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统编新教材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5:社会历史的本质 高考评价体系与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考情概览 1.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2.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个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个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点表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三个方面的表现。3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高频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社会历史主体、群众观点、群众路线。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难点: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很重要)3.生产力and生产关系、经济基础and上层建筑。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结合“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为情境,综合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知识,培育考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以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为情境,考查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或结合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站在人民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分析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坚定考生政治认同的素养。
本专题主要阐述历史唯物主义人的社会历史观,关键词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人民群众等。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提到打工,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头戴安全帽,脚踩泥土地,从事体力劳动的务工人员。 但现在,无论是坐在办公室的精致白领,还是电脑前奋战的程序“猿”,亦或是废寝忘食的科员人员······只要你是上班族,基本都自嘲“打工人”搞笑配音:《打工人经典语录》(调侃版) “打工人”真的只能是一种自嘲的称呼吗? “打工人”、对整个社会而言究竟重不重要?那么,社会为何离不开打工人”?笑过之后,我想请同学们严肃地想一想:既然人类社会如此需要“打工”自称“打工人” 真的是在自嘲吗?打工人语境的嬗变:“打工”到“打工人” “打工”一词源自香港,经由沿海地区传到内地。
所谓“打工”,就是被人雇佣从事各种体力或脑力劳动,从事的工作比较劳累、不稳定、收入较低,最早与打工产生关联的是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打工的相关概念是“打工仔、打工妹”,相关的职业是“保安、清洁工”,修饰词是“落后封建、乡巴佬”,其实质上变成了强加于第一、二代进城务工人员身上的一种污名化的文化标签。核心考点一社会历史的本质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此处应该联想到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是两个相似但不相同的知识点,要注意区分!核心考点一社会历史的本质【对点训练】(2021·河北卷)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