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论会计的社会性及其分配功能

论会计的社会性及其分配功能

论会计的社会性及其分配功能MBA智库文档,专业的管理资源分享平台。分享管理资源,传递管理智慧。

会计的社会性及其分配功能[ 内容 摘要] 会计 的 社会 需要性和社会约束性形成了会计的社会性,其本质是社会产品价值分配的有序性。会计活动的过程,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利益价值社会性分配的过程,会计具有分配功能。会计的本质是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社会性产品进行连续、系统的价值分配活动。[关键词] 会计 社会性 分配功能 会计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针对特定主体的 经济 活动生成会计信息并对外披露。由此涉及到为之服务的两个基本主体:一是生成并披露会计信息的主体,二是使用并监督会计信息的主体。生成并披露会计信息的主体对会计的需要和控制,形成了会计的个性特征;使用并监督会计信息的主体对会计的需要和控制,形成了会计的社会性特征。会计的个性和社会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是人类会计活动中矛盾着的基本方面。但在会计 理论 上对会计社会性的 研究 还有待深入,利用现有的会计本质理论无法圆满地揭示会计社会性的客观存在及其本质。因此,有必要围绕会计的社会性及其所具有的分配功能作进一步理论探讨。一、会计的社会性及其本质(一)会计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会计的社会需要性和社会约束性,从而形成会计的同质性。

会计的社会需要性表现为在会计主体之外的社会范围内,要求会计承担为社会服务的义务,即会计行为应按照社会的要求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所形成的所有信息,向会计主体以外的外部领域披露,并按规范释疑。即社会需要会计主体的真实、可靠且连续的会计信息。为了保证这个社会需要不受会计主体的控制和 影响 ,任何经济组织的会计行为都必须按照社会确定的会计信息处理和释疑的规则、程序、 方法 进行会计系统活动,任何单位管理者当局或利益关系人都不能以自己的偏好而改变会计行为的规则、程序和方法,否则将承担会计 法律 责任的追究。这就是会计的社会约束性。社会确定的会计信息处理和释疑的规则、程序、方法,以法律约束和社会道德约束的双重机制作保证,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中实施,从而形成了会计的同质性。一个国家的会计行为规则、程序、方法的确定,在有的国家是政府主导的,在有的国家是行业协会主导的,不论那种模式,都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和法律的保障性。在我国 目前 的时空段内,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由政府代表社会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规定等等会计行为的规则、程序和方法。社会经济越 发展 ,会计社会性越突出,社会需要在质和量的要求程度越高,社会约束性越强、越细化、越规范。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改革和发展历程充分证实这一结论。如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建设历程;如会计人员的管理和 教育 制度建设和实施方法等等。(二)会计社会性的本质是社会产品价值分配的有序性。之所以存在会计的社会需要性和社会约束性,其根本原因是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利益价值存在社会性分配的需要,即社会产品价值分配的有序性需要。以 企业 为例,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客观上为社会创造社会产品价值(即经营成果利益),社会产品价值要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中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从参与分配的主体不同,可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在与企业利益直接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价值分配,通常是在初次分配阶段中进行,如经营成果利益在企业职工、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之间的分配。在与企业利益无直接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通常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分配阶段进行,如财政支出等等。社会产品价值的社会性再分配是建立在初次分配基础之上的。只有社会产品的分配按照有序的规则进行时,才是全社会的公允。从企业外部看,会计的本质是再生产过程中分配环节中的利益分配的重要机制和手段,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实质上是反映企业创造利益价值总量及利益价值初次分配的状态,以使社会各利益主体在参与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判断企业初次分配中的规范性、再分配的地位、长期再分配的可持续性,以期做出必要的决策。

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完整是保证成果利益社会性分配有序、效率、公平、公正的前提条件。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所以对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完整有规范的严格要求,关键在于会计信息对各利益相关者在追逐利益分配行为决策过程中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在经营成果利益的价值分配中,单位管理当局与其他相关利益分配主体各方总是存在利益冲突的矛盾,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管理者当局有着操纵会计系统的便捷条件,利用对会计信息的操纵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价值或在利益分配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另外,管理者当局除了为自己的利益,还可能在某个利益相关者的威逼利诱下,与其联合起来对会计信息操纵。如经营者与股东联合对会计信息操纵,达到逃避税款的目的,经营者与大股东联合对会计信息操纵,侵占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等。因此,为避免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社会各利益集团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最大公约就是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完整。企业必须向社会提供合法、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社会经济利益分配主体对会计信息使用的需求。虽然会计信息因企业的性质、规模、管理政策以及信息使用者偏好不同而有需求差异,但经济利益社会性分配矛盾的协调结果无不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合法。

