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史研究中序跋史料的整理问题

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史研究中序跋史料的整理问题

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史研究中序跋史料的整理问题序跋的史料意义无用多言,有些编纂史,没有序跋就说不清人员和编写前后的来龙去脉,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者按:序跋的史料意义无用多言,有些编纂史,没有序跋就说不清人员和编写前后的来龙去脉,重要性可见一斑。我在收集现代文学史教材史料的过程中,也在整理着这些史料,教材诚然不能逐个字录入,以后有条件了录到数据库,哪怕是影印也是极好的,但是现在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时间也有限制,我此前一直在进行着将我自己购得的这些还算重要的教材中的具有史料价值的一些内容辑录出来,例如目录呀,还有序跋,还有思考题,还有附带的课程计划(课程表)……,序跋史料我想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块,不是所有的教材都有序跋,内部印制的讲义更难得了,所以应该整理出来一份《现代文学史教材序跋辑录》,以便研究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史或研究其他内容时候方便参考,有些书都已经掉渣了,我购得后都不舍得使劲翻动。做录入工作很辛苦,教材的序跋往往会有其教学特点,也不定叫序,也许是前言,或者是编写说明什么的。不少序前面还包含了一些交流,例如,我所购得一部四川师范学院六十年代使用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就对北大编纂的现代文学史教材部分观点不认可,特别前文标注。

大约四点是我目前在整理教材中序跋史料整理过程中的想法:

第一、兼顾正式出版的与非公开、内部出版印刷的。(这也同我的现代文学教材研究的主要方向相关,非公开出版的现代文学史教材数量庞大,也有很多信息值得研究)

第二、要做到注释,注释要细致,因为尤其是现代文学教材,如果不仅仅着眼五六十年代,哪怕做八十年代的教材序跋,也很多需要注释,要不然会很多不懂,注释过程很考验人。

第三、要注意一种教材不同时期版本的序跋,要整理就整理到一起,不能“熊瞎子掰苞米”,如王瑶本,刘绶松本,李辉英本,现代文学三十年教材等都有不同版本,王瑶本甚至还有日译本等,这些版本变动中,序跋也变动,也会标注修改情况,也反映不同时代风貌。

第四、挑重要的,优中选优,序跋有时候是客气话,谦虚词,现代文学史教材的序跋整理的选入标准,和现代文学史教材的地位应该是一致的,越往后的教材越泛滥,八九十年代的一些教材成百上千,没有必要都一一整理。一些能够反映编纂史的历史细节的也要重视。

下面复制粘贴几本现代文学教材的序跋原文,整理的还有很多,教材太多了,这类材料很是不少。

孙中田等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9.

说 明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上下两卷出版。

本书为适应东北师范大学的函授教学的需要,是由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几个同志合作写成的。它的分工大致是这样:绪论由何善周、张芬执笔;第一章由孙中田、张芬、思基执笔;第二章主要部分系张泗洋执笔;其中鲁迅杂文部分,是参照刘泮溪:“鲁迅杂文的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一文编写的。第三章由何善周执笔;第四、五章由孙中田执笔,第六章由五人合著;第七章由思基执笔;第八章由张芬、思基、张泗洋执笔;第九章由张芬执笔。当然,这只是就大的方面来划分的,其中还有不少小的交叉,就没有必要去一一罗列和说明了。除执笔者外,教研室有些同志,也参加了讨论,给本书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本书编写工作开始于1955年春,至1956年春季基本完成。其中有关作家作品专章,如“茅盾,”郭沫若的“女神”,鲁迅的“阿Q正传”、“野草”,以及曹禺、巴金等部分,在该书编写过程中,即在国内一些杂志上陆续发表过。鲁迅部分曾出过专集。全书编完后,作为讲义,又曾在校内出版过5000余册,供校内学生、函授生以及其他一些院校使用过。

本书体例,与现已出版的几种新文学史书籍有所不同。我们认为文学史的主要内容应是作家作品,又因受到作为教科书的限制,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一些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的评述上。这方面,既有的几种新文学史书籍和有关这方面的一些专著,给了我们有力的帮助,但由于执笔者不一,各部分在体例、繁简、风格上很不一致,前后呼应也很不够,虽然毎一章节都在教研至内讨论过,并经作者作过多次修改,但仍不觅时有错出;又由于我们水平的限制,在观点上内容上必然存在着许多错误。我们切盼读者和专家们的指正。

附带说明的:本书作者的名次,是按氏笔划排列。

作者1957年6月10日

钱国荣、王西彦等.中国现代文学讲义初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函授部,1959.

说明

一、这里印发的是“中国现代文学”一课“作家作品”部分的讲义(上册),“文学史”部分讲义,将来再印发。

二、这几章的编写人是这样:第一章,王西彦;第二章,钱国荣;第三章,陈孝全(其中的《女神》一节)、翟同泰;第四章,翟同泰。由于编写人不一,所以各章的体例,都很不统一。例如《鲁迅》部分,原是在不同时期先后写成的一篇篇各自独立的文章,过去都曾单独发表过,这一次收入本书,只由作者稍作修改。《郭沫若》和《茅盾》部分,是旧讲稿,这次付印前,也未及仔细修改。《瞿秋白》部分则又另是一种情况:关于瞿秋白同志,过去在“现代文学”课中,没有设过专章,因而最没有准备,几乎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而时间又非常紧迫,在这样一种实际情况下,是不得不依靠一些现成的材料,因而这一章,是根据1956年本校现代文学研究班刘泰隆同志的毕业论文,增删修改而成的。这是必须特别声明的。

三、因为时间匆促,这份“讲义”在付印前,都没有经过教研组的集体讨论,只在少数几个人中互相传观了一下,因而如有错误,概由编写人负责。希望函授同学,多提意见,以便将来修改。

上一篇: 历史学er看过来!2025年NHD国家历史日竞赛开题啦! 不容错过!
下一篇: 风云变幻:中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与转折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