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一)【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疏理、发掘儒家和谐思想对建设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儒家思想和谐社会在以前我们曾有这样的结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摆脱儒家传统思想的束缚。以今天的事实来看,这一结论是武断的。其实,在每一次试图割断儒家传统思想的政治文化运动之后,整个社会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动荡。《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行事时对自然界的尊重。儒家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我国环境的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无疑也是大有裨益的。儒家思想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种思想体系所不能取代的。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儒家伦理体系,使中国人十分重视血缘亲情,形成亘古不灭的炎黄子孙情结,从而强烈地渴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总之,儒家学说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我国民族复兴的必备要素,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和深层次的精神支柱,只有重建儒学中一系列优秀的思想价值体系,我们的民族才能以鲜明的姿态屹立于民族之林。
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的和谐即人内心的和谐,在这里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和谐。儒学是中国古代对人的道德修养和自身修养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学。它研究人内心的道德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及准则,并以此教育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性和社会规范,通过形成自身内心的和谐、精神的和谐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这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现代社会家庭、事业和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矛盾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人的心理,导致很多人心理失衡,以致一些人或精神失常,或以自杀寻求解脱。面对这些社会问题,儒学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教导人们要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将自己的心态调整至“中”,不要“偏倚”,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而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生存心理状态,去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庸”是孔子提出的处理世间万物的总原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促进精神和谐的思想。除此之外,儒家也一直十分重视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人要以健康、踏实的心态做人处事。孔子主张“学以致其道”就是这个道理。(2)针对当前社会学习、就业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问题,儒学思想教育人们要以坚强的毅力和充分的自信心去对待生活,这对于人们调节压力是很有价值的。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知己,求为可知也。”就是说不要担心没有职位,应该担心没有胜任职位的能力;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应该谋求能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才干。孟子也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他认为只有经历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练,以坚韧其性情、增强其能力、激励其奋发才能坚定其意志,承受住各种压力。因此,儒学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人们如何达到精神和谐的思想和言论,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思想来调适我们的内心世界,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