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基层组织强 绣花功夫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

基层组织强 绣花功夫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

基层组织强 绣花功夫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上海,身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面对的是其他城市尚未遇到或即将遇到的治理难题,社会治理难度更大,更需精细。

社会治理如绣花。上海,身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面对的是其他城市尚未遇到或即将遇到的治理难题,社会治理难度更大,更需精细。

坚持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高度融合,上海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党建这根红线贯穿,社会治理下足绣花功夫,让超大城市更安全、更干净、更有序、更有温度。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是群众眼中“家门口”的服务站。

走进市民驿站,一楼是综合接待大厅,设有党群服务、社区事务办理、养老顾问等敞开式服务窗口;楼上是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缝椅垫、做点心、看书写字、打康乐球,各得其乐。

“子女都上班,早上把我送来,傍晚再接回家。我在这里吃得好、休息得好,想想这么大年纪了,真是福气啊。”82岁的夏娟娟乐呵呵说道。

虹口区人口密度大,养老和托幼需求突出。针对“一老一小”照护、看病、取药、就餐、社区养老等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需求,虹口在全区布局市民驿站建设。到今年8月,35个市民驿站全部建成,构建起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网格管理圈和党建活力圈。

“社区是党委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神经末梢。”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白爱军说,市民驿站就是在党建引领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上海充分整合政府、群团、市场、社会资源,在四级党建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的市新居民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60岁以上老年人占三成,租住人口近一半。面对老旧小区的治理难点和服务需求,市新居民区党总支把组织、动员、凝聚党员群众融入到“家门口”服务的全过程,全面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家门口”服务体系。现在,市新居民区“家门口”184项大事小事“一网通办”,群众从“至少跑一次”到“只跑一次”,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市新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周佩娟正在打印社保卡清单。通过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服务站工作人员视频连接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相关窗口,远程协办,不到一分钟就打印好了清单,并确认盖章。“过去是‘干部动嘴,群众跑腿’,现在‘群众动嘴’就行了。”周佩娟笑着说。

破解困扰基层“老大难”问题

“我今年92岁,在这6楼住了27年。”虹口区江湾镇街道池沟居民区居民毕振华,很期待即将装好的电梯。“9月份开工的,应该就快装好了。”

在上海,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规模大、数量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市民对增设电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加装电梯,并没有那么简单。“是民心所向的事情,也是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池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贺卫东感慨。

按照政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需征得楼道90%以上居民同意并签字确认,且不能有明确反对意见。但众口难调。住在底层的,用不上电梯,还担心加装电梯会影响采光、侵占空间或带来噪音。

“今年3月第一次征询,我当然不睬的,来几次我门都没开。”住底楼的叶年根阿姨,持反对态度。

“整整一个半月,我基本上一有空就去做工作。最开始吃闭门羹,后来慢慢好起来。男主人是党员,家里人都在劝叶阿姨,楼道里其他居民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迫切意愿。”贺卫东回忆。

“书记一趟趟来,也是为了大家。”叶阿姨性格干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想清楚了,不能为了自己而影响大家。”

“有党组织出面,原来想象当中比较复杂甚至办不成的事情,一下子就在眼前实现了。”居民张建明说。

长宁区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2011年曾推行过垃圾分类,后来不了了之。现在,这个居民区以中华别墅小区为试点,通过党建引领、自治先行、专业支撑,实现了95%以上源头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小区面貌显著改变。

有序引领社区居民通过自治、共治、德治、法治,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有效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上海,在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不断求新求精、做细做深,垃圾分类处理、业委会建设等难题开始破解。

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智能平台

随着时代发展,上海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正呈现新的特征。

基层干部更年轻。2018年换届后,上海居民区书记平均年龄降至45.5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增长20%,书记和班子队伍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明显改善,一批“80后”本科生、研究生开始在社区基层“挑大梁”。

网格管理更精细。立足党建工作全覆盖、无遗漏,灵活设置党建网格,全市划分3万多个区块,加强资源配置和力量统筹,促进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上海推动基层党建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党建系统,一批智能平台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强大助手。

“这是田林十二村,目前小区里有377辆机动车。这几扇楼道门没关,我们会通过移动终端,通知相关人员到现场检查是什么情况。”徐汇区田林街道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指挥长戴文蔚说,街道日常情况的曲线分析“管了大用”,“这些数据帮助我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接到投诉了才知道、才解决。”

在田林街道,党工委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牵头成立联合指挥中心,通过布设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等感知设施,形成“物联、数联、智联”的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如果同一张门禁卡每天刷卡次数过于频繁,很可能存在群租现象。”田林十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国庆说,发现进出异常情况,居委会将在第一时间上门排查。若门禁系统显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连续48小时未进出居民楼,居委会也会主动上门看望。“总之,要在居民遇到问题前就想办法解决。”

基层社区治理中,各工作系统间联通互融不够,群众需求的导向还未完全聚焦,是长期存在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宝山区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总支书记当“群主”,社区“两委”分工负责、轮班在线。在“全天候、零距离”的联系服务中,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群众诉求一线处置的能力有效放大。

“社区通”自2017年2月创立以来,宝山区557个居、村全部上线,近40万户家庭、51万余名居民村民实名加入,成为目前国内由党和政府主导、区域内覆盖率最广、活跃度最高的网络共同体。

上一篇: 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大事是教师必修课
下一篇: 社会生活包括哪些生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