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去了两所学校听课,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用历史核心素养五方面去评课,收获心得,分享如下:
一、麦新之行——扬长补短
用他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有借鉴,有举措。
借鉴:1.复习知识点详细时间充裕,一周五节课。举措:高校复习,挑重点复习,
缺点: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有遗漏。
借鉴2.使用问题单,知识提纲。
举措:印发知识清单,很简练,一册课本有150道填空题。
4.20之后,进行专题整合,按照新课标要求。
借鉴3.时空观念,利用时间轴。
举措:利用目录复习法,把课标要求写在每册课本目录,把课本由厚变薄的过程。
二、通辽之行——示范引领(课改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观念引领自己的教学。)
第46次教改大课堂虽然讲的是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历史学现在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核心素养包括五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课标上呈现与专家的解释都是理论知识,如何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并去指导教学,我从示范课得来的收获。分享如下:
1.首先展示时间轴,体现时空观念。
2.绘制长征路线图,想象自己是红军,学生讲故事,谈感受,落实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阅读材料梳理遵义会议意义,落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归纳史料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思维。
4.抛出问题,作为中学生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学生畅所欲言长征精神就是今天的抗疫精神,落实“家国情怀”。
薛莉老师整节课以毛泽东诗词为引领,学生朗读,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中国梦就是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两位老师的缺欠:没有落实“大概念”。
八年级上册的大概念是“救亡图存,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我们的举措:减轻记忆负担,划出关键词,一直在做。
建议:五位一体的核心素养应该从七年级学生培养。
举措:三年一轮,大循环。
核心素养不是孤立的,在各个知识点中各个人历史事件又不能孤立存在,所以不需要碎片记忆。
教学中既不能全然迷信专家的课标解读,也不尽信示范教师做课,还是自己多思考课标,铸造适合一把自己的利剑。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还是把课标融入我们的教学,中考复习不迷路。
望舒是有情怀的乡村教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