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2004年增刊口述史研究座谈会发言摘要整理2004年1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口述史研究中心筹备组”举行口述史研究座。除本所同人外,与会者中有许多是多年来一直从事口述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和各界人士。座谈会大家就口述史的学术定位、理论、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文是当时的发言摘要今天我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口述史研究中心的座谈会,并借此机会诚邀各位成为口述史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参加我们的项目,推荐相关人才。也特别欢迎大家能够积极向本研究中心投稿,借助我们这个口述史研究的平台,把上海口述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欢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对研究中心的建设给出自己的宝贵意见。1O年间,我很关注也在尝试着做一些关于口述史方面的东西。我认为口述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是一种方法。我们过去只是零星地做了一些研究,但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研究还是较少1述史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艰辛,比如说要做仔细、琐碎的考证,而且不可能一次性完成。I:述史的研究,地区选择很重要,我想在中国做口述史,北京和上海是最合适的地方。北京现在做得很不,有许多重要杂志发表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见证,推动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甚至填补这方面我们上海也应该有所作为。
就我自己来说已经做了100多万字的慰安妇口述历史,最近还和上海电视台合作一个“共赴国难大迁移”的节目,以纪念200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O周年。它讲述是当时(1937中国东部各行各业的人,从政府官员到学生中比较重要的有,包括上海在内的500多个企业的企业家和老师傅迁移大后方的情况和西南联合大学的一些情况。要采访大约100多个人,要到台湾、香港和北美进行拍摄。希望以后能够和出一些精华的东西。另外,我想到的就是2O世纪妇女史的研究,其实2O世纪对中国妇女来说有一个翻天覆地的转变,妇女怎样从家中走向社会的?上海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典型例证。此次九思公司和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在口述史方面的合作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成功人士能象九思公司那样热情关心文化建设我主要是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创作。在我的创作过程中,除了依靠档案、文献等资料很重要的就是采访当事人。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就叫做口述史。我主要做的是“文革”的研究,其间采访了100多个当时比较重要的右派人物。另外,我还采访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些见证人其中包括中共一大代表的一些家属等等。我从上海到井冈山,到瑞金,到遵义,一直到北京。
但是我的创作重点放在北京,这主要是因为政治人物在北京要比上海更加集中一点。在工作当中,除了做笔记之,我认为录音是最要紧的,所以现在录下来的磁带大约有1000,其中有一些现在已经成为很重的资料了。前不久上海档案馆和我协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我会将保存的采访笔记和录音磁带送给上海档案馆中的采访笔记和录音是相对应的。我想这些东西或许会对上海的1述史研究有用吧。我在采访当中感觉,比较重要的历史人物现在都要近100岁了,年轻的也要7O多岁了,所以说抢救维普资讯史的工作很紧迫也很重要。我对采访对象的定位是历史的当事人,历史的亲历者,无论是历史功臣还是罪人,而且其谈论的内容也是无所禁忌的。在口述的时候经常会遇见一些问题,有的是人记忆有误别是年月日的记忆会出现差错,还有的就是一部分人会因为种种原因对有些问题避而不谈,再有的就是有一部分人有护短之情。我从前的工作只是从写作的角度来做的,不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所以我这次来主要是向在座的各位历史学者学习,希望参与口述史的研究工作,将其更加严谨化沈寂(剧作家我现在读某些杂志和报纸写的关于某某人的故事,感觉到都不是很真实。好多东西需要通过口述历史的研究后,才最终能弄懂到底是怎么回事。
口述史研究的对象当然是别人,而不是自己。但是我觉得自己的东西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澄清。为了纪念明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央视的崔永元找到了一些老电影人(包括我,要我们讲上海电影历史中不为人知的一些故事,并拍成纪录片。我讲了一下己的经历:我在中学念书时被开除,后来考入了圣约翰大学念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后来从新四军回来,开始写文章并考入复旦大学,以后被日本人抓住,又放了出来,碰到过张爱玲和胡兰成1949年到香港,1952年回到上海,“文革”中被批斗得很惨,平反后一直到现在。我觉得上海口述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大有所为。口述历史中最要注意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回归真实。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什么是口述史?口述史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口述史的定位是它是一种史料。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文献么还要做口述史呢?简单来说,口述史是对于文献的补遗。其中第一点是中没有的,文献中缺漏的,甚至说现在还没有成为文献的东西。现在来看,口述史的工作量很大以应该分轻重缓急。重点应该放在“遗”这一方面,“补”还不是最主要的。由于现在口述对象的高龄,所以说口述史眼前最紧要的任务是抢救。口述史要做得好,做得非常有价值,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些时候个人并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有些是后来史学家看来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对于个人来讲可能是小事情,因而就需要做口述史的人对研究对象的材料有所研究,有充分地把握,这是做口述史比较辛苦的一点。
