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作为一个伪影迷和阶段性剧情片爱好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冲动写点什么东西了,昨晚观看谢晋导演的《高山下的花环》,该片于1984年上映,主要刻画对越自卫反战时期一个连级单位在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的人和事,把国家情怀、社会运动、复杂人性都杂糅在了一起,凸显了相对全景与真实的时代风貌,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过往的态度、现实的应对和美好将来的期待。若静心观影,这样信息量巨大且思想深刻的作品应能引起中国文化圈内跨阶层、跨地域的各类观众的共情,老外们则可能很难理解电影内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许多内部梗。而对一个好作品的理解及感受必定是人各有异的,接下来将从剧情简述、人物刻画和情感共振三方面具体叙释。

一、剧情简述

影片开始,内地山里一个连队的日常生活,和平下军官和战士们各有欢乐与记挂。连长梁三喜盼望休假回家与临产的妻子及年迈的父母团聚,但放心不下连队工作,因为就他一个主官,其他连级军官(指导员、副连长和副指导员)全数缺位;连队二把手是军事技能过硬但因性格及话语耿直而长期未获升迁的老排长靳开来,以日常嬉闹掩饰自己仕途的无奈,他所珍视的是自己幸福的家庭和与连长深厚的战友情谊;老兵油子段雨国可能是读过些书的小镇做题家,以连队“诗人”自居,不大愿意与其他“粗鄙”战友玩闹,热衷与军官、尤其是背景深厚的军官套近乎;新兵蛋子何柱子是连部通信员,脸型很像我的一个湖南籍战友,老实拘束的孝顺娃子,为老迈的奶奶削了一支拐杖。此时,连里来了新指导员,出生高干家庭的赵蒙生,他到基层连队是为了能“曲线救国”地调回大城市,无心连队工作,作为连进入军队都是为了躲避知青下乡的原军部摄影干事,菜鸡体能与务虚作风自然使他不可能获信奉强者逻辑的基层的欢迎。连长以耐心希望新搭档能尽快担起责任,排长与新指导员的矛盾日渐公开,连队“诗人”自然狗腿靠上,作为底层的何柱子谨慎伺候。

影片中段,战争来临,各大军区抽调部队奔赴前线,原本距离云南边界甚远的连队也随军令开拔了。连长自然无法休假,怀着对家庭的牵挂和愧疚写下寄给妻子的遗书;指导员欲临阵脱逃,他母亲甚至把电话打到了军部前沿指挥所,但身边战友的鄙视,加上战前动员大会上被守原则的军长严厉批评,只得硬着头皮上战场;老排长被提拔为副连长,一改平时的嬉闹变得沉重,戏称“战前才得了一个送死的官”,内心记挂妻儿,但从未忘军人责任。和平时期所有的矛盾都因战争到来而释怀,指导员放下架子与大家喝一样的酒,与副连长杯酒释了恩怨。此时连队补充了15名战斗骨干,其中就包括一名外号北京且自称未来元帅的年轻战士,作为尖刀侦察连,连队承担并完成了拔碉堡、占高地的先锋任务,在战斗中,何柱子被炸伤,副连长为连队砍甘蔗在回程路上触雷牺牲,小北京以无后坐力炮攻击敌人碉堡,却因两发哑弹反遭敌人射杀而牺牲,连长也在保护指导员时中弹牺牲,指导员则在战斗中成长,在连长牺牲后愤怒地冲向并成功炸毁射杀连长的敌人碉堡。我没想明白的一个细节是,战前把头发推成光头的军官和战士几乎都牺牲或负伤了,而最终活下来的指导员和连队“诗人”却始终头发浓密。

影片后段,战后叙功表彰,指导员等幸存军人顺利获得嘉奖,部分牺牲烈士虽经波折但终获应有荣誉。战后初期的总结,连长因欠账单问题而未成宣传重点,即连长数年前为给父亲治病而向连队里其他官兵借了一笔钱但尚未还清,副连长更未被认定为战斗英雄,因为他平常就不为上级所喜,加上砍平民甘蔗明面上属于违纪行为(那怕这是战争期间的被迫之举)。他们的亲属都来到了连队驻地,副连长家人带着遗憾先行离开,连长妻子才带着婆婆和出生不久的女儿盼盼到达,她们为节省路费竟步行了十数天,并在烈士墓园凭吊连长时遇到雷军长——小北京(真名雷凯华)的父亲。在指导员的反映和雷军长的介入下,副连长获得了应有的荣誉,连长的欠款单谜题也解决了,因为连长妻子拿出连长战前寄出的遗书并遵照嘱托,用抚恤金和家庭积蓄偿还了所有债务,且言“人死不能债消”,品格之高洁让指导员和军长等人都震撼不已。最后,在半山上的烈士墓园摆满白色的花环,连长家人坐上军车离开驻地,剧终。

