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社会会参与创造一个人,人也会自己创造自己。
每个人的“自己”里面所包含的成分,都包含着家庭创造的自己、社会创造的自己、自己创造的自己,这三种构成。
人要到攒够了足够多的人生经历和阅历之后,才能去洞察到“自己”这个东西里面的成分和构造,去看清楚自己的人生因果,去看见究竟是哪一些“因果”,塑造出了现在的自己。
如果,家庭参与创造出来的自己,占主要比例,那么家庭教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自然就会大。这样的人往往对家,总是爱恨交织。
如果,社会参与创造出来的自己,占重要成分,那么这样的自己,就很容易融入社会,人也就“很社会化”。
如果,自己创造出来的自己,占了更多的优势。那么这样的自己就会义无反顾地去追逐自由,这样的人,往往最具备创造力。
不能妄言哪一种创造更为优质,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之中去得到自己的领悟和智慧。
但是,这三种“自己”无一例外,都会变成长期困住人成长和更新的牢笼。
唯有那种自己创造出来的自己,才能不断地突破一个人自我设限的牢笼。
也唯有那种自己创造出来的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说:“我做成了自己。”
自己创造出来的自己,也许更能决定着一个人,后半生的幸福。
————《半山文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