只有对对象有充分的研究,才可以引导研究对象,做到对史料的充分挖掘和整理因此我认为口述史是有高低粗细之分的。我觉得每次口述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你做一次的话,就没有人再做了,这些重要的史料很有可能就随着这个人的去世而永远消亡了。中国历史研究最大的遗憾就是有些重要人物不留任何口述材料而把历史全部带走了,所以我们尽量要扩展口述史的研究对象,要对历史负责。口述史一定要讲求“真实”,不应该有所顾忌,即使现在口述史的材料能发表的是相当小的一部分,但这也是属于对历史的抢救。假如我们不抢救这些东西,将来对历史永远都搞不清楚。我是农民出身,所以我现在重点强调对以农民大众为代表的下层人物的口述历史也应该做起来,不应该只是强调大人物的历史。今天的史学界,社会生活史已经成为一个风潮。就我个人的研究体验而言,社会生活史不好做。这四个月我全心研究明清时期的农业生活,但文献资料实在是非常有限。这里有个最大的问题是自身的研究不力,再加上外国人对于我国的农民实际上有一种误解“美好”描绘,这样将来的年轻人就会对我国的农业、农民不了解。因此,解放后的农业和农民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这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改革口述史现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个人理解口述史最重要的是要挖掘细节,比如说事件的内幕、事件当中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还有一些包括个人感情在内的个性化东西,这在平常的史料文献中是见不到的。历史的真实细节使历史更加丰富、更加立体化。现在社科院历史所和九思公司联合 成立 口述史研究中心 ,把其正规化 ,当成一个事业来做是很有必要的。口述史的研究运作中很重要的是 个规划问题,应该对其有一个整体考虑 ,并找好研究的切入点。相对北京的 口述史研究,上海有其独 特之处 。我很同意王家范教授的 “补遗”观点 ,应把 “遗”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现在的 口述史急需做的 就是抢救 。比如现在有很 “世纪老人”,有很丰富的经历,但是很多不久也将辞别人世,所以我们在 抢救过程 中应该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整体规划 ,讲求轻 重缓急。还有在 口述史研究中,无论是研究对象还 维普资讯 是涉及领域都是浩如烟海的 ,我觉得其中应该着重注意一些历史事件 内幕细节的梳理 ,比如中国近现代 史中一些有争议的、未讲清楚的历史细节的澄清工作 ,把这个作为工作的重点。 口述历史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是我想表达 ,口述史的重要性不仅是在补遗、纠错这个方面 它更重要的是可以联系过去和未来。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和九思公司合作建立口述史研究中心是有长远眼 光的。通过 口述史的研究 ,不仅是记录和延续 了过去 ,对未来也很有启示 。我个人觉得在 口述史研究过 程中,在研究对象的沟通方面有很多技巧应该注意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过去的事物 (老照片等 来帮助研究对象回忆等。还有 ,上海 历史博物馆也一定会为上海 口述史的研究尽 自己最大的努力。 历史博物馆以前一直强调用文物来揭示历史,就像以前的研究机构只是用文献资料来研究历史一样 这都有自身缺陷。现在的历史博物馆除 了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外 ,还有一些无形的文化遗产 ,比如戏剧、 民间技艺等等。今后 ,口述历史的研究将越来越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 口述史研究成果对 于历史博物馆的建设 ,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历史博物馆也应该对于 口述史研究做 些工作,将来我们东方明珠下面的陈列馆要做得更好 了原有的物质文化遗产(文物 、档案、文献 ,还要包括口述史的成份。只有用更加全面的手段和方式去展示历史真相 ,历史博物馆才能更加吸 引大众。我刚才听 了王家范先生的讲话 ,非常同意。口述史的研究对象不应该只是大人物 ,还应该包括 小人物 。
当然历史的大人物 由于其对历史事件有很大的影响会更加吸引研究者的注意 ,但是对于整个社 会架构来说 ,历史小人物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现在在抢救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口述历史 个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也不能忽略了四五十年代的历史,因为我们做 口述史的研究人 员不能总 是处于抢救 的状态中,对于更近一点的历史要学会保存。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 系教授 我想阐述的总的精神是:必须注重口述及其研究的学术专业精神 。我大致把 口述及其研究理解为求 、存史。口述史研究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因为它可以补文献之不足。但是 反过来 ,口述史如果离开 了文献的佐证也是万万不可能的。我从事 口述资料 的搜集也有一段时间,但是 搜集过程中不乏极端性的例子 ,有一些 口述的东西纯粹是胡说 ,也可以简单的说是历史当事人的记忆帮 助他虚构了历史。口述史的研究对象 因为各种原 因很有可能成为了一个假历史的证据提供者 ,所以 口述 史的研究人 员一定要附之于文献 ,要做到求真 ,这样才能起到存史的作用。另外,我建议社科院 利用 自身的人才优势 ,多关注一下 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 。这里以农 民工为例 ,中国的弱势群体里面 民就应该是农民工了。上海这个城市也有大量的农 民工参与市政建设 ,所以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