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果将一个王朝比作一艘大船的话,那么皇帝必定是掌控全局的船长,而效忠于皇帝的大臣们应当就是听从船长一切号令的船员。自古以来,皇权作为统治着我国几千年之久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中的一种,皇权自古就有它的一套操作方法,那便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朝代的更迭,皇权在不断被加强当中。根据物质守恒定律:
"质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而只会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古代官员画像)
当皇权被加强时,势必有一方的权力被削弱——大臣的权力、皇帝与大臣,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两颗旗子,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君权的皇帝,以及代表着臣民的权力的大臣,双方的关系总是此消彼长,一方的势大总会影响到另一方的权力,而历朝大臣的上朝礼仪的改变恰恰能证明这一点、
汉唐时期,皇帝施之以礼,大臣报之以忠心
现代史学家普遍认为,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两个比较繁盛的朝代之一,并且,这两个朝代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汉唐的军事实力都很强。汉武帝手下将领卫青、霍去病能将熊女赶进大漠深处,为大汉换来近三十多年的和平,唐太宗雄才大略,李唐江山至少有一半都是李世民带领着军队打下来的,就连凶狠的吐蕃、回鹘等游牧民族,都满怀崇敬的称呼太宗一声"天可汗"——这可是他们最崇高的称呼了;汉唐的经济实力都很强。在经过"文景之治"后,先前因为战争而愈发空虚的国库,在经过文、景两朝后,逐渐回暖,经济开始发展,手工业、商业也愈发繁荣,再加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朝的经济可谓是愈发的强大。而太宗则是善用人才,善于虚心纳谏,全力发展国内经济,开创了举世闻名的"贞观盛世";政治更是如此。
(汉代官员塑像)
于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之下,汉唐的文化也是如此的相似,皆因他们都由同一种思想引导:儒家思想。
汉武帝时期,武帝重用董仲舒等人,并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下令,对持有其他学说的人进行驱赶,更有甚者,还会招致杀身之祸。从此,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诸子百家"的繁盛场面是再见不到了而儒家学说也成为正统思想,并且持续了数千年之久,至今,儒家思想依然深深刻在华夏儿女的脑海里。而到了唐朝,儒家思想更不必再多说什么。
于是,我们会看到,汉唐两朝的官员,在某些方面会有相似,比如,官员上朝时的礼仪。
无论哪一个朝代的官员,在上朝的时候,都有独属于那一个时代的特点。我们现在在观看古装剧的时候,比如清宫剧,在看到一些大臣与皇帝说话的时候,总会先跪下,然后保持着这个姿势,再向皇帝述说自己要讲述的内容。虽然这在历史记述中是正确的,但并非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从夏启建国开始,便没有下跪的传统。须知,夏启建国,当时也不过是奴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只有两种人:奴隶和奴隶主。官员、皇帝这些同属于奴隶主,况且那个时候中央集权尚未建立,所谓"天子"也不过是占据范围比较大的"部落首领"。故而,在这一阶段,天子和官员之间还维持着最原始的"平等"。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与大臣之间的礼仪则发展成了"跪坐礼"。所谓"跪坐礼",即是"双膝着地,屁股抵于脚跟而坐"。须知,春秋战国时代,礼乐崩坏,但在各诸侯国中却愈发看重"礼",尤其是在经过孔子周游列国之后,虽然诸侯们并不全都认为孔子的思想适合这个混乱的时代,却一致为孔子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在周代礼制系统全盘崩坏的时代里,竟生出了一股新生礼仪之风。
再者,春秋战国,逐鹿中原,正是各国搜罗人才的大好时机,这时候更应该以礼待之。因此,从春秋战国到唐朝,官员们上朝的时候,在大殿两旁均设有案几,官员们席地而坐,而天子共商国家大事;在私下大臣会见天子的时候,虽然两人位置不尽相同,却都是席地而坐,这样的安排,既在分出了三六九等,又安抚了臣子的内心,让臣子感觉到天子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对天子更加忠诚。
(影视剧中的唐代官员)
汉唐时候的官员上朝制度皆是如此,一方面,正如我们前面所言汉唐两代皆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不仅讲究"礼",更是将"礼"这个字刻进了骨血里,深刻得很;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的中央集权还不是很严重,皇权只是简单的皇权,而统治者似乎也还没想到要利用中央集权来控制人们的思想,种种原因之下,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两宋年间,"站礼"兴起
