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名家观点| 中国乡村重构:何去何从?

名家观点| 中国乡村重构:何去何从?

名家观点| 中国乡村重构:何去何从?核心导读:近日,《地理学报》2017年第72卷第4期的首篇文章刊载了龙花楼研究员和屠爽爽博士生合撰的“论乡村重构”一文,该文在构建乡村重构的理论框架基础上

核心导读:近日,《地理学报》2017年第72卷第4期的首篇文章刊载了龙花楼研究员和屠爽爽博士生合撰的“论乡村重构”一文,该文在构建乡村重构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乡村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的实现路径,提出未来乡村重构研究需重点关注的内容,并就现有乡村重构的引导性战略和干预性政策及其在实践操作中引发的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讨论,以拓展乡村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指导中国乡村重构的实践。

精华荟萃:

1. 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

乡村重构,即为适应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调控的变化,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的过程。乡村地域系统的发展和演化任何时候都发生在由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等子系统构成的内核系统和外缘系统的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框架之内,乡村重构应基于提高经济效率、维护社会公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统筹产业培育与人居环境建设,统筹服务均等与社会发展主体能力提升,统筹生态保育与文化传承,以促进乡村地域“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全面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的综合提升。

乡村社会调查报告_乡村社会_乡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怎么写

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

2. 乡村地域系统“要素—结构—功能”演化助推乡村重构的机制

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受城乡发展要素流动、市场经济价值主导、生产工具革新、现有制度和政策体系影响的共同驱动,中国广大乡村地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演化和变异,深刻改变了乡村地域的空间格局、经济形态和社会关系,并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亟需地方参与者对这些作用与变化做出适时的响应与调整,通过对系统要素的整合、结构的重组和功能的优化,实现乡村空间重构、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搭建新平台。

乡村社会调查报告_乡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怎么写_乡村社会

“要素-结构-功能”演化助推乡村重构的机制

3. 乡村重构的实现路径

空间重构

经济重构

社会重构

乡村社会调查报告_乡村社会_乡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怎么写

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坡峰岭景区及已对外营业的民宿

4.研究展望

上一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
下一篇: 带领青年奋发作为 以火红青春振兴乡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