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梁启东:不断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

梁启东:不断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

梁启东:不断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中国历来重视工匠。在中国古代,工匠的地位很高。工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离开的群体,像木匠、铁匠、石匠、瓦匠、鞋匠等手工匠人,他们是社会被推崇的人

中国历来重视工匠。在中国古代,工匠的地位很高。工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离开的群体,像木匠、铁匠、石匠、瓦匠、鞋匠等手工匠人,他们是社会被推崇的人群。即便到了现代社会,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今天,一大批工匠伴随着共和国工业化进程中诞生、发展、壮大。这些工匠们以厂为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忘我工作、勇于创新、奋发图强,以高度的主人公责任感为工业生产、技术革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生动诠释了“大国工匠”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大国工匠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在工业战线涌现一大批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产生更多的劳动模范和创业建功的标兵。一批又一批的大国工匠,如璀璨繁星,成为一张张鲜活而靓丽的中国工业名片。他们的奋斗和创业历程正是中国工业崛起历程的缩影。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工匠精神”,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的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工匠的社会职业声望还不高,工匠没有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工匠精神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弘扬。本来现在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比较受到热捧,但是家长和学生们宁可上普通的高中,也不去职业技术院校。职业性院校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提高职业性院校地位的呼声没有相应地得到配套政策支持。还有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快速演进,规模庞大的生产车间、快速运转的流水线、更多机器人作业的采用,可能会使得一些传统意义的“工匠”面临被淘汰的境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多姿多彩,社会运行的快节奏,移动互联网的广泛采用,强烈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力。工匠似乎淡出人们的生活圈子,原来因为自豪的木匠、铁匠、石匠、瓦匠、鞋匠等手工匠人也不再是社会有光环的职业群体。

在这里,笔者想说,社会运行的快节奏,并不意味着社会不需要品味工艺的“慢生活”,相反,有时候快节奏条件下“慢”可能成为时尚;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采用,并不意味着制造业没有了立足之地,相反,实体经济永远是我们经济的看家本钱,制造技术和工艺永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可能使某些行业消失,并不意味着“工匠”的消失和“工匠精神”被淘汰,相反,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匠人精神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

在现代化生产线上,一些高技术产品的制造靠的是尖端设备,但其中的许多零件还是要靠手工来打磨,角度很小或者有复杂的转角时就无法用机器加工到位,即使是制造工艺水平相当发达的现代化企业,也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一些复杂的工艺和结构有时候即便用先进的机器也难以完善,但人的技艺是柔性的,工匠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来解决复杂问题。工匠们作为生产的执行者,以把科学家的智慧、工程师的设计实现工程化,把设计图纸转化为实物产品。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高技能的工匠都不可或缺。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工匠这个群体,不断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为了成为制造业强国,国家制定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规划。实现这一目标,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就是必然的选择。成为制造业强国,我们要巩固在材质、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传统基础条件,建立在品牌、标准、质量等方面的国际比较优势;我们要形成一批新一代的“工匠”,让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独具匠心”的领路人和拔尖人才;我们要让“工匠”在社会上有受人尊敬的职业声望,形成更高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高度重视工匠这个群体,不断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就要大力弘扬精益求精、严谨认真、专注敬业、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在旧时代小作坊生产模式下,工匠只有技术精湛、技艺高超才能生存。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坚持标准,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工匠们对精品执拗地坚持,对专业执着地探索,可能几代人为一种产品不懈追求,耐心、隐忍和毅力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许多“老品牌”“老字号”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仍然兴旺,正是坚持标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高度重视工匠这个群体,不断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就要让“工匠精神”成为产业工人的共识,让“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要工匠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注重细节;更需要工匠们为产品质量孜孜以求,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改进设计、改进材料材质、改进生产流程,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制造出好产品,创造出高价值;更需要工匠们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作品。在现代化条件下,机器可以“换人”,但不可代替人的大脑。机器只是人的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复运作,而人却能够不断实现改造和创新,这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

高度重视工匠这个群体,不断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就要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瞄准新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少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要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健全多元办学格局,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办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

上一篇: 补短板!公司法修正案明确库存股制度,股份回购迎重大利好!
下一篇: 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