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三征高句丽为什么都失败了(隋炀帝为什么三征高句丽)

三征高句丽为什么都失败了(隋炀帝为什么三征高句丽)

三征高句丽为什么都失败了(隋炀帝为什么三征高句丽)高句丽,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一个主要由扶余人建立的古老政权,到了隋朝时期,已经立国六百余年,总人口约三百万,常备军几十万,可谓是军力强盛。加之高句丽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经营几百年,依山傍水修建了众多山城,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城堡群防线,在辽东和朝鲜

高句丽,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一个主要由扶余人建立的古老政权,到了隋朝时期,已经立国六百余年,总人口约三百万,常备军几十万,可谓是军力强盛。加之高句丽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经营几百年,依山傍水修建了众多山城,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城堡群防线,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建立了稳固的军事统治。

高句丽全盛时期疆域图

更重要的是,高句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体的封建政权。不同于游牧民族,农耕民族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强很多,加上高句丽成熟的封建体制,因而对隋代东北地区的靺鞨、契丹、室韦等民族有着绝对的优势,若中原政权放任不管,高句丽肯定会像之前一般如法炮制,向北蚕食东北内陆,整合东北地区众多民族,向南攻取新罗和百济。如若高句丽慢慢完成了对整个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占领和消化,那将是一个同日后的满清不相上下的势力,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可想而知。

三征高句丽为什么都失败了(隋炀帝为什么三征高句丽)

三征高句丽为什么都失败了(隋炀帝为什么三征高句丽)

隋文帝的远征

隋朝建立之初,高句丽便屡屡联合北周残余势力对抗隋朝。在隋朝平定国内叛乱之时,高句丽又伙同突厥、契丹参与其中,妄图打断隋朝的统一进程。隋文帝虽然对于高句丽的挑衅心生不满,但刚刚立国的隋朝统治并不稳固,他不得不暂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国内。

隋文帝画像

公元598年,高句丽联合靺鞨骑兵万余偷袭辽西。杨坚大怒,下令征发三十万大军试图灭掉高句丽。但是水路大军遭遇风暴,船只沉没大半,而陆上大军遭逢雨季,大军后勤不济,加之疫病流行,战斗力下降,不得已停止了进攻。杨坚对高句丽的讨伐就这样草草收场。

隋炀帝一征高句丽

公元605年,杨广继位,建元大业,是为隋炀帝。杨广继位后,西巡张掖,北巡榆林,营建东都,兴修大运河,虽然有效的巩固了统治。隋朝的统治虽然潜藏着危机,但是帝国的国家机器还是在有序的运行,隋朝的国力也空前强盛。

国家的强盛,让隋朝的统治者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辽东。多年以来,高句丽表面称臣,暗地里却屡犯边境。杨广北巡之时,在突厥可汗帐下见到高句丽的密使更是加深了他的恐惧。如果不有效的解决高句丽问题,就会有可能面对突厥、高句丽夹击的危险。

隋炀帝杨广画像

于是,断送隋朝国运的三征高句丽拉开了帷幕。

大业七年二月,杨广借口高句丽不遵臣礼,下旨讨伐高句丽。为此,杨广下令全国总动员,命全国的军队向涿郡集结。隋军举国调动,各个官道和水路之上来往的几十万军队络绎不绝,昼夜不停。到大业八年,云集在涿郡的作战部队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之多,而负责后勤运输的部队也有几十万,一支百万之众的军队在集结完毕。