为便于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合法,由此社会确定了属于“强制性的”或是“必需的”统一的会计信息生成体系和释疑的规范语言,即会计的社会约束性。 (三)会计社会性的基本特征 1、社会产品价值有序分配是会计社会性的基础。任何经济利益主体所创造的产品如果不形成社会产品或不存在社会性分配的话,也就不存在会计的社会性。如家庭的经营成果、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主体,就不存在会计社会性的 问题 。2、会计社会性具有动态性。从全社会角度看,社会性产品范围越广,社会产品价值分配越复杂,会计的社会性越强。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社会性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社会性要强得多;如在我国工商业领域或城市区域的会计社会性要比农业领域或 农村 区域的会计社会性要强得多。从经济微观主体角度看,成果利益分配范围越宽广、利益分配主体越多越复杂,会计的社会性越强。如上市公司的会计社会性比非上市公司的会计社会性要强得多,大企业比小企业的会计社会性强。二、会计的分配功能(一)会计是否具有分配功能?会计社会性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利益价值存在社会性分配的需要,会计的本质是再生产过程中分配环节中的利益分配的重要机制和手段,会计的核算过程,就是经营成果利益价值的初次分配过程。

通过会计,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分配活动:一是将会计主体的个别产品向社会产品的价值转化(表现为将个性的经济活动和活动成果释义为社会性的同质语言),从而形成社会产品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总量;二是社会产品“C、V、M”划分(表现为成本 计算 、财务成果的计算等);三是对经营成果在相关者利益分配主体之间的分配(表现为税收的计算和缴纳、工资的核算、利息费用的核算、利润分配等等)。因此,会计活动的过程,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利益价值社会性分配的过程,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对会计主体形成的经营成果利益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会计具有分配功能(二) 会计 分配功能的表现 1、会计是经营成果的分配平台系统,承载着其它各种分配手段和分配形式的组合和运作。经营成果的分配有多种手段和形式,无论是财政分配、工资分配、价格分配、财务分配等等分配形式,还是劳动、知识、技术、资本、经营管理、土地房屋等等分配手段,无不都是在会计这个分配平台系统中进行的。会计活动过程,就是各种分配手段和分配形式组合和运作的过程,经营成果利益分配的实现,贯穿于会计的确认、计量、汇总、记录、解释的整个过程中。会计是为经营成果利益分配服务的。2、会计分配是经营成果利益价值形式上的分配。

即将个性化的不同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转化为 社会 性的同质分配总体,并以货币为载体,实现社会范围内的有效分配,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3、会计分配的主要手段是确认和计量。会计通过确认和计量对经营成果利益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中在不同分配利益主体之间分配,确认和计量的过程就是分配的过程,最终形成经营成果利益的归属谁、何时归属、归属多少的分配状态。4、会计分配对社会产品分配格局的 影响 。在社会产品的价值分配中,由于分配政策或分配制度主要是在会计主体外部形成的,会计分配功能要受到社会的强力规范和约束,一般情况下会计分配功能是在被动的状态下运行的,一般不影响社会产品分配的整体格局。但当出现会计错弊状态时,必然会对社会产品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并有可能造成分配格局的混乱。三、会计社会性和分配功能的认知对会计基本 理论 的丰富如果对上述会计社会性和会计分配功能的探讨结论得到认可的话,那么有必要在会计理论上对会计的本质、会计产生和 发展 原因、会计职能、会计责任作进一步的探讨,因为现有的会计计本理论无法圆满地揭示会计的社会需要性和社会约束性及其分配功能的本质特征。(一)会计的本质是什么我国会计界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尚有争论,至 目前 止,有三种主要的理论观点,即“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控制系统”论。

“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社会活动”。该论无法圆满解释以下几个 问题 :(1)为什么会存在会计的社会约束性?(2)为什么会存在会计舞弊?会计舞弊与管理活动的联系?(3)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和区别?(4)会计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信息系统论" 阐明了会计是一个作为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 经济 信息系统。主题观点可概括为:"会计是旨在提高 企业 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该论仍无法圆满解释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为什么必须要向社会提供会计信息?(2)为什么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3)为什么任何经济组织都必须按照社会确定的会计信息处理和释疑的规则、程序、 方法 进行会计行为,而不论是否对提高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有作用?“控制系统”论认为 现代 会计是会计管理者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控制系统的协同运作,实现对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关系及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系统控制的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控制活动。该论无法圆满解释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代会计与古代会计有无相同的本质?(2)会计控制的目的是什么?(3)会计为什么存在社会需要和社会约束?笔者认为上述三种有关会计本质的理论观点,主要是从会计的个体特征角度概括会计的含义,并没有完全揭示会计的本质。

