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以健康社会心态筑牢疫情防控心理根基

以健康社会心态筑牢疫情防控心理根基

以健康社会心态筑牢疫情防控心理根基从武汉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较量依旧在继续。在疫情防控中,我们不能忽视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_社会健康_健康社会工作

从武汉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较量依旧在继续。在疫情防控中,我们不能忽视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健康社会心态筑牢疫情防控心理根基,对于增强抗疫信心、稳定社会大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乐观向上的社会情绪是健康社会心态的前提。疫情引发的恐慌、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重大疫情面前,树立社会信心至关重要。在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国家防疫政策的支持和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中保持乐观向上、积极稳定的社会情绪,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相信中国抗疫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相信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相信基层组织能够成为阻击疫情蔓延的战斗堡垒,也要相信自己具有克服负面情绪、进行自我调适的能力。

担当有为的公共精神是健康社会心态的内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需要充分的物资保障,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持。在公共生活中展现出人民至上的大德风貌,体现出集体主义的公德素质,呈现出自觉自律的个人素养,对于疫情防控和公共生活秩序建构至关重要。公共精神内蕴着公共理性、公共关怀、公共责任和公共参与四重内涵。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公共理性要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理念,遵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与公共秩序的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国家防疫规定与要求;公共关怀要求我们以利他思想来关爱关照社会,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与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作为个人存在的重要价值;公共责任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气魄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明辨是非谣言、维护网络生态,用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肩负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公共参与要求我们以自觉意识尊重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投身一线防疫、志愿服务、社会心理疏导、网络生态维护等工作中。以公共理性、公共关怀、公共责任和公共参与共筑担当有为的公共精神。

客观理性的社会认知是健康社会心态的必要支撑。社会认知是社会心态的基础,影响社会心态的变化与发展。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理性认知、对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正确认识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重要因素。客观理性的社会认知是刚性防疫措施背后的柔性支撑,是防疫部署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面对奥密克戎病毒的“躺平论”“共存论”等,本质上源于对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偏差性认知。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有效辨别各类信息,自觉抵制各种谣言,充分认识了解、积极配合政府部门防疫措施,以客观理性的社会认知引导社会心态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是健康社会心态的价值旨归。作为一场全人类的战役,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会运行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人类思想认识的集体启迪。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有“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互助精神,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合追求,在五千年的历史实践中凝练铸就了“命运与共”的民族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也在不断强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需要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社会、民族、国家和世界的关系中,用唯物的、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历史的眼光看待当前疫情存在和发展中的问题,牢固树立共同体意识,以“命运与共”的大国国民心态为世界抗疫传递正能量。

(作者系中央团校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教师、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

社会健康_健康社会工作_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编辑 | 耿妮娜

校对 | 王娟

校审 | 毛赟美

上一篇: 谱写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一篇: 2022年重点网络视听企业社会责任监测研究启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