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分析整理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分析整理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分析整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分析整理

一、何为“后现代”:拼贴、并置与不确定性

1、“后现代把世界作为破碎、充满偶然和边缘、“拼盘杂烩(pastiche)”等的集合体,认为世界是不确定的,作品的意义也是不确定的。”

影片以外甥宽宽的视角交待姨妈的生活常态,通过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切换叙事,引入新兴少女飞飞,上演“绑架”风波,宽宽因此退场。然而,剧中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经历了花言巧语、劫财骗色的潘知常、度日维艰、“碰瓷”为生的金永花和飞扬跋扈又沮丧压抑的女儿刘大凡,宛如一幅以姨妈为中心的拼贴画,各色人物都成了她后现代生活的点缀与铺垫,线索看似松散,实则环环相扣,最后都回归主线,通过姨妈后现代的种种生活,刻画出人生百态与世事沧桑。

2、悲喜并置的叙事风格,许鞍华坦陈是“喜感很强的悲喜剧,像漫画一样”。黑色幽默式的市民生活风貌描绘,转而切入冷峻悲悯的小人物梦想落空的悲剧叙述,电影对现实脉动的准确把握使影片具有了“当代中国”的质感与沉重。

3、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意义观的核心,是后现代文化在否定和建构中提出的关于意义的主张,“‘不确定性’主要代表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在缺少本质和本体论中心的情况下……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范畴具有多重衍生性的含义,诸如模糊性、间断性、多元论、散漫性、解合法化、反讽、断裂等等。正是不确定性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品格。这是一种对一切秩序和构成的消解,它永远处于一种动荡的否定和怀疑之中”

编剧李樯从影片主题的视角来把握后现代:“人们感到过去所依赖的价值态度和观念体系全面崩溃,什么都对,什么又都不对,一切都变得不确定和模糊,生命的意义和思想深度同时消失,一切都被商业化,高雅和通俗泾渭不明,任何权威的话语都被认为是过时的,整个世界成了一个混乱无序的梦境,不断被篡改和颠覆……姨妈是个群像角色,无论你现在处于社会中的哪个位置,甚至如年少的姨妈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总有一天你会老去,你的理想早已飘走,你自己也被社会所抛弃,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太过悲观,但是,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姨妈的衰亡过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逐渐发生了嬗变,传统的、确定无疑的东西逐渐被消解,一切都变得不确定,正如影片所宣扬的:“最悲哀的生活不过如此;最美好的生活也不过如此”,生活的本真和意义变得不置可否,不再有确定的范式和内涵。

题目:上海市井浮世绘/啼笑浮世绘/繁华如梦 终将陨落/女性的悲歌/市井里弄,浮生若梦/月下浮华人世悲/一场终究要褪色的梦/长恨此身非我有,只叹世事不由人/芳华不再,悲情依旧

二、主题分析:

市井生活:

影片延续了许鞍华一贯的现实主义视角,对市井小人物生活与情感的细腻展现与刻画,传达出对这些群体的关注关怀。影片的前半部分通过姨妈的视角带出了一个上海市井生活的浮世绘呈现,展现了市井小人物的真实生活的呈现。姨妈居住的上海里弄,喧闹的菜市场和小吃摊,邻里之间彼此提防又彼此窥探的日常生活,无不浸染着浓厚的市井生活的气息。对那些市井小人物而言,生活并不总是温情脉脉、诗意盎然 , 萧瑟、寒冷、沉重和压抑也是现实人生的一部分。不同于上海的那种高楼大厦、五光十色的现代大都市景观,而是用更平常的视角、平视的角度捕捉着现实中的人物状态与情感。

女性悲歌: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刻画了一群年龄不同、阶层各异的失意甚至失败的女人群像,直至她们都回归到男权社会笼罩的传统,显示了现实的一种不再反抗的、悲观的、无奈的女性主义立场。女性的精神追求和理想的破灭,肉体的衰老和破损,婚姻家庭中的出走与回归,表明了所谓的“后现代生活”其实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抑,导致她们最终必须回归,回到依附的地位,回到男权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体系中。

理想与现实:

