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效应
对于更为广泛使用的人教版“是人也”,曼德拉效应,难道是集体记忆出错?心理学上真的存在“曼德拉效应”吗?
曼德拉效应(中国费曼德拉效应经典例子)
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心理学上确实有曼德拉效应
“在心理学上,曼德拉效应,确实有曼德拉效应的概念。这是一种集体性表现,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其原因在于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同时接收到大多为碎片化信息,在某些特定的场所、环境下碎片化信息会进行多次随机拼接整合,多次随机整合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固化映像。这种映像往往与事实不符,但会在个人大脑中进行自我合理化处理,让人们深信不疑。”杭州市高级心理学教师、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曹大刚10月28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采访时指出。
从名字来看,“曼德拉效应”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还有一定关系。这缘起世界很多人的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但现实是曼德拉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去,后来还当上南非总统,直至2010年时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中国费曼德拉效应经典例子
“曼德拉效应”指的是,很多人认为某件事发生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
曼德拉效应的起源
“曼德拉效应”一词最早是由菲奥娜·布鲁姆在2009年创造的,当时她创建了一个网站,详细描述了她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布鲁姆在一次会议上与其他人谈论她如何回忆上世纪80年代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在南非监狱中死亡的悲剧。
然而,纳尔逊·曼德拉并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于监狱——他于2013年去世。当布鲁姆开始跟别人谈论她的记忆时,曼德拉效应,她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其他人记得看到了关于他去世的新闻报道,以及他的遗孀发表的讲话。
布鲁姆感到震惊的是,这么多的人能如此详细地记得同一件事,而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在出版商的鼓励下,她开设了自己的网站,讨论她所谓的曼德拉效应和其他类似事件。
曼德拉效应是什么
2010年,美国作家菲奥娜(FionaBroome)首先提出了“曼德拉效应”(MandelaEffect):它指的是一大群没有任何关联的人,不约而同地对过去发生的某些事情抱有相同的“错误记忆”,甚至还能绘声绘色地回忆起具体细节。
除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曼德拉效应”在国内还有很多相似的例子:
杜甫的《绝句》开头第一句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而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第一句歌词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而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许多人记得1986年版《西游记》中有过车迟国“羊力大仙下油锅”的片段,但摄影师王崇秋在后来专门辟谣,曼德拉效应,称自己没有拍摄过这一片段(动画版倒是出现过这一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