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者: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郭爱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的新需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面向,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需要等特点,及时作出的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遵循的重大战略部署。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县域经济呈现出发展地位更具可重塑性、市场需求更具可挖掘性、供给质量更具可提升性、发展动能更具可培育性等特征,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为此,可从推进体制机制变革,做好产业链上的延链、补链和强链设计,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县域内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着手,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以体制机制变革消除县域壁垒,提高县域之间内循环合作效率。一是将县域经济定位放到更大的区域中去,通过制定更高层级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资源和要素在县域间双向良性互动,构建共治共建共享体制机制,破解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二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强化推进东部县区产业创新与升级,建立东部县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引导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承接的定向支持力度。三是着力改善提升中西部地区的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强化财税金融服务。

加大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力度,提高县域经济“双循环”的效率和安全水平。一是加大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力度,积极营造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及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的创新环境。二是围绕县域发展的首位产业、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等,强化产业招商,正确引导企业投资和社会投资,着力培养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加强产业配套发展能力,在推动县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上巩固传统产业链优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版等的协同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参与“双循环”的内驱力、控制力和稳健性。四是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新主体的培育,强化传统种养业的投资力度,重点推进县镇都市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村等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为县域经济“双循环”提供新动能。一是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深入探索数字经济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数字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二是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建立安全、共享和高效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三是重点推进新基建、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税收优惠和投融资便利。

以新型城镇化为着力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县域层面城乡融合,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县域范围内,以新型城镇化作为新的发展极,强化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建设,建立县域内要素发展的重要集聚点和重要平台。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城市文明和市镇生活方式向农村延伸为契机,健全县域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培育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三是在养老、社保、医疗、教育等备受关注的民生领域,进行更大区域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将区域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县域内所有居民。

充分利用资源和要素优势,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参与国际循环。一是推动县域内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等为依托,带动产品和服务、技术、标准等“走出去”,拓展供应链协同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对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占据全球价值链中的有利位置。二是充分发挥县域内中小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配套力度,鼓励专精特新产品开发,鼓励开展跨国并购,建立全球创意、研发、生产、管理体系,提升县域企业国际化布局能力与国际化运营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型经济联系,积极推动县域组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交通节点、资源产出区域合作共建外贸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共同开拓国外市场,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参与国际循环。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内在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一篇: 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