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陆曼陀
泰州古墓(泰州古墓不腐女尸)
茹茹公主,《北史》写作蠕蠕公主,是指柔然的公主。
北魏分裂后,柔然摆脱了依附地位,反倒凌驾于东、西两个政权之上,
造成“东、西魏竞结阿那瑰为婚好”的局面,
因此有了两代三位柔然公主远嫁中原的故事,然而这三位柔然公主,年纪最小者仅仅5岁,最大者不过16岁,
且无一例外活不过数年即夭折陨命,这是时代加于她们身上的无奈与悲剧。
秋风瑟瑟,漠北草原。
一群柔然人点燃起篝火,将一名鹿帽金衣的女子围在了中间,
火光照着每个人严肃的脸庞,周围莫名弥漫着几分诡异的气氛,
突然,女子舞动起来,
她目光似焰、击鼓回旋,清凄的声音从朱红的双唇溢出来,
带着几分嘶哑,也带着几分诱惑......
不远处,老可贺敦(王后)候吕陵氏和儿子丑奴(豆罗伏跋豆伐可汗)表情凝重,
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女子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了她的每一个动作,
数日前,丑奴的爱子祖惠突然失踪,
丑奴母子焦虑万分,几乎倾尽了所有人力出去寻找,可却音讯全无,
就在众人以为小王子祖惠怕是遭到了不测之际,
牧民屋引·副升牟的妻子是豆浑地万来到可汗的大帐信誓旦旦地说:小王子如今在天上,而她能把他召唤下来!
五世纪的草原民族,仍旧信仰古老的萨满教,
对于女巫地万的说辞,
丑奴母子自然深信不疑,便按照地万的要求为她支起一个巨大的帐幕,
地万则在帐幕中斋戒了七天,
到了祈请天神的日子,她迈着妖娆的步伐,摇动着铜鼓慢慢地吟唱,仿若正与天神在交流什么......
秋风划破空旷的夜空,发出一阵阵呼啸声,
火光下的地万是那么妖艳美丽,曼妙的舞姿、迷离的目光,
竟然让可汗丑奴看失了神,
已然忘了这名女巫是为他寻找儿子而来的,
就在可汗看得心醉神迷之际,帐幕中突然有了动静,
小王子祖惠竟真的从中走了出来,他对众人说自己一直在天上,
柔然人顿时高呼起来,丑奴母子喜极而泣,随后丑奴便当众宣布:地万为柔然圣女!
一片喜喜洋洋的气氛中,
丑奴到底还是没能把持住,
一把将让他销魂荡魄的地万拖进了自己的金顶大帐之中.......
狂欢一夜之后,丑奴将地万封为了可贺敦,并补偿她的丈夫一个爵位和牛马羊三千头,
地万正值二十岁妙龄,再加上生得妩媚妖娆,
丑奴被她迷得神魂颠倒,颇令妾室们不满,
可丑奴一刻也离不开她。
此刻深陷美色中的丑奴不会想到,一场将柔然帝国拖入内乱的祸根正悄悄酝酿着。
丑奴为伏图之子,柔然的第十七位可汗。
柔然继匈奴、鲜卑之后,一度称霸草原,
尤其是第十二位可汗吐贺真(处罗可汗)在世时,不仅多次击败北魏军队,还西征进入欧洲境内,
当时的柔然汗国,东至大兴安岭,南至长城,西至第聂伯河以西,北至北极圈,
囊括了两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疆域之大让后来的许多王朝都望尘莫及,
然而随着吐贺真去世,柔然国内内讧不止,
后因高车的独立,柔然开始走向衰落:
吐贺真死后,其子予成(受罗部真可汗)继位,在位21年后病死;
之后是予成之子豆仑(伏名敦可汗)继位,因讨伐高车失败,被柔然贵族杀死;
豆仑死后,吐贺真的次子、豆仑的叔父那盖(侯其伏代库者可汗)被立为可汗,可他十分郁闷,高车独立后西域诸国也纷纷脱离柔然,那盖在郁闷之中死不瞑目;
那盖死后,其子伏图(他汗可汗)继位,娶了寡嫂候吕陵氏为妻(豆仑可汗的妻子)生下丑奴、阿那瑰、乙居伐等六个儿子,可这位素有大志的可汗,在西征高车时,为高车王弥俄突所杀;
伏图死后,其子丑奴继位,后于建昌九年(516年)西征高车,生擒弥俄突后将其双脚于弩马之上撕裂,头骨做成酒器,报了杀父之仇,柔然也由此又开始强盛起来。
可谁能想到,因一个美艳的巫女,
复兴没几年的柔然国,即将再次陷入了一场内乱之中——
时间一晃,小王子祖惠年纪渐长,
一天祖惠的生母突然问起他幼年时期失踪的事,
直到这个时候祖惠才吐露实情:自己一直藏在地万的家里,压根就没“上过天”,上天的话是地万教他说的。
祖惠生母得知真相后,气得火冒三丈,当即便将此事告诉了丑奴,