电影没有以一种悲悯来俯视姨妈的生活,也不要求人们在看后作出所谓的对生活方式的正确选择,而是以表现人的存在来传达一种对普遍人生的关怀与思考。电影所表现的是对待姨妈们选择的道路,既不觉得痛苦,也没有感到欣然,曾经的追求与浮华如梦,终将尘埃落定,世界又失去一个做梦人。展现出姨妈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逃离东北来到上海这座大都市,但却在种种现实的压迫之下(爱情与生活的双重失意)最终只能迫于现实,回归到了灰色的现实之中。

个体与时代:

正如导演所言:这部影片表达了她对“时代的困惑”——时代变了,都市变了,人生也随之起起落落。影片借助那些都市井人物和他们的日常生活,透视了现代人身心的双重困境 , 也由此描描幕了一幅现代都市市井人生的浮世绘。

现实困境:通过姨妈带出的一系列底层小人物,包括金永花、女儿、郭丰、前夫、飞飞等,都陷于残忍的现实困境之中。再加上姨妈的人物前史, 姨妈的种种行为, 她的落伍、她的老套、她与这个城市亲密而陌生的关系, 似乎都获得了更好的解释。但姨妈原本个体而圆满的形象忽然被附加上了深远宏大的背景, 她的呼喊、她的痛苦, 都带上了巨大的时代的回音和轰鸣。姨妈的悲剧,原来并不是纯粹的命运悲剧、个人悲剧、性格悲剧,归根到底还是时代带来的,姨妈是时代的典型人物, 她的命运是一代知识青年命运的缩影。

情感困境: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稀疏和艰难 , 正是日益封闭的现代都市生活的一大症结。姨妈当年抛夫弃女,如今无法与女儿、丈夫沟通;飞飞与外婆只能通过哨子交流,而代表家庭和亲情的父母在飞飞的脑海中只剩下遥远的记忆;刘大凡与对象激烈争吵后分道扬镰,姨妈和老潘同床异梦的露水情缘转瞬即逝。孤身一人的水太太,外表的妖烧和内心的空虚形成鲜明的对比…… 片中的人物之间几乎都无法进行相互的交流,或者是一场骗局,邻里之间、母子之间、夫妻之间、情侣之间、和陌生人之间等,人与人之间陷入了信任的危机和交流的困境,这也是在现代化发展之下对人与人之间“不确定性”的体现。

三、人物:都市市井人生的形和相

姨妈:逐梦小人物,时代的追随者,游走于现实,但又困于现实。做着繁华梦的“姨妈们”,她们的人生旅程无不暗藏着灰暗无奈,她们的归宿无不在自守认命中获得安宁。

时代的弄潮儿:大学毕业时响应时代召唤成为一名光荣知青,身体力行知识分子与工人结合的政策,与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结婚,落实知青返城政策后,义无反顾地抛夫弃女回到上海。工作优异,年年先进。年逾六十,壮心不已,对爱情仍充满憧憬与向往,对财富更是求之若渴。我们可以看出,姨妈的每一个人生时期都是时代脚步的追随者,姨妈的每一步奋斗足迹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与时代息息相关紧密合拍。从开始在上海的高调张扬盛气凌人到返回鞍山后的沉默寡言低首不语,我们可以洞察到姨妈内心的火焰从熊熊烈火到奄奄一息的全过程。力争上游的姨妈也逐渐被时代巨流所吞噬和淹没,姨妈的人生遭际其实就是一曲理想主义者的现实悲歌。

老潘:爱情的幻影,理想式的爱情是诱惑也是危险。身份不明,没有背景,突如其来,闯入姨妈的生活,打破庸常,带来欲望与快乐,同时也夺走了物质积蓄。

水太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贵妇人,带有地域上的优越感。物质上的富足带来情感上的空虚,需要猫的陪伴和姨妈唠嗑。城市现代人年老的体现,物质充足,精神空虚,没有情感的寄托。

