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唯物史观流行理论的几个问题— — — 兼评《历史研究》近期发表的两篇文章王 也 扬《历史研究》去年第四期发表蒋大椿先生的文章《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 , 今年第一期又发表吴英、庞卓恒先生的文章《弘扬唯物史观的科学理性 — — — 与蒋大椿先生商榷》 , 这两篇文章读来令人感慨系之。对于唯物史观流行理论①的反思 , 我国思想界早在新时期发端之时就已开始。然而 , 能够像蒋先生这样就其基本理论大胆、坦率、公开地发表质疑 , 且受到学术性的对待者 , 却只有在今天 , 在江泽民总书记 2001年“七一”讲话之后 , 我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的今天 ! 其为感慨一 ; 吴、庞二先生对蒋文的驳论 , 就学术谈学术 , 全然没有过去那种扣政治帽子的习气 , 且思想同样开放 , 议论同样大胆。读上述这两篇文章 , 给人的感觉是 , 我国思想学术界的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其为感慨二。笔者亦愿就有关唯物史观流行理论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史观 蒋先生认为曾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的阶级斗争史观“从实质说来并不属于唯物史观 , 因为唯物史观的实质主要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观察和研究历史。
”这也是改革开放之初 ,人们放弃阶级斗争史观的时候 , 对这个问题所作的解释。然而我们又实在忘不掉这样的话 : 阶级斗争 , 一些阶级胜利了 , 一些阶级消灭了 , 这就是历史 , 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 , 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可以说 , 长期以来 , 在国人的心目中 , 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史观是划等号的。或者说 , 这是唯物史观在我国曾经最为流行的理论。过了这么些年 , 谈起这个问题 , 还是有人会问 : 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史观到底是什么关系 ? 可见当年那样的解释未能彻底解惑。而要做此研究 , 仅有理论的辨析不够 , 需要同时作些历史的考察。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谈到导致唯物史观创立的“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 那是其在主编《莱茵报》期间所遇到的一系列现实政治斗争问题 , 诸如莱茵省林木盗窃立法牺牲普通农民的利益 , 马克思撰文予以痛斥 ,指出立法权实际上是保护有产者利益的工具 ; 《莱茵报》发表摩塞尔地方农民悲惨处境的通讯 , 遭到省督的指责 , 马克思进行反驳 , 抨击普鲁士的社会政治制度 ; 《莱茵报》刊登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章 , 受到另家报纸的攻击 , 马克思起而反击等等。
可以说 , 唯物史观的创立 , 与其时社会政治斗争或曰阶级斗争的需要密切相关。正由于是这样 , 后来马克思才在致魏德迈的信中说“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 ,都不是我的功劳 ……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 : (1)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 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 (3)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 。②也正由于是这样 , 后来恩格斯才说 , 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 唯物史观和剩71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