可此时的丑奴深陷于地万的美色之中,
认为祖惠的母亲是嫉妒地万受宠而捏造出的谎言,还出言严厉警告她不要诬陷地万,
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地万知道后,唯恐谎言有被揭穿的一天,心虚的她最终唆使丑奴杀掉了祖惠。
丑奴的母亲候吕陵氏听闻这个惊人的消息后震怒不已,当即派出心腹李具列等人前去绞死了地万,
丑奴大怒,要杀死李具列等人为美人地万报仇,
可就在这时,高车人阿伏至罗率兵打了过来,
丑奴只得先将此事搁置,匆匆率领骑兵去讨伐宿敌,怎料骁勇善战的丑奴此次出师不利,竟兵败而归,
更为不幸的是,母亲候吕陵氏和柔然贵族们趁机杀死了他.......
丑奴死后,丑奴的弟弟阿那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被立为可汗,
然而,阿那瑰继位不过十多天的时间,族兄示发突然率部族反叛,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阿那瑰战败远遁,南下投奔了北魏,其母候吕陵氏及其二弟寻都死在了示发的手中。
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北魏朝廷为阿那瑰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将其封为朔方郡公、蠕蠕王。
北魏这番大张旗鼓列队欢迎,当然有自己的打算——为了牵制日益强盛的高车,北魏将阿那瑰安置于怀朔镇北(今内蒙古固阳西南),
就这样,阿那瑰在北魏的支持下成了“蠕蠕王”,
而叛乱的示发,也没能落得好下场,被阿那瑰的从兄婆罗门率数万人击溃,
婆罗门自号称偶可社句可汗,居西海郡(今甘肃居延),但不久为敕勒驱逐,也归降了北魏。
阿那瑰的势力逐渐强大。
沃野、怀朔都是军镇。
像这样的军镇,北魏在北方边境共设立了六个,
除了沃野、怀朔以外,由西而东依次为:武川(内蒙古武川西)、抚冥(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内蒙古兴和西北)、怀荒(河北张北境).
这六个军事据点,称为“六镇”。
六镇均处在阴山山脉的隘口,构成一条拱卫北魏都城平城的军事战略防线,
此外六镇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北魏帝国初期重要的牧区和农业区,北方所仰仗的主要粮食、财物、兵源均出于此处,
六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北魏历代皇帝对六镇的防务非常重视,
不仅将北方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了六镇,
还源源不断地输送王公贵族、高门子弟中出色的人才来到六镇,可谓是鼎力支撑,
六镇兵民也不负众望,在北魏与柔然作战时,他们多次受命深入漠北腹地,重创柔然各族,
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他们从柔然俘获的财物,北魏朝廷也给予了他们颇为丰厚的赏赐,
久而久之,六镇兵民名利双收,成为北魏臣民人人羡慕的对象,风光无限........
然而,好景不长,
自从北魏孝文帝以“南伐”为名,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之后,
朝廷将重心转向了农耕文明更为发达的中原地区,战略目标也由北转向南,江淮一线成为军事经营的重点,
六镇的地位开始一落千丈,
兵民的日子逐渐窘迫起来,北方没有战事,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劫掠财货,没有军功朝廷自然也不会送来赏赐,
他们只能自给自足,可若遇上天灾或是差年景,一样要面临饥荒的问题,
更让他们寒心的是,朝廷一点救济六镇的意思都没有,
王公贵族也不愿意再到这个一毛不拔的苦寒之地来,
不仅如此,曾经繁荣的六镇干脆成了囚徒的收容所,大量的犯人被发配到了这里充军,哪里还有昔日人才云集的模样?