宽宽:新时代的弄潮儿,如同少女时期的姨妈,同时带有着自身的缺陷与烦恼。出国,面临一个更大的世界,世界是一个升级版的上海。

少女飞飞:底层边缘人,外来移居者,渴望依靠,但只能依靠自己,自力更生,无比艰辛,但怀揣着希望。

金永花:乡下人、外来务工者,悲惨且无力,底层人的耍小聪明、无奈、无法发声,沉默(被打、碰瓷、女儿病重、)。同情、无力、怜悯,时代所吞噬的人。

女儿:历史(过去)的伤痕:东北老工业区的萧条,被母亲抛弃,早早的进入社会,被现实裹挟,人生价值的迷失,只能去追随成为物质世界的附庸。

四、视听:

①色彩:前半部分展现市井生活的段落和姨妈的日常生活之中用到了饱和度较高的多种色彩,用以展现丰富的市井生活和人物的充满活力的状态;后半部分更多采用的是低饱和度的色彩,且较为色彩较为单调、暗淡,显示出人物的悲惨处境和悲凉心理。

②配乐:一类是京剧的唱腔,代表着一种理想、浪漫、情投意合的人声音乐,传递出幸福与甜蜜;另一类配乐(久石让配乐)是较为抒情化的深情的或是悲凉的配乐,是人物情感的深层传达,衬托出人物心理的情感。

③景别:大景别偏多,多为远全景,一方面展现的是市井生活的日常景观,街道、居民楼、菜市场等等,真实空间、真实生活的捕捉;另一方面,更多用远景来展现五光十色、炫目多彩的上海夜景,映衬着的是小人物内心的落寞、无奈与悲凉的处境。

④语言:个性化的语言,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各不相同,上海话、东北话、英语、粤普、文言文古语等,一方面是对应着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在时代之下各类人的碰撞,多远文化的杂糅,也是多样现实的冲突,借用多种语言的运用,传达着导演对于人物与时代的思考。

五、场景

上海(东方明珠):代表着一种现代化的时代背景,理想生活与物质世界的代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高楼大厦、五光十色、物质富足的世界,一种理想世界的比喻。多用远景空镜头展现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来展现出这座城市外在的繁华与靓丽。而在这高楼大厦之下的是市井小人物的带有着悲情的生活,情感上精神上的空虚,孤独,寂寞,逐渐被现实驱逐、抛弃乃至流放的悲凉生活处境。(偌大的伤害却容不下秒小卑微市井小人物。)

日常生活场景:都市市井人生的浮世绘生活展现,真实但也沉重。姨妈居住的上海里弄,喧闹的菜市场和小吃摊,邻里之间彼此提防又彼此窥探的日常生活,无不浸染着浓厚的市井生活的气息。同时对那些市井小人物而言,生活并不总是温情脉脉、诗意盎然 , 萧瑟、寒冷、沉重和压抑也是现实人生的一部分。

东北鞍山:灰暗沉重的现实,萧条没落的老工业区,凋敝的社会形态,工业文明被现代化的都市所取代,一个即将被新时代所遗忘、漠视、没落的旧工业社会。在此生活的人物,渴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融入大都市的生活,但却始终无法被接受,最终导致了个体的悲剧,这同时也是一出处时代悲剧的呈现,时代与个人、现实与个体之间的矛盾。

六、意象

月亮:

一方面隐喻着希望、梦想、心灵的抚慰;也意味着月圆月缺、人生无常的遗憾和惆怅。

片中两次出现的黄月亮。 第一次是在上海医院的病 房里 , 酣睡 中的姨妈一夜白头 , 她看到窗外那个巨大的月亮照亮了整个病房,一切恍然如梦,第二次是在鞍山姨妈的家里,宽宽一觉醒来,也看到了悬在窗外的月亮。那个光华四射的黄月亮,洒下的似乎是予人希望的光芒,它是对人们痛苦心灵的抚慰。但或许,它也意味着月圆月缺、人生无常的遗憾和惆怅。

电影中出现了两次写意风格的大月亮, 如此美好, 却又永 远无法接近。它正是内心那躲躲闪闪的梦想的具象, 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这样明亮的月亮, 可当它真的出现的时候, 照亮的却是弥漫着失落感的人生。躺在病床上的姨妈从睡梦中惊醒, 艰难地抬起身来遥望那巨大的仿佛要挤破窗框的月亮, 然后闭上眼睛, 重新睡去。超现实的图像辅助完成了一次富有诗意的、对梦想的告别仪式。