当时间来到两宋时期之时,礼仪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儒家思想还是如往常一般,是国家的正统思想;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许多改变。
宋朝时我国里程碑式的年份,在这一时期中,我国实现了多项领先于世界前列的科学城就;在艺术方面,也是名家辈出;至于在经济上,更是不用多加提点,自会解决一切;最后,在政治方面,宋朝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与改革——而这些都与另外一条政令息息相关——"崇文抑武"。
崇文抑武是国家权力被统治者收归中央的一种体现。从秦汉时代开始,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倾轧不断,实际上这一种倾轧是皇帝和官员之间斗争的一种结果。官员想要更加自由的空间,以便研究怎么发展国内经济;而皇帝看到这种情景,却在想着自己空间里积累的财宝是不是被搬空。如此这般,你来我往,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开始生分了,信任也就没了。更何况宋太祖还是兵变起的家,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宋太祖首先展现出了不信任,于是他的臣子走了,而宋朝大臣的权力也开始渐渐下滑。
(影视剧中的宋代官员)
据《宋史》记载,为了增强皇权,宋太祖在一次上朝的时候,假意说自己眼睛昏沉,看不清东西,让当时的丞相范质上千给他说说奏折上的内容是什么,于是范质上前。然而,令范质万万没想到的是,太祖早已安排好人手,只等范质一上前,他便命人将范质的座位撤去。须知,范质当年可是太祖以百两黄金征辟而来的丞相,太祖一直对他是尊敬有加。现在连范质都不能坐了,那么他们这些臣子又怎么好意思坐着呢?
故而,从这次的朝会开始,官员们上朝就由"坐着"改为"站着"了。
这对于皇帝来说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使得皇权更加集中,皇帝的权力更大,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这都算不得是一个好消息;另一方面,对于臣子、对于社会来说,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倒退。汉唐时候的跪坐礼,它象征着一种文化,象征着在封建王朝中的自由与平等,但是,宋朝的思想无异于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悲哀至极。
(太和殿)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显示皇权的尊贵,皇帝还想出了另外一种方法——执芴上朝。
所谓"芴"指的是一块玉板,官员上朝的时候,都要手持芴板,否则是不允许上朝的。至于芴板的作用,则是在官员上朝对于皇帝说话的时候,用以遮住自己的的脸和眼睛,以示对皇帝的尊敬。
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将过往的自由与以后的封建集中起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划下了泾渭分明的一条分界线。
(影视剧中的明代官员)
从此,官员与皇帝处于通一平等线的历史匆匆过去,只剩下越来越集中的皇权。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最顶峰的象征——官员上朝下跪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发高度发展的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抑或是文化方面,统治者都将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泄露一星半点。
在政治上,明朝设立厂卫机构,将臣民们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清朝则是大兴文字狱,戕害了不少忠良之辈;经济上,明清两朝皆是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在文化上,明朝大兴八股文,以"八股"取仕,使得出现了不少类似于"范进中举"的事例。
而对于自己的臣子,明清两朝的统治者们也是毫不客气。从明朝开始,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既不用坐也不用站,而是跪着。
(影视剧中的清代官员)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天地君亲师"的传统,明清统治者便是用这样的理由,要求大臣在与皇帝议事之时,先跪下,再说话。这其实就是皇权的加强,以及大臣的权力被压迫、削弱的现象。
明清两朝的社会就像一个大型蒸汽机一样,机器内的气压越来越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然而掌控着这台蒸汽机的人却在远处洋洋自得,于是,人们反抗的运动发生了。
(明代官员画像)
结语
官员们上朝时的礼仪变化,其实就是皇权的强弱的一种变化。在变化之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汉唐以前的时代中,君臣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其中理由复杂,或许是因为"礼",或许是因为君王想要礼贤下士。但它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其中产生的作用,明清两代官员上朝时的变化,便是做好的佐证。
参考文献:
《宋史》
《周礼》
《清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