简直成了“遗弃之地”。
反观中原地区的鲜卑贵族们,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奢侈,
孝文帝死后,宣武帝元恪继位,
北魏王朝有这样一个野蛮传统:立太子后,要杀掉太子生母,
可宣武帝打破了这个延续了百年的旧制,立太子元诩时没有杀掉他的生母胡氏,
这本是一桩好事,岂料就此种下了祸根,
宣武帝死后,魏孝明帝元诩年幼继位,其母胡太后顺理成章地开始临朝,
这位太后颇好建造华丽的寺院、开凿石窟,
用起北魏前几代累积的财富来毫不眨眼,就这样她还担心库房里的绫罗绸缎多得用不完,
下令贵胄大臣们自己到库房来拿,拿得动多少就拿多少.......
全然不顾天下百姓还有许多人食不果腹。
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胡太后带头,下面的鲜卑贵族们当然不肯落别人下风,一个个穷奢极侈,互相攀比。
拿河间王元琛来说,家里的仓库堆满了奇珍异宝、金银绸缎不说,就连马槽都是银子打造的,
章武王元融见元琛比自己富有,竟气得直接病倒了,三天没能爬起来.......
中原这边的鲜卑贵族醉生梦死,远在塞北的六镇大小官僚也不甘落后,他们是抓住一切可乘之机去盘剥六镇百姓,
生怕自己哪天回到都城,与其他贵胄拉开差距,
这样一来,六镇的百姓忍无可忍,终于起来反抗了。
公元523年(北魏正光四年),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杀死镇将,发动起义,其他五个镇的军民也纷纷响应,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
北魏朝廷顿时慌了,手足无措之际突然想起“蠕蠕王”阿那瑰可是驻扎在怀朔北,
尽管,北魏借用了柔然的十万兵力,终于镇压下了“六镇起义”,
然而,这场动乱还是将北魏拖入了衰落之中,反而,阿那瑰的兵马竟愈发强盛起来。
可想而知,北魏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出意外阿那瑰当然要趁机反叛了——
阿那瑰在平乱期间,
将散落在六镇的柔然族人悉数收集,凑出一支三十万兵马的队伍后,
果断与北魏撕破了脸,
不仅扣留了北魏使臣,还将六镇的财物牲畜洗劫一空后撤回了漠北,临走还抓了二千多口人,
打了北魏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北魏派出铁骑十五万追击,可这支队伍哪有什么经验,比起当年的六镇将士可谓是云泥之别,
追是追到了漠北,楞是一个柔然人的影子都没找到,无功而返,
朝廷也知道对六镇有所亏欠,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也不能再指望六镇军民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去暴打柔然了,
而柔然人经过劫掠,竟再次将柔然汗国复兴起来。
柔然复国了,北魏却无力北伐了,继六镇起义之后没多久,北魏帝国内部又燃烧起一团起义的火焰,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朝廷为了防止六镇兵民再次暴乱,将许多人都“流放”到了冀州、定州、瀛州,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北魏再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北镇的流民不愿再受压迫,他们在原怀朔镇的将领葛荣的带领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
尽管后来葛荣、韩楼等起义军首领都死在了尔朱荣的手中,
但北魏的统治早已是强弩之末,伴随而来的是北魏内部的一场大乱——
胡太后已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年纪渐长的孝明帝秘密召来岳父尔朱荣进京勤王,
岂料消息走漏,胡太后毫不犹豫就毒杀了亲生儿子孝明帝,
尔朱荣得到消息后,率兵攻进了洛阳城,将胡太后及她立的三岁小皇帝扔入黄河淹死了,迎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
可尔朱荣随后就做了一件让后人唾骂的事:将皇室成员及文武百官骗至河阴大开杀戒。
这也注定他和孝庄帝的矛盾不可调和了,后来尔朱荣这位枭雄命丧于孝庄帝手中,
而孝庄帝又被尔朱荣的侄子勒死在了晋阳的佛寺.......
总之,权贵们在内乱中互相残杀.......
