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宝宝从出生的那天起,就不经意的踏上的充满探索的一生:第一次呼吸,是嗅觉的探索;第一次睁眼,是视觉的探索;第一次喊妈妈,是语言能力的探索,探索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伴随我们一生。即便如此重要,每个人的探索能力,基于成长环境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却是大有不同的,有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有的孩子却只知道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忽略了大千世界的多彩。
探索精神是指孩子能够主动地研究,发现自然事物的某些规律、联系、属性等的心理倾向,培养孩子探索精神,对于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发展特长、激发科学智趣、培养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请跟随小编的脚步,听我一一道来。
孩子探索精神形成的前提
孩子对探索对象及问题的兴趣程度
孩子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学习有强烈的愿望、志趣及积极的态度。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不断探索陌生的事物是孩子的一种特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这种“探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我们要通过科学教学引导他们,使他们探索活动有目的地进行,达到生活中能随时随地去研究他们所碰到的自然现象并试图加以解释的效果。因此,应在活动中让孩子养成爱观察、爱提问题、爱研究问题的习惯。
孩子进行探索的物质环境
要让孩子进行探索活动,就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环境。认识和了解自然事物和现象,离不开实践,大自然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课堂,不要把孩子禁困在教室里,要鼓励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如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水土流失、环境的污染和保护、四季变化等,都必须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直接观察认识活生生的自然事物,让孩子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亲手实验,从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由此产生的兴趣和由于“成功”而取得欢乐,是知识灌输所不能得的。
在探索活动中孩子所具备的能力
要让孩子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类能力、使用基本器具能力以及栽培、饲养、采集、制作等动手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认识自然界的能力。
孩子探索精神形成的方法
引导孩子提出问题,确定探索对象
活动中,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矛盾,揭示矛盾,并把矛盾交给他们去思考、研究、解决。要明确提出需探索的问题,有计划地探究。如活动《搭纸桥》,提出能不能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使“纸桥”的承受力增大?孩子立即被问题吸引住了,都积极动脑筋、思索,并开始动手操作,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逐步认识到改变纸的形状能改变纸桥的承受力这一科学结论。
创设条件,让孩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孩子独立探究,老师在孩子的探究过程适当加以引导,这样适合孩子爱玩好动的年龄特征,容易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想动手试试的心理要求。整个探索过程是在孩子自已的操作下进行的,因此他们的兴趣强烈,全过程的印象更深刻。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引导重视过程,而不要只注意结果。
个人探索和集体讨论相结合
讨论是集体思考和观点沟通的最有效的方法,活动中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结果表达出来。要放手让孩子之间相互讨论,充分提供质疑、释疑的机会。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把每一个人的研究所得化为集体的财富,又使每个人从集体财富中吸取营养。
通过学习百科知识培养探索欲
孩子每天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瞬息万变,但大多都是围绕着现实生活,所以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课余时间带孩子去看看动物园、海洋馆,开拓视野,提高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探索欲,但是这些并不能形成系统性的锻炼,而通过学习机或者手机App来开阔眼界了解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海洋世界》是国内首款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而设计的3D双语百科软件,该软件融入了3D场景、多人竞赛、弹珠迷宫等多种趣味玩法,让孩子在游戏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享受探索世界的乐趣,将丰富的海洋百科知识通过娱乐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海洋世界》囊括了超过100+百科知识、180+海洋动物、540+互动练习、1000+中英词汇、1600+双语绘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