二、人物刻画

1、连长梁三喜及其家庭——内心明白但怯于表达的普通人

连长梁三喜是家中老三,老大牺牲于抗日战争,老二亡于文革动荡,父亲数年前的病很可能是文革时受的伤,与妻子秀儿婚后聚少离多,秀儿独自承担了赡养孩子及梁家老人的责任。连长明白军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除了极少数时候,如指导员想临阵脱逃,他从未直面批判这些不公现象。

2、副连长靳开来及其家庭——少数敢说真话的普通人

副连长靳开来几乎没有城府,敢于直言军中不公平现象的他,也自知自己不受营团上级的喜爱,明明军事素质极为过硬却仕途不得志,家中妻儿是其最放心不下的牵挂。

3、指导员赵蒙生及其家庭——已经腐化但仍未变色的高干代表

指导员赵蒙生是高干家庭中沾染享乐之气的子弟代表,日常生活相当小资,父母早年舍命参加革命,建国后获得高位,但只有一个孩子的赵母相当溺爱赵蒙生,长期动用社会关系使其少吃苦头,文革时送入部队以躲避知青下乡,文革后谋求儿子从部队调回大城市,在战争爆发前,更极力运作希望赵蒙生远离前线。战后,赵蒙生在战争中洗去铅华,积极为获不公待遇的牺牲战友讨个公道或提供帮助,赵母亦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受到洗礼,尤其是得知雷凯华牺牲的消息后。

4、小北京及雷军长——不忘初心始终红色的高干代表

小北京作为高干子弟,没有像赵蒙生那般追求享乐,而是努力求学,积极实践,希望成为像父辈一样的军人,从未向连队其他人表露自己的高干子弟身份。雷军长同样不因私殉公,不但拒绝赵母的请求(雷军长曾是赵父的警卫员,更曾被赵母从死人堆中救出),更送自己的独子上前线。

5、段雨国与何小柱——两种迥异的基层风气代表

连队“诗人”段雨国战后紧贴指导员的大腿,俨然成为指导员在连队的得力助手,算是一番经营后的成功上位。何柱子被炸伤后双腿遭截肢,当初为奶奶准备的拐杖却自己用上了。

三、情感共振

1、社会运动对军队实际战斗力的伤害

有三个场景可以反映文革后期社会运动已经影响到了军队建设,结果是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在战场上付出了更大的伤亡。一是赵蒙生初来连队时,全连列队欢迎新指导员,满编上百人的一个战斗连却只有八十余人;二是连队战前得临时补充15名战斗骨干,不然无法发挥完整战力;三是导致雷凯华牺牲的两发哑弹都是1974年4月配发部队,气的连长大骂“去他娘的批林”。

2、正义很可能会迟到,立功还得有人证明

从连长和副连长在战后初期表彰中的遭遇可知,若非幸存且怀有愧疚的指导员具有越级反映的庞大能量,若非雷军长的关怀介入,若非连长留下可能自证的遗书,他们应得的正义不知何时才能到来。

3、群众眼睛始终是雪亮的,上位者应红心永葆

在熟人社会的中国文化中,酒桌往往承载着各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复杂信息,许多经典电影皆曾贡献了精彩的酒桌戏,如《让子弹飞》中黄四郎宴请张麻子和汤师爷。《高山下的花环》里影片最后的送别宴同样发人深省,连长的母亲梁大娘是个见过世面的老区群众,指导员与赵母为连长家属准备了菜肴丰盛的送行宴,指导员向梁大娘敬酒,但大娘丝毫不为所动。此时雷军长匆匆到来,并入席主位,他向梁大娘敬酒,言明第一杯为敬逝去的烈士,第二杯则以烈士亲属非军长身份向大娘致送行酒,这时梁大娘才答应下来,让儿媳秀儿一同举杯向雷军长表示感谢,并言“我曾与陈老总(陈毅)在鲁中大会上喝过一杯,如今过了三十多年,还能遇到雷军长这样的首长,国家仍有希望”。梁大娘代表的是眼睛雪亮的群众,三十多年前的抗战时期,送大儿子参加人民军队,老大死的光荣;进城后,革命队伍的部分人员变异了(如赵母),加之社会运动葬送了二儿子的生命,梁大娘不明面批判赵母等变异高干,但内心是抵触的,不大愿意接受间接造成老三牺牲的指导员的敬酒,只有雷军长这样保持底色的首长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真正的敬重和拥护。而群众的要求一直很简单,新生命盼盼意味着盼望着战争过后的幸福生活。

上一篇: 好多人理解颠倒了:灵魂不会被天国压垮,灵魂只会被生活压垮!怎么办?!活在当下?!道理我都懂,臣妾做不到啊!
下一篇: 2020年江苏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