几经斗争后,北魏的实权最终落在了高欢和宇文泰的手里,
原本北魏孝武帝元修是高欢拥立上皇位的,可他与高欢闹了个一拍两散,干脆带着部众投奔了宇文泰,没多久就被宇文泰毒杀,
元修死后,
宇文泰立了孝文帝元宏的孙子——元宝炬为帝;高欢另立孝文帝元宏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并迁都邺城。
从这时候起,北魏帝国就一分为二了:
建都在长安的是——西魏,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泰;
建都在邺城的是——东魏,实际掌权者是高欢。
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之后,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争取与势力强盛的柔然联盟,以图在东西对抗中占有优势,
所谓联盟,自然离不开古老的联姻手段。
起初,柔然国主阿那瑰对北魏内部的政治形势可能并不了解,
在阿那瑰眼里,宇文泰支起的西魏政权才是正统的延续,毕竟孝武帝元修摆脱了高欢的控制,投奔了宇文泰,
哪里会想到孝武帝之死是出自于宇文泰的手笔,
更何况东魏在与西魏连年兼并作战中屡屡失利,
因此,在分裂的西魏与东魏之间,阿那瑰一开始就选择了西魏来建立友好关系:
先是西魏将舍人元翌的女儿封为化政公主,让她嫁给头兵阿那瑰的弟弟塔寒为妻;或许是觉得这个婚姻架起的纽带不够牢固,不久宇文泰又劝说西魏文帝元宝炬废黜乙弗氏的皇后之位,来娶阿那瑰的女儿为皇后。
阿那瑰有几个女儿已不可知,史书提到的两个,长女嫁给了西魏文帝元宝炬,次女后来嫁给了东魏的高欢。
嫁给元宝炬的女儿,被称为“蠕蠕主阿那瑰之长女”、“郁久闾氏”,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公主还没有“蠕蠕公主”的封号,仅此阿那瑰女儿的身份嫁给了元宝炬。
大统三年(537年)腊月,柔然的送亲队伍与西魏的迎亲大军在寒冷多风的黑盐池会合,
可还没到长安,郁久闾氏就给负责接亲的元孚出了个难题:
按照柔然的传统,向来以太阳升起的东方为正,尊者东向而坐,因此郁久闾氏的庐帐是东开的;可按照中原的传统,郁久闾氏既然成了皇后,就该南向而坐.......
于是,元孚献上“卤簿”(出行制度)要求郁久闾氏将庐帐南开,
郁久闾氏却说:在见到皇帝之前,我还是柔然的女儿,魏朝诸臣不妨向南,我还是向东吧。
从这件事来看,郁久闾氏很有主见,也不会刻意为难别人,谁知后来郁久闾氏竟在西魏后宫会引发重大危机。
据《北史》记载,郁久闾氏成为了皇后,废后乙弗氏原本是“逊居别宫”,可没多久就“削发为尼”,之后又被遣送至泰州,跟随儿子武都王元戊一起生活。
这就很奇怪了,乙弗氏都已经将皇后之位让了出来,为何还要被送去出家呢?
想来,降居别宫颇令柔然方面不安心,
阿那瑰打定主意要让女儿为西魏皇帝生下子嗣,免不了要向西魏方面施压,尤其是皇帝元宝炬对乙弗氏念念不忘,还密令乙弗氏留长头发,屡有要接她回宫的意思,
据史书记载,柔然方面听闻此事后,阿那瑰竟下令“举国渡河”,对西魏发动了战争,
元宝炬迫于压力,只好下令乙弗氏自尽,
最终,无辜的乙弗氏“引被自覆而崩”,用被子捂死了自己,此后民间便流传出有关乙弗氏的各种故事,矛头无一例外对准了嫉妒心强盛而“害死”乙弗氏的郁久闾氏(悼皇后):
据说,乙弗氏死后不久,住在瑶华殿的郁久闾氏即将要临盆之际,忽闻殿上传来狗吠声,又见盛装妇人进入室内,可侍者却什么也没有见到,郁久闾氏受惊过度,认为这是乙弗氏的灵魂在作怪,结果就遭遇难产,“产讫而崩”了......
另有传言,西魏皇帝元宝炬死后,乙弗氏与郁久闾氏要一同迁来与文帝下葬,结果拉着郁久闾氏的那辆车竟“轴折不进”,车轴无缘无故地折断了,无法过去与文帝的辒辌车(丧车)会合.......
很显然这两个故事,对郁久闾氏充满了怨恨,或许西魏上下都把她看成了乙弗氏悲惨命运的制造者,
实际上来说,一个刚嫁到中原不过两年的柔然女子,语言尚且不怎么熟练,何至于做出为难原配之事来呢?
