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各个阶层的和谐共处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基础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希望能根据“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1年的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的数据,梳理出我国社会阶层的面貌,从中得出关于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结论,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国情,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政策,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阶层结构;阶层分化;阶层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074-02
现代社会学理论中,阶层和阶级都指的是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在大多数英文文献中,“阶级”与“阶层”都是用的同一个词:class。本文所用的阶层为其本身宽泛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群体的层级分化。
陆学艺带领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参照经济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三个标准,基于2001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划分出了十大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占比2.1%;经理人员阶层占比1.6%;私营企业主阶层占比1.0%;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占比4.6%;办事人员阶层占比7.2%;个体工商户阶层占比7.1%;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占比11.2%;产业工人阶层占比17.5%;农业劳动者阶层占比42.9%;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占比4.8%[1]114。该数据是目前比较权威的关于社会阶层分化的总体性概括,从下表来看,阶层格局基本上是算金字塔结构,但我们也要看到底层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加起来占比接近50%,塔底占比巨大,基本接近“倒丁字”结构。
经济状况是人们社会地位的基础,社会群体之间经济地位的分化是阶层形成和分化的标志性特征。由于农业劳动者阶层占比最大且综合地位相当低,我们单独将各个阶层与占比最大的农业劳动者的月收入均值的倍数做一个比较,试看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
表一①
庞大的农业劳动者阶层收入是所有阶层中最低的,私营企业主月收入差距最大,为其27.14倍,最小的也有1.7倍,且该阶层地位低于农业劳动者,总体上可以看出收入差距较大。我们再看看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的相关统计结果。根据2011年的最新数据,农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处于最高20%的为2.779万,处于60%~80%区间的为0.8237万,处于40%~60%区间为0.5225万,处于20%~40%区间的为0.2935万,处于最低20%区间的为0.1044万,均值为0.976万;城市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处于最高10%的为13.6437万,处于80%~90%区间为3.4139万,处于60%~80%区间的为1.9316万,处于40%~60%区间的为1.1942万,处于20%~40%区间的为0.7515万,处于最低20%区间的为0.2218万,均值为2.573万。也就是说,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财富越来越聚集到顶层的少数人手里,80%的人都在平均值以下。综合城市、农村的所有家庭的年收入来看:分位数为99%的这个家庭的年收入为55.92万,分位数为95%的这个家庭的年收入为18.0396万,分位数为90%的这个家庭的年收入为10.95万,分位数为50%的这个家庭的年收入为2.98万,分位数为25%的这个家庭的年收入为1.262万。从整个样本的收入分布来看,城市、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个样本的家庭年收入的分布都是呈“丁字结构”的。通过对以上两个全国性调查项目的相关数据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从组织、文化、经济三方面综合看,还是单从经济方面来看,我国的阶层分化已呈现出“丁字形”结构。
以上是对阶层分化现状的综合概括,在具体的阶层分化的变化、走向方面又有些什么特征呢?目前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断裂社会”理论,这一理论由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他认为社会断裂是结构性的,原因是急剧的社会转型、市场转型。由于转型太快,很多阶层都被淘汰或抛弃了,该理论所讲的断裂是多方面的,包括:国企改制中的断裂,城乡结构的断裂,生产与消费的断裂,文化的断裂等,该理论认为由于“多个时代的社会成分共存在一个社会之中”,导致的社会断裂是全方位的,贫富分层被解释为一种断裂的关系。阶层分化呈现出断裂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整个社会分裂为相互隔绝、差异显著的两个部分――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2]。并且这样的关系还在不停恶化,即“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也正解释了另外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悖论,“即使经济有一个较为快速的增长,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并不能从中受益,但如果没有一个较为快速的经济增长,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会从经济停滞中受害。”[3]他还认为这样的相互隔绝的上层和底层社会已经定型,阶层间的门槛已经出现,阶层内部逐步出现了封闭的认同意识,也出现了上层与底层的对立。关于阶层的定型,国内另外一个学者李路路有自己的理论解释,他采用了“结构化”和“再生产”两个概念,结构化是指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被持续化和稳定化,从而导致阶级阶层结构的出现,并进一步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取向、社会态度、流动机会等。李路路教授把社会分成五个阶层:(1)权力阶层;(2)专业技术人员阶层;(3)一般管理人员阶层;(4)工人、农民阶层;(5)自雇用者阶层。
与这种清晰的阶层分化观点相对的是李强老师的“碎片化”的观点,他认为当前社会分化是一种多元的、相互交叉的分化,它并未导致界限分明的阶级或者阶层,社会是由无数个模糊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可能是一些利益群体,可能是旧体制打散后的聚合,也可能有新生的利益主体,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在后现代主义多元化的浪潮下已经被解构了。李强老师将我国的阶层结构划分为:(1)特殊利益获得者群体;(2)普通获益者群体;(3)利益相对受损群体;(4)社会底层群体,当初也称为“社会绝对受损人群”。实际上“结构化”和“碎片化”并不冲突,结构化是从宏观、客观稳定的经济、政治等指标在衡量阶层的大的框架;碎片化是强调了阶层内部的由于转型、多元文化等因素导致的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多元的并且相互冲突的认同,它们是对阶层分化不同层面的认识。
此外,李强还提出“倒丁字形的社会结构”理论,他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方法,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的职业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的总体社会结构,既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中间大、两头小的理想而稳定的“橄榄形”社会,也不再是传统体制下的“金字塔形”,而是呈现出一个倒过来的“丁字形”的社会结构。如下图:从全国就业人口看,有一个巨大的处在很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群体,该群体内部的分值高度一致,在形状上类似于倒过来的汉字“丁”字的一横,而丁字形的一竖代表一个很长的直柱形群体,该直柱形群体是由一系列的处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上的阶层构成的。
图一[4]
图1 按照ISEI值测算的我国社会经济地位结构
根据社会学的理论,“金字塔形”社会结构是一种很不理想的结构,由于底层巨大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倒丁字形”的社会结构,问题比“金字塔形”结构还要严峻,由于底层更大,社会就更不稳定,更容易产生社会冲突[4]。这与我们在前文中利用抽样调查的数据的分析结果也是一致的。
我国在当下的转型期,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社会阶层结构总体上已呈现“丁字”形的“断裂”结构,即上层阶层占有绝对的优势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而在阶层的人口分布上,就呈现典型的“倒丁字”形的结构,即绝大多数人处在社会的中下层。在社会阶层结构的具体特点方面主要呈现出:阶层之间“结构化”“再生产”,阶层内部“碎片化”的趋势,是否存在我们期盼的中产阶层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阶层分化的现状上我们发现,当前的阶层分化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由于种种因素,目前的阶层分化现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各阶层与政府的矛盾、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矛盾、各阶层之间的矛盾等。他们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用一些政策措施去弥补、缝合,以实现在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玲.断裂与碎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李强,等.政策变量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调整[J].河北学刊,2007(5).
[3]孙立平.经济增长:一种现实中的悖论[EB/OL].http://.
[4]李强.“丁字形”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