绿伞:

遮风挡雨的工具,代表着姨妈的自立与坚强,能够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地;同时绿色代表着希望、美好、梦想的生活,代表着姨妈内心对繁华似梦般的生活的渴求。

动物:水太太的猫,姨妈的鹦鹉,都是对人物自身性格与心理处境的隐喻。

水太太的猫,离不开猫的陪伴,是她唯一的陪伴,更点出了她内心的孤独心境,深处在现代化的上海闹市里,不愁物质的水太太,更多是一种精神与情感上的孤凄,失去猫的陪伴之后,只在平淡与孤寂中走向孤寂的人生终点;老潘不小心闷死猫,是他这种虚假、虚伪的情感骗子,情感上的伤害才是真正导致压倒人物的最后一根稻草;姨妈埋猫、烧猫,是对水太太的愧疚之心,也暗示了她的命运结局。

姨妈养的金鱼与鹦鹉,鹦鹉动不动说着“瘪三”,体现着的是姨妈的孤高性格,不满当下,但又无可奈何的怨言;笼中的鹦鹉也体现出姨妈被现实所围困、束缚,终究无法完成自我的理想与追求,笼中鸟的困境正是无数像姨妈这般的逐梦人的隐喻呈现;最后将鹦鹉送给飞飞的外婆,代表着的是姨妈对梦想生活的放下,回归平凡的现实生活的心理,同时也是对飞飞及外婆这一类底层边缘人的关怀。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骨架提炼

题目:上海市井浮世绘/啼笑浮世绘/市井众生相/繁华如梦,终将陨落/女性的悲歌/市井里弄,浮生若梦/月下浮华人世悲/一场终究要褪色的梦/长恨此身非我有,只叹世事不由人/繁华梦,一场空

开头:

“繁华落尽一场空,青山依旧笑春风。曲中闲断人散尽,浮身若梦暂其中。”这是姨妈叶如棠一生的写照,也是无数做着繁华梦的“姨妈们”的命运书写。《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通过黑色幽默式的市民生活风貌描绘,转而切入冷峻悲悯的小人物梦想落空的悲剧叙述,刻画出市井生活之下的人生百态与世事沧桑。影片借助那些都市市井人物和他们的日常生活,透视了现代人身心的双重困境 , 也由此描描幕了一幅现代都市市井人生的浮世绘。

叙事风格:

悲喜并置的叙事风格,在诙谐幽默的日常生活与悲苦交加的命运悲剧中,交织着快速变动社会中小人物梦想落空的沉重与悲悯。

人物:

①逐梦的人生迎来琐碎生活,小人物的“繁华梦”在现实的摧残之下,遍体鳞伤如梦方醒。

②你方唱罢我登场,都市市井人生的形和相轮番上演,宛如一幅以姨妈为中心的浮世绘,述说着市井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下的心酸与悲苦。

视听:

①由浓艳鲜活转为暗淡无光的色彩调配,小人物的悲情如同一场终究要褪色的梦,归于现实,引入尘烟。

②戏曲化的配乐唱出了市井生活的欢喜与诗意,须臾的繁华在曲调的变换中化作小人物的落寞与悲凉。

③远景俯拍之下,如同上帝视角般俯视着浮华世界下的芸芸众生相。

④多元文化的碰撞用别有设计的对白语言来烘托,彰显着宏观时代下的人物境遇与个体悲剧。

空间场景:

从浮华世界下的市井里弄到破败凋敝的原生地,通过空间场景的转换完成了对于人物无法逃脱的宿命的论证。

意象:

皎洁明亮的“月亮”洒下予人希望的光芒,照亮的却是弥漫着惆怅与遗憾的人生,这一超现实的图像辅助完成了一次富有诗意的、对梦想的告别仪式。

结尾:

长恨此身非我有,只叹世事不由人。影片的最后,姨妈重新又回到了最初逐梦的起点,兜兜转转、走走停停,终其一生也没能逃脱时代与宿命的造化弄人。曾经的追求与浮华如梦,终将尘埃落定,隐于尘烟。

上一篇: 关于《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的有关问答,一起来了解——
下一篇: 什么是“社会脑”?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也受社会脑发育的影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