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999072614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与深化改革最相近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因此,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改革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1)客观依据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历史发展中起根本的推动作用,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必须解决好社会基本矛盾,改革就是其中--种重要方式。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就在于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类要生存繁衍、追求美好生活、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②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
③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实际过程和情形是十分复杂的。
④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会阻碍其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规律。
因此,当两者不能够及时适应时,就需要改革来调整两者的关系,因而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
(2)重要意义
改革的成功,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应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顺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政课学习交流QQ群(含考研政治学习交流):348517109
微信公众号 晚安拂晓ID:fx19990726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