大业八年正月,隋军水路并进,浩浩荡荡地向辽东挺进,行军的队伍连绵几百里,昼夜不息。军容之盛,旷古绝今。

大军经过艰难行军,历经三个月才到达辽水河畔,而三月的辽河已经解冻,隋军难以涉水突破高句丽的防线。

杨广随即命令工部迅速在辽河之上铺设浮桥,大军劳师动众,终于快要把浮桥修到河对岸时,早已以逸待劳的高句丽军趁机向隋军掩杀过去。

隋军全然不惧,涉水与敌展开激战。但是大军却久久不能登岸,僵持之下,隋军损失惨重,多名主将战死。

隋军虽然腹背受敌,但是还是击退了敌军。高句丽军撤退之后,隋军加快赶修浮桥,两日后,浮桥完工,隋朝大军通过浮桥,与高句丽军混战于东岸,斩杀敌军万余。

高句丽军经此一役,吓破了胆,龟缩于辽东城中,再也不敢与隋军野战。隋军冲破辽河防线,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把辽东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似乎辽东城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却出现了,虚荣心极强的杨广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在辽河河畔宣称大军到达是“吊民伐罪,不为战功”,下旨要求前线统帅不能自主决断,每次的军事部署都要经由他决定;又命令,只要高句丽请降,就必须停止进攻,加以抚慰。也就是说,杨广天真的以为,在“天兵”的威严下,高句丽断不能坚持太久,这是一场一开始就胜负已分的战争。

隋代武士陶俑

彼时的隋军战绩有目共睹,北拒突厥,南平陈国,西灭吐谷浑,可谓是虎狼之师。在杨广的神助攻下,攻城的隋军却陷入了被动:每当要攻破城池之时,城内就扬言投降,攻城的隋军就要停止进攻,把战况上报后方的杨广,战场上瞬息万变,这一来二去就给了守军加固城垣,组织反击的机会,而固执的杨广始终没有改变既定的策略。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杨广把这一策略坚持了几个月。隋军在这样的折腾下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战斗力大为下降。最后,杨广亲临城下,试图一鼓足气攻下城池,但是大军又僵持了一个月,辽东城还是岿然不动。杨广见辽东城难以攻破,便孤注一掷,下令主力军队三十多万,深入高句丽腹地,围攻平壤城。大军孤军深入敌境,这是兵家大忌,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敢这样做,这无异于一场豪赌。

平壤城门复原图

隋军将领于仲文、宇文述苦劝之下,杨广依然固执己见,不得以,老将于仲文、宇文述率三十多万兵士向鸭绿江畔开始进军。要说大军在辽东城下,抚慰了大半年,依然没有攻下辽东城,杨广也该吸取教训,可是杨广还是毫不犹豫的向大军派遣了抚慰使刘士龙,掌管最高决策权。老将于仲文、宇文述叫苦不迭,却也无可奈何。与此同时,水军统帅来护儿也率水军向南进军。隋军水路并进,试图一举攻破高句丽的国都,扭转战局。

隋代水军复原图

隋军水军首先抵达距离平壤城六十公里的大同江附近,未等陆军到达,便迫不及待的将主力投入战场。高句丽军眼见隋军势大,便放弃了正面的对抗,佯装败退,隋军以为高句丽不堪一击,便展开主力,围攻平壤。

高句丽王陵

隋军攻势凌厉,很快就攻入平壤外围,高句丽军似乎不堪一击,转眼间便溃散,遗留下了满地的金银财物和兵甲器械。原本警惕心很高的隋军顿时放下心来,天真的以为胜利在望,利欲熏心的兵士开始了抢掠,原本集聚的兵力开始分散开来。而早已埋伏起来的的高句丽军此时发动了进攻,隋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狼狈的向海边撤去。经此败绩,来护儿深知单靠自己没有机会攻下平壤城,便准备与南下的陆军汇合后再图谋攻城。

而南下的隋军也苦不堪言,隋军在国内之时,后勤补给尚能维持。但是,等到深入高句丽境内时,补给线拉长,补给难度加大。而高句丽又频频伏击补给线,隋军后勤便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广命令士兵自己携带军粮,整个大军不堪重负。众多军士为了能轻便行军,遗弃了大量军粮物资,等到隋军主力到达鸭绿江畔时,大军补给已经严重缺乏了。所以说,孤军深入敌境真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

与此同时,高句丽统帅乙支文德得到密报,料定隋军军粮难以为继,但是又怕军情有误,于是便计划孤身一人,前往隋军大营诈降,以刺探军情。也许,我们都认为乙支文德疯了,两军交战,是谁给了他勇气,胆敢自己送上门?当然是杨广,他派遣的抚慰使刘士龙可是坐镇军中。