史书上说她因嫉妒害死了乙弗氏实在有失偏颇,
废黜乙弗氏、让乙弗氏出家为尼、把乙弗氏驱逐出京、逼令乙弗氏自尽,这一桩桩事哪个不出自于权臣宇文泰的手笔?
就连阿那瑰发动战争的原因,都被牵扯上后宫争宠,
连西魏皇帝元宝炬都难以置信地表示:岂有百万之众为一女子举也?
一边是西魏无能,将过错都栽赃在无辜的乙弗氏身上;
一边是可怜的郁久闾氏,她只是奉父名来和亲,为何就成了劣迹斑斑的妒妇?
无论如何,郁久闾氏死于难产(540年),或许是环境因素,又或许是人为因素,总之,她没能生下孩子,即使身后事再隆重,也无法改变柔然与西魏纽带断裂的事实,
或许阿那瑰也从中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他不得不再次考虑如何在东、西魏之间如何取舍。
就在这时,东魏的实际掌权者高欢向柔然递来了橄榄枝........
高欢自小就在怀朔镇长大,当年他的祖父高谧犯了事,所以一家子都被发配到了怀朔镇,
高家本出自河北大族渤海高氏,
突然来到边塞之地没了收入来源,一家子的生活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高谧在世时,尚且能糊口,可到了高欢的父亲高树这一辈,压根不会经营买卖,高家由此彻底败落,
高欢出生不久,母亲就死了,恰逢姐姐临盆,高欢就被寄养在姐姐家里,好在姐夫尉景是怀朔镇的小官吏,温饱不成问题。
高欢就在这个汉人、匈奴人、羯人、鲜卑人混居的环境里长大,父亲还给他取了个鲜卑名贺六浑,
高欢生得人高马大,还被一个鲜卑贵族的女儿娄昭君看中,死活要嫁给他。
娄昭君的父亲娄内干,极其富有,家僮数以千计,牛马以谷量,可以说高欢娶了娄昭君之后命运出现了转折,
在北魏内乱之际,高欢参加过六镇起义,后散尽家财拉起一支队伍,
历尽坎坷最终这个当年的穷小子成了北魏朝堂上呼风唤雨的存在,
起初阿那瑰并没看上高欢,可自打活蹦乱跳的女儿莫名死在了西魏,内心就对西魏产生了不满,
恰逢此时,听闻消息的高欢借机派出使者来游说阿那瑰,离间柔然与西魏的关系,声称郁久闾氏是被西魏害死的,
阿那瑰怒而决定改与东魏交好。
首先是东魏嫁宗王元骘的妹妹乐安公主给阿那瑰的儿子、在继承序列里排在第一位的庵罗辰。
之后,柔然与东魏又提高了婚姻等级——兴和四年(542年),阿那瑰将年仅5岁的孙女(号邻和公主)嫁给了高欢8岁的第九子高湛。
阿那瑰为何跳过即将成年的次女,而是选择年幼的孙女嫁入东魏呢?
想来这个时候,柔然对东魏和西魏的取舍还摇摆不定,
因此,才有了这桩史上罕见的“娃娃婚”。
这位邻和公主后来如何?
1976年春,河北磁县城南滏阳河畔大冢营村,一位农民无意中的一镢头下去,竟刨出了一个东魏时期的古墓群,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茹茹公主”墓,
该墓虽然遭遇过盗墓贼光顾,但仍出土了彩绘陶俑1000余件,以及两枚珍贵的古罗马拜占廷时期的金币。
据出土的墓志记载,
墓主人正是阿那瑰的孙女——邻和公主。
邻和公主是庵罗辰的女儿,嫁入中原后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尊贵生活,
高家当然不会亏待这位小公主,不仅派了学识最好的先生来教她读书,也让她的小夫君高湛陪她玩耍,
然而就在两个孩子即将成婚之际,这位小公主却突然病倒了,不久就病亡了(550年)。
高欢得到消息后,不敢怠慢小公主的葬礼,为此还特地打造了一辆辒辌车,将小公主的棺木以送往邺城埋葬,
从“茹茹公主”墓的规格和华丽程度来看,东魏确实是对小公主的葬礼非常重视。
邻和公主也是第一位被称呼为“茹茹公主”的柔然公主,从明显含有贬义的“蠕蠕”,到“茹茹”,足见在她去世前,中原王朝对柔然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
不过,小公主之死并未对柔然与东魏之间的关系造成什么影响,因为——
武定三年(545年),阿那瑰将次女嫁给高欢。
原本是高欢为儿子高澄求娶,哪知阿那瑰非要让高欢自己娶,当时高欢已50多岁,迫于压力还是娶了16岁的“蠕蠕公主”(这时候柔然还被称为“蠕蠕”,其去世后墓志为“茹茹公主”),
和她的姐姐一样,这位茹茹公主也不是孤身进入晋阳宫的,
