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组卷网为您提供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秦朝的统一知识点精品练习题、测试题供老师进行组卷,内含详细试题解析及参考答案,e卷通组卷网让组卷更高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年,原幕府事务局大译官创办近代第一份日报——《横滨每日新闻》;1872年,《东京日日新闻》成为了明治政府的御用报纸,并得到数位政治家的鼎力支持。19世纪70年代,《读卖新闻》等宣传自由民权运动的“大新闻”报纸陆续问世,而带有娱乐色彩的“小新闻”也崭露头角。1875年明治政府颁布《新闻纸条例》,明确规定“凡欲发行报纸者,必须向内务省提出申请,获得许可”。19世纪90年代,全国性商业报纸开始出现,从社会大众角度剖析政治问题,报道内容也更倾向平民化。20世纪初,日本报业依靠兼并、垄断组成股份制企业,《每日新闻》《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成为日本三大报,从此“三足鼎立”。

——摘编自尹娜《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报业的发展与嬗变》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一批开明人士在香港、上海等沿海城市将封建社会类似报纸的“瓦版”同西方报刊模式相结合,创办了近代中文报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取代香港成为新的报业重心,这一时期参与报刊创办的无论是近代知识分子还是洋务派官员或商人,都将报道重点放在了西式文明上,如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针砭时弊,并倡导言论自由,随后创办的《上海新报》等也成为鼓吹兴办洋务的主阵地。此外,《申报》发表了若干评论时务和为中国富强献策、揭发基层苛政的论说文。而这一时期多数办报不以盈利为目的,很多报纸从创刊到停刊只有短短几个月,因此《申报》等采用优惠宣传的方法,推出类似于现在报纸的“广告套餐”,以寻求资金。

——摘编自曾浩《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报业生态环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日本自办报业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日本,近代早期中国自办报业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日两国自办报业对当今我国报业发展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由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提出,认为自然界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19世纪70年代后,该思想先后传入美、日。美国拥护者认为,政治活动最强者是“生存斗争”的获胜者;经济生活得到幸福和成功,是自由经营者证明他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19世纪后期,美国拥护者还提出大公司兼并小公司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殖民地是强国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强大民族的保护和指导。日本拥护者加藤弘之还认为,天赋人权思想不适应时代,获得民权要靠竞争;想获得更多权利,就要积极支持国家参与世界竞争,而战争不过是一种激烈竞争而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晚期西方风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温情脉脉的“礼”和以德为本的宇宙观逐渐被颠覆。19世纪末,社会进化论传入中国并逐步影响思想界。深受加藤弘之影响的梁启超认为“世界之中……强者常制弱者……欲自由权者……惟当先自求为强者而已”,这一认识成为激发民族主义和改革意识的启蒙理论。到1918年末,梁启超游历欧洲深受震撼,西方现代文明幻灭的悲观氛围代替了西方进步的乐观,其对进化论的信仰亦随之动摇,提出“国界必当尽破,世界必为大同”,认为民族主义时代虽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未来世界将归于万国大同主义时代。晚年梁启超摒弃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复归传统的天下主义。

——摘编自高力克《梁启超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析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在不同时期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年,原幕府事务局大译官创办了近代第一份日报——《横滨每日新闻》;1872年,《东京日日新闻》成为了明治政府的御用报纸,并得到数位政治家的鼎力支持。19世纪70年代,《读卖新闻》等宣传自由民权运动的“大新闻”报纸陆续问世,而带有娱乐色彩的“小新闻”也崭露头角。1875年明治政府颁布《新闻纸条例》,明确规定“凡欲发行报纸者,必须向内务省提出申请,获得许可”。19世纪90年代,全国性商业报纸开始出现,从社会大众角度剖析政治问题,报道内容也更倾向平民化。20世纪初,日本报业依靠兼并、垄断组成股份制企业,《每日新闻》《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成为日本三大报,从此“三足鼎立”。

——摘编自尹娜《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报业的发展与嬗变》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一批开明人士在香港、上海等沿海城市将封建社会类似报纸的“瓦版”同西方报刊模式相结合,创办了近代中文报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取代香港成为新的报业重心,这一时期参与报刊创办的无论是近代知识分子还是洋务派官员或商人,都将报道重点放在了西式文明上,如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针砭时弊,并倡导言论自由,随后创办的《上海新报》等也成为鼓吹兴办洋务的主阵地。此外,《申报》发表了若干评论时务和为中国富强献策、揭发基层苛政的论说文。而这一时期多数办报不以盈利为目的,很多报纸从创刊到停刊只有短短几个月,因此《申报》等采用优惠宣传的方法,推出类似于现在报纸的“广告套餐”,以寻求资金。

——摘编自曾浩《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报业生态环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日本自办报业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日本,近代早期中国自办报业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日两国自办报业对当今我国报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关于商鞅变法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死,……秦法未败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梁启超《变法通议》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关于改革开放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途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秦始皇在商鞅方升上再次篆刻铭文说明了什么?

(2)根据所学,请你列举4例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说明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4)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和清王朝专制危机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产生发展起来的。由于中国之前的闭关政策,中国成了隔绝世界的孤岛,戊戌变法可以说是闭关以后,中国文化突然落伍,受刺激的优秀民族必然奋起的抗争。另外,坚船炮利政策之失败,列强之集中环攻等,一些有远见的中国人就想来一番彻底的改革和维新。维新运动的代表首推康有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理论手法是仿洋改制,即提倡仿效外国变法,通过论述外国变法改制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外,康有为还运用了托古改制,这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同时也吸引了一批要求革新的知识分子,成为他宣传变法的得力助手和推进维新的骨干分子。康有为本想利用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提高自己的成望,吸引广大士大夫。但却事与愿违,他的托古改制理论不仅不能为多数士大夫知识分子所接受,反而招致士大夫阶层群起而攻之。

——摘编自江银曼《论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维新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上一篇: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下一篇: 六年级下学期第11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教学设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