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性

社会性

社会性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概念播报

编辑

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

人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会性的生物。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生物看起来比人更具有社会性,如蚂蚁、蜜蜂等。在蚂蚁社会中个体的蚂蚁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皇帝”都是天生的。

蚂蚁天生有组织性,有奉献精神,努力而安心于社会的分工,这些“高贵的品质”真正让我们这些人类钦佩不已。

两种属性播报

编辑

所有的个体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性经过抽象和归纳,总结为社会学那个动物的本性,为了便于研究社会性动物的本性,一般把它分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然而这两种属性之间也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人类的道德属性是社会性的一种内在意识。

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也称为生物性,它是生物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特性,主要由生物的物质组织结构、生理结构和千万年来与自然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特性,如食欲,性欲,自我保存的能力等等。

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社会性动物作为在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社会性动物的社会属性中有一部分是对本物种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社会性),也有一部分是对社会不利的性质(反社会性)。

相互作用

生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比如在孤独的环境里,蚂蚁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所以蚂蚁对自己的社会的依赖是必然的。

远离社会独自一人生活,也必需依赖社会中学到的技能才能够生存下去,人类的婴儿在自然界中无法完全靠自己生存下去,必须由其它人或者动物照顾才能长大,被什么样的社会抚养成人的,就会自然追随这个社会。

人不会因为离开社会而死亡,所以人具备与社会缺陷斗争的能力、具有反社会性、具备改变社会的能力。当人的社会属性得到满足,人就会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使人的自然属性处于正常状态。

人的社会性的确比蚂蚁的社会性具有更强、更高级的在自然界继续生存的能力,因为人具有违背社会的能力——反社会性。不过反社会性也并不是人类特有,许多其他哺乳动物都具有反社会性,比如动物园里的狼王争霸、鹿王争霸、狮王争霸等等就是其他哺乳动物反社会性的体现。

两种性质播报

编辑

社会性

植物社会性的观点还存在争议,动物的社会性是天然的,离开自己的社会就会感到内心不安、痛苦或者遗憾,动物最起码会有不断寻找异性的本能。

人的社会性和人类智能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解释:人的智能的发展程度决定人在社会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的认识能力,而这样的一些能力决定人和他人之间是否会产生严重冲突,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能力越高,个体间的冲突就小,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性就会自然显现;

相反,如果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能力越低,个体间的冲突就会越严重,人有可能会表现出违背社会性的行为。通常把一些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有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的社会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通常把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不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的反社会性。

反社会性

人表现出反社会性本质上是因为人的智能发展暂时不足、人的认识能力暂时有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暂时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的时候,就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的行为,所以人会表现出反社会性。

反社会性是人自我保护、是人和社会缺陷对抗的行为,因为社会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个人更加强大,当个人不断受到社会伤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自己暂时违背社会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就是人的反社会性,而这样的反社会性在社会对个人造成伤害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会自然消失。

相互转化

社会属性包括了社会性和反社会性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会相互转化。

一般反社会性是由于把动物对自然属性的保护发挥到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地步。如利己发挥到损害本物种、损害公众、损害社会、残害其它生物、甚至残害其他人等等。

而这一切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多的物质保证、更好的应付来自社会的风险和伤害,或者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暂时的发泄和满足,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尽量在社会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样的企图或者目的通常是通过对社会中相对弱势一方的掠夺和欺凌来实现的,而自己可以以更好的状态生存在主流社会中。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动物的社会性和反社会性的暂时的转化。

在人类进化的现阶段,个体之间的冲突非常严重,人的反社会性常常会表现出来。在无法解决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时,为了使人更具社会性,人们主要依靠教育(包括各种社会影响的广义教育)、宗教和国家机器来纠正人的反社会性行为、消除人的反社会性对社会的伤害,但是只有解决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的反社会性行为,人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恢复。当人们面临新的社会问题的持续伤害时,反社会性行为会重新出现。

学术著作播报

编辑

《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书中认为:社会性是许多社会动物与生俱备的,并不是人类独有。比如抱团作为社会动物一种个体求生和族群繁衍的本能。 [1]

上一篇: 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已近1亿人,包括这些人→
下一篇: 学校的周边——中国社会各阶层教育画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