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初中历史校本研修的案例

初中历史校本研修的案例

初中历史校本研修的案例初中历史校本研修的案例——组织研究课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我校史地生教研组教师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的高效化等方面做了诸多的努力。本周

初中历史校本研修的案例——组织研究课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我校史地生教研组教师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的高效化等方面做了诸多的努力。本周,历史教师李海英上了一节以历史剧形式来展现的研究课,课题是:漫游宗教景观,感受多元文化。针对当今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以一种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课堂形式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怎样才算一堂好课,以适合学生的方式把学生需要的知识传达给对方,我们想,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课前,就有老师对此课模式提出质疑。最大的缺陷在于:整个课堂过程预设多,即席生成的问题少,师生互动活动少,学生的疑问在课堂得不到解决;上台表演的学生终究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当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本科组教师及李老师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这堂课的定位究竟在哪儿?它不是一节纯粹的新授课,更准确点说,这节课的特征在于:实践性和总结性。它是“综合探究三”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同时它是对第三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炼(教学参考的“结构分析”中明确地提到这一点)。因此,这节课所有的学习过程并不仅只体现在课堂 45 分钟里(实际所有的新课学习也是如此),课前和学生一起参观宗教场所,批阅学生的观后感,和学生一起编演历史剧,包括课后的问卷调查及学习反馈,这都是师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这是师生共同喜爱的学习方式。

整个过程是所有同学在参与,所有同学在学习。课后从教师的评课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这节课有三个值得肯定之处:一是历史剧的形式。新颖、独特的形式,大多数听课教师认为“有看头”“形式新、喜闻乐见、效果生动”。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二是对课程资源的挖掘。本科组一直在致力于历史校本教研方面资料的搜集及整理工作,准备以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方式呈现成果。本课宗教景观资料也是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重要的,也是一个学习者。跑遍了书城、市(区)图书馆,上网查资料,实地参观拍摄及现场请教神父、阿訇及宗教信徒。“寓教于无形”,教师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第三是怀着人本主义的精神来编剧和排剧。因是一部宗教剧,中国人自来对宗教问题敏感。所以在编剧时突出主要观点“宗教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老百姓到寺庙烧香只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和祈求”。当然,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我们也不能采取“谈宗教色变”,避而不谈的愚昧学生的观点,因而剧中还告诉学生“在宗教活动场所,不得说伤害信徒宗教感情的话”“我们得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和爱,只有这样,这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和充满爱的世界”。人本主义的精神还体现在:在排剧中,敢于启用其他班的学生上公开课,尽量给更多孩

上一篇: 探索太空,人类绝无可能孤军奋战
下一篇: Space Nation 创始人卡尔•瓦哈加可拉:AI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更多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