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教育从何而来?教育起源说

教育从何而来?教育起源说

教育从何而来?教育起源说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禄,孟禄在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基础之上提出了心理起源说,该理论区别于生物起源说有明显进步的地方就在于,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非动物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那么问题来了,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呢?历史上对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诸多议论,形成了众多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理论。常见的有关教育起源问题存在以下四种学说,分别是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各个教育起源学说,以及学说之间的关系。

1.神话起源说

【关键词】最古老、非科学

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上天。从当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学说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是非科学的。因为神本身在客观现实世界中就是不存在的,更何况还创造了教育?但是有一些信奉神灵的宗教人士还是相信神不仅创造了教育,神还创造了人,创造了世间万物。中国人普遍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更有朱熹夫子,倡导要"存天理,灭人欲"。因此,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朱熹、各类宗教。

2.生物起源说

【关键词】动物、生存本能

生物起源说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该理论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批判了神话起源说的非科学性,将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转向了相对科学的解释。在代表人物中常考的两个人物就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其中利托尔诺认为,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具有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种族生活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基于这两个人的观点我们得知,动物界是存在教育的,那么教育的对象不仅有低级的动物,还有高级的动物——人,这种理论学说把动物的养育行为也算作了教育行为。而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并存在明确的目的性。该理论学说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有一个技巧就是,如果有关教育起源问题的题干中出现了生存本能或者利托尔诺与沛西能等关键词,那么可以对应回忆生物起源学说的理论观点。

3.心理起源说

【关键词】人、无意识模仿

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禄,孟禄在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基础之上提出了心理起源说,该理论区别于生物起源说有明显进步的地方就在于,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非动物,主张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但是这种理论和生物起源说有相似的地方,观点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不是后天的获得,而是先天本能的行为。二者都忽视了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是非科学的。如果在做教育起源的题中出现了孟禄,或者是关键词"无意识模仿",那么大家要首先思考心理起源说的内容。

4.劳动起源学说

【关键词】社会与人、辩证统一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和凯洛夫。总体来看,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都比较关注的是教育对象以及其心理机制。单单忽视了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其心理机制的产生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作为基础,因此,劳动起源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大家看到"辩证统一"这四个字,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所以,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劳动起源学说科学且合理的揭示了教育的起源问题。除了当代苏联的一些教育家之外和历史上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之外,我国的教育家也大多认可这一观点。诚如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所说:"为了使年轻一代在同大自然的可怕威力斗争中不至牺牲,为了使人不变野兽,便产生了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如果大家在教育起源的题中看到一些苏联的教育家或者观点重点强调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可以重点回忆劳动起源说的理论。

【单选题】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观点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根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本身,劳动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该观点支持了( )。

A.生物起源学说 B.心理起源学说 C.神话起源学说 D.劳动起源学说

【答案】D。解析: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而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传递复杂的劳动经验过程中产生了教育,即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统一作用于人与社会的发展。故选D劳动起源说。

产生人类社会教育学是什么意思_人类社会的教育起源于什么_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的.

上一篇: 当代“乡土中国”
下一篇: 科学把握政治与德治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