阿那瑰派自己的弟弟秃突佳前来护送,并下令“待见外孙,然后返国”,一直呆到茹茹公主为了生下子嗣,秃突佳才能返回柔然,
秃突佳为了完成任务,是时时刻刻盯着高欢,
据《北史》记载,有一次高欢因病“不得往公主所”,秃突佳得知后很生气,高欢无奈只得病床搬到公主房中。
足见柔然当时确实很强势,高欢也不得不尽力去维持与柔然的关系。
与她的姐姐不同的是,这位茹茹公主没有为难高欢的正室娄昭君,反倒是娄昭君自己避居了,
不过身份上娄昭君还是正室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这位公主就一点争宠的意思都没有,
据史书记载,高欢纳了北魏孝庄帝的妃子尔朱氏(尔朱荣的女儿),且对这个侧室极为喜爱,
茹茹公主嫁给高欢之后,曾与尔朱氏打过照面,一个“引角弓仰射翔鸱,应弦而落”,另一个则“引长弓斜射飞乌,亦一发而中”,这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似乎却充满着一丝火药味,
后来尔朱氏出家为尼了,原因不明,大概与这位茹茹公主脱不开关系。
可茹茹公主与高欢的老少婚仅仅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玉璧之战东魏失利后,高欢病倒了,后于武定五年(547年)病死于晋阳宫,
奇怪的是,在高欢死去一年多之后,茹茹公主也病死在了晋阳宫。
据史料记载,高欢死后,“文襄(高澄)从蠕蠕国法,蒸公主,产一女”,也就是说高欢的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与茹茹公主私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段史料显然要把高澄淫乱的锅背在柔然风俗上,
实际上高澄早在高欢在世时就曾“蒸冯翊太妃郑氏”,还被高欢杖一百而幽之,早就有前科,哪里是“蠕蠕国法”,
可这位茹茹公主的死因是什么?
究竟是难产而死,还是因不守妇节被处死,
史料没有说,出土的《魏故齐献武高王闾夫人墓志》也没有说,而且她死后未与高欢合葬,
不过从柔然国主阿那瑰以往的计划——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生下子嗣来,
这一点来看,高欢死后很有可能柔然方面将目标就放在了继承人高澄身上,尽管茹茹公主终于为高澄生下了孩子,可却是个女儿,
所以这位公主的死因,应该是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造成的。
而且,阿那瑰并未为次女向东魏讨要说法,
一个原因,很可能这位公主是自然死亡;
另一个原因,则是阿那瑰此时不得不努力维持柔然与东魏的联盟——因为突厥与西魏成了盟友。
阿那瑰虽然在东魏和西魏之间,占尽了上风,
可他却对草原的政治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派人来向阿那瑰求婚,求娶阿那瑰的女儿,
此时突厥已经今非昔比,不仅打败了铁勒,也有了强大的政治资本,
可在阿那瑰眼里,突厥人还是那个为柔然打铁的奴隶,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敢肖想自己的女儿!
为此专门派人去突厥羞辱了一通,
恼羞成怒的突厥转而就与西魏联姻,迎娶了西魏长乐公主。
不久就起兵攻打柔然,不到八年的时间,就摧毁了柔然帝国,
阿那瑰兵败自杀,柔然国灭。
阿那瑰死后,其子庵罗辰率领残部投奔了高欢子高洋建立的北齐(550年),
四年后,庵罗辰叛离北齐,逃回漠北,
但突厥人并不想放过柔然残部,庵罗辰无奈只得率众投归西魏,
遗憾的是,西魏恭元帝元廓为了保持帝位,迫于突厥的压力收缚庵罗辰全族及部众三千余人交与突厥使者,后全部被斩杀于长安青门外........
柔然两代三位和亲公主,作为政治婚姻的工具远涉异国,
从后来柔然的结局来说,她们没有经历柔然的覆灭或许是幸运的,
可作为弱女子,一个个都死在妙龄,正如墓志铭所感慨的:生之不吊,忽若吹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