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讯(记者郑伟)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九三学社河北省委提交的提案指出,“后疫情”时代,亟须从多个方面加快补齐社区治理体系的短板,推动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
提案提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应以基层社区治理为切入点,构建“一核引领、多元协同”治理结构。结构中的“一核”是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元”是指发挥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城市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作用。
提案建议,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加强完善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要以强化党建引领的方式,构建以社区为主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以党建统合性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治理基础;加强在基层社区和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通过“组织嵌入”推动党的理念形态、组织形态和治理形态三个形态的全面覆盖,实现党建的功能性、区域性和体系性三个维度有机统一,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坚持以城市党建为核心引领,将城市党建从基层社区延伸到小区、贯穿于“社区-小区”治理全过程,把“碎片化”的党建资源转化为“一体化”的治理力量,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提案建议,多元协同发挥其他主体力量,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的社区组织网络,培育社会自治能力,使社会微观单元具备活力,实现城市治理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的根本转变;发挥好社区中固有的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健康发展;充分挖掘城市治理多元化主体,充分发挥治理主体日渐多元化的治理效能优势;探索多方协同和合作模式,降低政府推进治理工作的压力,帮助节省政府体系的治理资源,进行有效的协商合作,最终共同完成各种治理任务;充分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借助多元主体协作来完成各种治理任务,积极创造参与平台,进一步积极创建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协作机制,将及时满足公众诉求作为优化城市治理的稳定动力来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