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作业: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

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辩论等方法,认识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正反两方面辩论,提高学生活学活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既有局限性又具有进步作用,从而教育学生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

1、讲解法。洋务运动是本单元第一课,先把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介绍给学生。

2、归纳法。洋务运动的概况,学生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归纳。

3、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的结果,介绍此次战役中全军覆没的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三支近代海军中的一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提出问题: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如何?我们应如何去评价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洋务运动》。

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运动的背景

本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节,近代化是世界近代史的主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中国的近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化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概念,学生没有此知识积累,容易把此概念与“中国近代史”相混淆,所以必须要明确阐述这一概念,中国的近代化,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有一个由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层面的演变。

洋务运动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将影响学生对整课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此采取开门见山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洋务”指一切涉及外洋的事物,洋务运动指洋务派为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背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第一段得出结论。

2.洋务派的形成及代表人物

关于洋务派,在当时与之观点相对立的清政府内部还有顽固派,顽固派的概念,课本上没有明确提及,但从“顽固派”这三个字上,学生可推断出此派别的特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洋务派的主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3.洋务运动的概况

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本很好总结并掌握,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阅读课本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洋务企业的特点,提出问题: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不是真正的近代企业?引出下一问题。

4、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原因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明确: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变器不变道”的指导思想。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采用分组辩论的方法,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双方以课本为依据限时辩论。评价辩论结果,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完整的认识。

本课小结

内忧外患陷困境,地主阶级忙自救,19世纪60至90,师夷长技办洋务,自强求富为口号,奕曾李又左张,军事民用和学堂,富国强兵未达到,资本主义得发展,启动中国近代化。

作业

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难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对事物进行评价,尤其是对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在课堂上,我把清政府比喻是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病灶就是社会制度,拿掉病灶就要改变社会制度,改变社会性质,这样国家才会有救!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形象的理解。

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_洋务运动近代化探索_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探索

洋务运动近代化探索_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_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探索

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_洋务运动近代化探索_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探索

上一篇: 中学历史教学研修总结5篇.docx
下一篇: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