不久,隋陆军也达到,两军合兵一处,而此时,乙支文德也来到隋军大营,声称要投降,于仲文毫不客气的把这个投降为假、刺探军情为真的乙支文德扣压下来。

宣慰使刘士龙却没有看懂乙支文德来意,大大方方地把人给放了,因为他要贯彻杨广以德服人的理念,以展现天朝的恩泽,不战而屈人之兵。正当隋军统帅后悔要将其追回之时,乙支文德早已逃之夭夭。通过乙支文德这次冒险,高句丽把隋军军情刺探的一清二楚,隋军士兵面有饥色,大军补给匮乏,势必不能久战。

隋军统帅深知,乙支文德已经洞悉了隋军的底细,只有速战速决才能掌握主动。但是,乙支文德却极力避免与隋军主力决战,派出少数军队与隋军交战,一连数次都佯装败北,于仲文求战心切,下令追击敌军,大军很快就深入高句丽腹地,渡过了清川江,兵临平壤城下。

高句丽名将乙支文德画像

而此时,乙支文德故技重施,又使出诈降之计,声称,只要隋朝大军撤退就将高句丽国主奉上,以结束战争。而于仲文也深知军队补给不济,是难以攻下城高墙厚的平壤,便顺势答应了。但是,正当大军缓缓回撤之时,高句丽军凿开了清川江上游的水坝,大水奔腾而下,隋军尽数葬身于鱼腹。高句丽军趁势向残余隋军掩杀过去,隋军惨败,四散逃跑,仅剩两千余人。

杨广无奈,只得撤军,第一次远征以彻底失败告终。

隋炀帝两征高句丽,隋朝覆灭

第一次远征失败,杨广依然坚持速战速决,妄图再征高句丽。与杨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世李世民,李世民远征高句丽,攻占城池几十座,大胜而回,即使如此,也放弃了一劳永逸消灭高句丽的计划,转而谋求慢慢消耗高句丽的国力。

大业九年,杨广再次下达全国动员令,再次征伐高句丽。此次杨广接受上次的教训,允许将领相机决断,命全军猛攻辽东城,辽东守军损失惨重,被攻克只是时间问题了,高句丽举国震动……

但是,正当两军激战正酣之时,在黎阳的督粮官杨玄感发动叛乱,并围攻东都洛阳。黎阳,不仅仅是隋朝在黄河以北最大的粮食储运中心,更是征伐辽东的后勤中心。黎阳一失,整个大军后勤有中断的危险。杨广于是匆忙调集前线隋军主力回国镇压叛乱,二征高句丽草草收场。

在镇压了杨玄感的叛乱后,杨广不顾众人的劝阻,依然打算再征高句丽。而此时隋朝国内已经危机四伏,多年的战争导致隋朝国力大损,再征高句丽无异于动摇统治根基,即使如此,杨广依然在大业十年发动了对高句丽的第三次远征。

此次远征,由于国内的动乱,隋廷所募集的军队很多没有到达,这次远征军的规模远远逊之前的几次。即使如此,隋军依然进军神速,一举突破了高句丽的外围防线,并在毕奢城击溃高句丽的主力部队,并趋兵进攻平壤。高句丽国主高元大惧,乃遣使请降。彼时,国内早已烽烟四起,帝国的统治已经接近崩溃,杨广无奈,只好接受了高元的投降,遂于八月初四班师还朝,第三次远征宣告结束。

第三次远征以后,隋朝的国力被消耗殆尽,农民起义席卷全国,隋军已无力镇压反抗,心灰意冷的杨广南下江都,最后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原本掌握主动的杨广,没有把握机会,固执己见,最终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输掉了天下。

而高句丽,在隋朝覆灭之后又顽强地同唐朝周旋了近半个世纪,最后被唐朝所灭。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地缘历史鉴,敬请关注。

上一篇: 亚特兰蒂斯在哪(亚特兰蒂斯在哪个洋)
下一篇: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怎么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