从会计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对立统一两个方面思考,笔者认为会计的本质应当是“社会性的经济利益分配活动”,是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社会性产品进行连续、系统的价值分配活动。从会计活动的现象 分析 ,会计是一个作为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但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计必须按照社会确定的会计信息处理和释疑的规则、程序、方法提供经济信息?提供的信息最终目的是什么?提供的是什么信息?分析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会计提供的是会计主体的经济成果利益形成和分配状态的相关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的目的是判断经济利益分配的公允性、自身经济利益分配的份额和可持续性,并为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格局而做出决策。从会计个性角度分析,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社会活动”,会计承担着理财的管理功能。但会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会计管理功能与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的区别在哪里?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会计的管理活动是会计主体利用拥有会计系统的便捷条件,通过会计管理活动,在会计主体与其他相关利益分配主体各方利益分配的冲突矛盾中处于有利地位,会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会计主体一方在现有分配格局下,尽量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获取的分配的有利地位,因此,会计管理活动实质上是会计能动的分配活动。

会计的发展分化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子系统,就是会计主体一方与社会性的利益主体之间在利益分配冲突中协调的产物。管理会计较多地体现会计的个性特征,通过理财活动,为会计主体的利益分配服务。财务会计较多地体现会计的社会性特征,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为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服务。 (二)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们不断地追求利益和分配利益,社会发展的 历史 是公平与效率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历史。会计作为一个分配平台和分配系统,首先产生于人们对经济利益分配的需要。笔者认为,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再生产状态,任何经济活动主体如果不是再生产状态,则不会产生会计;二是必须是社会产品,经济活动主体形成的经济利益并不仅仅为自己消费,而是在社会范围内消费,即经济利益要在社会范围内有多个利益主体进行分配(如国家参与分配、其他投资者参与分配、债权人参与分配等),如果不是社会性产品,则不会产生会计;三是必须是同质的价值形态的分配,只有利用价值形式,才能形成对社会产品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及时地、有序的、同质的分配,从而形成了会计特有本质特征。由此,笔者认为:1、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社会产品)的社会性分配,即经济利益需要在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

2、会计产生的条件是:一是社会再生产,二是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非连续的、非价值形式的经济利益分配活动不属于会计范畴。3、会计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再生产的不断扩大。社会再生产越扩大,社会性产品范围越广,社会产品分配范围越宽,利益分配主体越多越复杂,会计的社会性越强,会计越发展。(三)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会计的目标是人们从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如果把会计定义为“社会性的经济利益分配活动”,其基本功能是经营成果利益的分配平台和分配系统,则保证经营成果利益的有序分配、提供经营成果利益的分配信息是会计目标的内涵。因此,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是如下几个问题:1、可供分配的经营成果利益是多少?2、经营成果利益是如何分配的?3、经营成果利益的分配是否被各分配主体所公允、接受?4、如何保持经营成果利益的可持续分配的分配状态?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形成了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职能(可供分配的经营成果利益是多少?经营成果利益是如何分配的?可持续分配的分配状态?)、分配职能(通过经营成果利益的确认和计量形成利益的归属)、监督职能(经营成果利益的分配能否被各分配主体所公允、接受?)。(四)会计责任的界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实质上是反映会计主体所形成利益价值总量及利益价值初次分配的状态,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合、真实、完整是保证经济利益社会性分配有序、效率、公平、公正的前提条件。

为保证会计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任何经济组织的会计行为都必须按照社会确定的会计信息处理和释疑的规则、程序、方法进行会计系统活动,任何单位管理者当局或利益关系人都不能以自己的偏好而改变会计行为的规则、程序和方法,否则将承担会计责任的追究。由此,会计责任可作如下界定:1、会计责任是会计责任主体对向社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2、会计责任的本质是会计责任主体在会计分配活动中对遵守社会确定的会计行为规则、程序、方法的承诺或尽责。会计责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产品价值的社会性有序分配的需求。3、会计责任是会计责任主体向社会承担的责任,是一种外部责任,即向社会上所有使用会计信息者负责(这里讲的信息使用者既包括利益相关者,也包括任何无利益关系的会计信息关注者,但在会计 法律 责任追究上有差异)。 4、在会计信息处理、转换和释疑过程中,有能力使会计信息处理、转换和释疑以自己的偏好和特定目的而改变遵守社会确定的会计行为规则、程序、方法轨迹的人员就是会计责任主体。 参考 文献 :1.王竹泉.2003. 利益相关者会计行为的分析. 会计 研究 , 10:3-9 2.郑在柏.2006. 刍探企业会计责任. 财会月刊, 4:5-63、黄志忠.1997. 从会计本质看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会计研究,6:33-354、阎达五.1990. 会计管理结构.北京出版社, 34-1125、谢志华.2001. 领会“三个代表”精神,把握会计实质.财务与会计,11:

上一篇: 论会计的社会性及其分配功能
下一篇: 暑期大学生登上“亲农大舞台” 丰富平谷村民文化生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