 论坛论文集》由科学 出版社出版于2018 年出版。

六、核心观点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最具人文特色、最能贴近人性的一个,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中的“家”更多侧重个 性、局部,“国”更侧重共性、整体。因此,作为一种情怀的培养,家 国情怀需要关注、处理并整合个性与共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具体 的历史教学中,这就体现为恰当的处理地方史与国史的关系。然而,在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国史教学,对于地方史的关注较少、 研究不深,未能充分重视并发挥地方史资源在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中应有 的地位与作用。 县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众多的历史名人、多样的历史传说。本课题以中学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为研究内容,在调查 当前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筛选县的地方史资源,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去。本研究通过充分 发掘这些地方史资源,适度撷取并用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利 于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更能加深学生对地情国情的认识,加深学生对 家乡的热爱,促使学生更加脚踏实地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七、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三联书店2013 年版。 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 年版。

3.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 4.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赵亚夫:《历史教育人格理论初探》,未来出版社2005年版。 6.叶小兵:《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7.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8.赵克礼:《历史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9.赵秀玲:《历史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10.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11.吴雪梅:《回归边缘——清代一个土家族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版。 12.[汉]司马迁撰:《史记》,中华书局1959 年版。 13.覃国安印:《唐崖覃氏族谱》,民国六年抄本。 14.[清]张梓修,[清]张光杰撰:《(同治)县志》,江苏古籍 出版社2001 年影印本。 区博物馆档案馆1982 年影印本。

上一篇: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下一篇: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