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宜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德雷(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流行语是社会心态的表征,可以敏感地反映出社会情绪的特征和变化动向。那些被快速传播和使用的高频词,与人们的体验和观察到的现象越贴合,越能透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心理现象。近年来,内卷、躺平等词汇的流行,反映了一些人的消极社会心态。这种现象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和认识。
需求。需求是生活动力的内在源头。在经济高速发展、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需求的重点内容也从简单生活资料的获取,过渡到复杂生活质量的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体验的自我价值和自主能动性。但这些需求的满足难度更大,因而容易令人感到无助和无望,严重的还会让人怀疑行为价值和人生意义。应对的思路,一是横向拓展需求满足的方式和内容,增加体验需求满足的可能场域,达到个体内心的丰盈;二是纵向深化需求满足的体验,加强需求满足的深切感觉,追求群体自我的充实。
目标。目标能持续赋予人生以方向和意义。生活目标越清晰,努力动力就越强,越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情绪进行有效控制。然而,目标达成也可能遭遇挫折。在社会比较中失势,会从多方面削弱人的生活动力。一是容易导致消极自我评价。近些年社会心态调查中出现的“主观阶层下移”现象就是这方面的体现。二是可能导致不公平感。在向上比较的对比效应和向下比较的同化效应共同作用下,社会比较倾向会损耗人们的心理健康,继而降低生理健康水平。三是可能减少积极进取行为。所谓“躺平”就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社会比较给人造成种种压力、挫折、打击而导致的一种消极行为反应。因而,人们也要适时适度对生活目标进行调整。
预期。预期也是影响生活动力的重要因素。行动者主观认定的目标实现可能性是其生活动力的重要来源。成就预期是综合对国家整体趋势和政策走向的宏观认识、对自身所在行业和所处圈层的中观感知、对家庭资源叠加个人能力可达“天花板”的微观评估所得出的结果。成就预期过低,容易因为不能感到“希望”而放弃努力,被动沉沦。成就预期过高,则可能安于现状,失去继续拼搏的动力。在数字技术和智能算法催生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深感不适的一些青年时而内卷焦虑,时而倦怠躺平,呈现出“45度人生”的生活状态。要想重新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活力,必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建立能够在竞争中获胜的自我预期,提升自我效能感。
当今人类社会存在“深度不确定性”,“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叠加形成的“超风险格局”初见端倪,这使得整体社会心态很难维持既往的稳态秩序,甚至有可能出现个别群体的悲观情绪蔓延。这种消极心态是个体面对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或仍在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压力生活事件、自感无力解决又缺少社会支持,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威胁心理健康。只有建立起积极的未来发展预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状况。
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看,激情与动力具有周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当前生活动力的低潮反而可能孕育未来重新活力四射的希望。年轻人既要清晰认识自身需求和能力,调整目标和预期,又要注重情绪调节,用亲情、友情和爱情中蕴含的稳定性、确定性和安全性,以及积极的行动,抵御焦虑。每个人的积极心态汇聚起来,就能形成整个社会的积极情绪基调,并将其融入现实生活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