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淮西兵变(宋朝淮西兵变)

淮西兵变(宋朝淮西兵变)

淮西兵变(宋朝淮西兵变)绍兴七年(1137)年初,岳飞因为刘光世的部队的归属问题和宰相张浚闹翻,上章乞请解除兵柄,以替一年前去世的母亲守孝为由,不回鄂州,直奔庐山。以下节选自梵刀《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淮西兵变(宋朝淮西兵变)。。。。。岳飞在到达江州(九江)后的当天,以“与宰相议不合”为由,上

绍兴七年(1137)年初,岳飞因为刘光世的部队的归属问题和宰相张浚闹翻,上章乞请解除兵柄,以替一年前去世的母亲守孝为由,不回鄂州,直奔庐山。

以下节选自梵刀《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

淮西兵变(宋朝淮西兵变)

淮西兵变(宋朝淮西兵变)

。。。。。

岳飞在到达江州(九江)后的当天,以“与宰相议不合”为由,上章乞请解除兵柄,以替一年前去世的母亲守孝为由,不回鄂州,直奔庐山,甩手不干了。

在这一个节骨眼上,岳飞使出的这一招,在象棋中的术语就叫“将军”。

此时,刘光世的部队正在动荡不定中。这边还没搞定,那边岳家军实权派人物,常务副统帅,岳飞的女婿张宪告病休假。很快岳飞的部队也开始躁动了,各种流言甚嚣尘上。

期间,赵构先后两次御诏岳飞归队,但均遭否决。

张浚紧急增派兵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张宗元暂时接替岳飞,但岳家军中已是人心浮动,军中流言:“张侍郎来,我公不回来了”

参议官李若虚抚慰军校们说:“张侍郎是岳宣抚请来的。岳宣抚刚一离开,你们就这样,宣抚知道是会不高兴的。现在朝廷已经派人去请岳宣抚了,张侍郎并不会久留。”

你完全可以想见此时南宋朝廷的狼狈,以及赵构被捏住了七寸的愤怒。

司谏官陈公辅上疏为岳飞说情。

赵构权衡后,让岳飞的部将参议官李若虚、统制王贵带他的手诏,同去庐山召回岳飞。

李若虚、王贵等到庐山东林寺,岳飞不见。二人阐明朝廷之意,敦请。岳飞坚执不出。

来回折腾了六天,李若虚急了,说:“相公想反了吗?

相公只是河北一农民而已,受天子之委任,给了你兵权,就觉得可以与朝廷相抗了吗?公若坚执不从,若虚等受刑而死,也算对得起你了。”

部下用这种措辞对主帅说话,也算是拼了。岳飞当初逼赵构表态,这次李若虚逼岳飞表态。

前后历经三个多月后,六月下旬,岳飞终于下庐山回行都。先见张浚。张浚脸色难看,让他上表请罪。

收到岳飞的上表后,赵构召见岳飞,说了如下的这段话:

“爱卿前日上奏认识到自己轻率,朕并不对卿气愤,如果对卿愤怒,则必定有所处置。说过‘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现在仍然令卿掌管军事,把恢复之事委托于你,可知朕无怒卿之意。”

话语中安慰多于指责,但“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引用,语气很重——这次只当你率性胡为,但已到极限。下次,就不会再有下次了。

以下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当天便上奏请求解除兵权,服满丧期,让张宪代理指挥军队,自己步行归去,在母亲墓旁搭建一座小屋。张浚恼羞成怒,奏明朝廷让张宗元任宣抚判官,监督岳飞的军队。

高宗多次下诏催促岳飞回军复职,岳飞极力推辞,高宗下令岳飞的幕僚前往岳飞守丧的居处,以死恳求他回来,用了六天时间,岳飞才赶往朝廷等待处罚,高宗安慰他后派他回部队。

如果你是赵构,你会从这件事中意识到什么?

一般人都能意识到,占南宋军队三分之一的“岳家军”不是他赵构可以掌控的,这支军队只忠于岳飞,没有了岳飞,岳家军可能就有哗变的危险,之后刘光世的部下郦琼的投敌,更加深了赵构这种认识。

淮西兵变之后,赵构对岳飞的猜忌和提防逐渐加深,所以张宪企图制造兵变的事,别管真假,赵构是宁可信其有,这也就注定岳飞悲剧的命运。

上一篇: 二王事件(二王事件真相完整版)
下一篇: 王姿允个人资料(王姿允个人资料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