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菜刀
01
看美国大片时,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男主离异,女主独自带着孩子,男主去女主家探望孩子,女主还大声嚷嚷着说探望超过了法律允许。
那时候我就觉得奇怪,美国人怎么这么喜欢离婚呢!
直到我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小A。
小A是我的高中同学,也是我们中学校花级的人物,高二时就遇见了她的真命天子:一个干净帅气的男孩。她们俩正式交往之后,就整天腻歪在一起,引起校内男女双方一致的羡慕嫉妒恨,但在嫉妒之余我们也只能哀叹,也许只有他们双方才能般配彼此。
高中毕业之后,他俩都没去上大学,她随着他去学做生意了。没多久听说他俩就结婚了,当时他们在我们眼中就是一对神仙眷侣。
大四那年高中班级群内开始盛传:我校那对模范夫妻要离婚了。当时群内盛传各种离婚版本,什么出轨论、不育不孕论、家庭暴力论等等。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真是内心一疼,像这样的天造地设的情侣都无法共度一生,那叫我们这些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普罗大众如何相信爱情。更让我担心的是小A,年纪轻轻就要贴上离异的标签,她的未来将如何走下去呢。
那年底我在故城闲逛时,一个不期而遇,让我遇见了小A。
她正抱着一本画册从一个美术培训机构出来,一副优雅、宁静、幸福的气质,完全看不出事个离异妇女该有的哀怨与黯淡。
我和她打了招呼,她看到我之后也是一脸的兴奋。
“好多年不见呀!”我说:
“是呀!多年不见!你还好吗”
“还活着呢”我自嘲地回复了一句,“你呢”
刚说完这句,我就马上后悔了,问一个刚离婚的女人最近的生活,不是揭她的伤疤吗。
不过,她的回答更让我吃惊:
“挺好的呀,刚离了婚,生活越来越丰满了”说着,她亮了亮她手中的画册。
虽是轻描淡写的提及离婚,我还是赶紧给我的莽撞赔罪。
“不好意思,我不是有意要揭你的伤疤的”
“伤疤”她咯咯的笑起来了。
“我们去喝咖啡吧”她指了指旁边的咖啡馆
好呀,我很庆幸,她能主动跳过这个话题。
我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她向我展示了未来的学习及旅行计划,看着她的计划表:1—3月学习素描、4—6月学习书法,每天练习画画一个小时,每天跑步半小时...... 每个月每一天甚至每一时刻都安排的满满的,全然不像我这种得过且过的人的生活。
我居然有些嫉妒小A了,她把生活过成她想要的样子。
我们聊了很多尘封的校园生活,生活的一些琐事,未来的打算。我极力避免谈及婚姻的事情,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或许是为了打破我对她强颜欢笑的疑虑。临别时,她带着解释的语气告诉我:
离婚并不是一场悲剧,它只是在结束一场悲剧。
听到这句话时,我当时内心一颤,一段婚姻走到了末路,结束它不是一种解脱吗,那些明知不可维系的婚姻还在努力将就,那才是最大的互相伤害呢。
02
回家后,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我奶奶常常给我开展忆苦思甜的教育,但更多的是关于她与我爷爷之间的爱恨情仇。
我奶奶是个童养媳,打小就来我爷爷家了,而我爷爷呢是个“吃喝嫖赌抽”五毒俱沾的人,常年不回家,赚的钱也不到家里,甚至不止一次的打的我奶奶卧床几天。
我奶奶也曾要走过,只是被我太奶奶一直劝说着不让走:
“你一走这个家就散了”,
我奶奶看着我大伯、姑姑等也就含泪留下来了。
听我爸说,我爷爷是在60岁以后才浪子回头的,当时我爸与我叔叔、姑姑们在爷爷的六十大寿上逼迫说,再不改变,以后就不给他养老送终了。
当我奶奶在诉说着这些往事时,我曾冒出过一句话:
“那为什么不离婚了?”
我奶奶叹息一声:
“离婚就没有你了。”
她又停顿了一下说:
“离婚不仅是让娘家人脸上无光,就算改嫁出去也是没有地位的,苦尽甘来,熬过去就好了”。
但这一熬就熬成了老年人,熬成了子女要挟父亲改过自新,才到来的苦尽甘来。
当时我就想对她说,幸福不是熬出来的,但我还是没有,我不想打破我奶奶苦尽甘来的幻觉。
03
我突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
离婚率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就全球离婚率而言,一般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高于欠发达国家;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高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县城农村。
综上而言: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离婚率就越高。
是呀,酒足饭饱思淫欲,升官发财死老婆。社会发展越成熟、越进步的国家越倾向于离婚。
因为他们将婚姻看做是一种选择权,离婚不过是对错误选择的纠正。
很多人将离婚视为洪水猛兽,某对夫妻要离婚,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劝说了,劝着劝着连他们自己都信了:离婚是恶魔。
其实在我看来,离婚和离职在本质上都一样,某些人将婚姻看的更加神圣,只不过是赋予了它太多想象的理由,但我觉得真正的理由就一个:你幸福吗,这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基于这个理由,虽然我还未结婚,但我已经拆掉了几对婚姻了,每一个向我抱怨婚姻困境的朋友,我都会问他们这句话。在我看来,劝说不合适的人离婚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行。
很多离婚后生活悲惨的人,都是以一种受害者的心态在苟活,谩骂着某某小三破坏了他们美满的婚姻,前夫竟然昧着良心只分给她这么点家产等等。就算是离婚了几个月几年,她们依旧像祥林嫂一样念叨着,享受着受害者身份带来的同情。
只是他们不知道:受害者的心态,几乎是所有不幸的根源,这和离婚无关。
04
我永远是我自己的我,不再需要向别人分享自己
这是我另一个离异朋友分享她离婚后的感受,原来离婚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当激情磨灭、柴米油盐之时,它就无关乎爱情,而是一种亲情。依靠惯性与责任维持着,这样的婚姻倒也没啥不好,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只是这种平淡之上,再生波澜。比如家暴、比如物质生活的长期匮乏、比如缺少精神层面的交流等等,婚姻就该走到尽头了。
很多人会因为责任而维系着这份婚姻,但责任并不一定对双方都好,就如某些家长在“为了你好”的掩护下,将子女一步步推入深渊。
将就的婚姻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对方,对子女的不负责任。它剥夺了对方重新选择的权利,它让你的子女生活在一种破碎、谩骂、冷战的家庭中,这样的家庭比离异家庭对子女伤害更大。
结婚不一定可喜,离婚也不一定可悲。不幸的婚姻足以摧毁两个人的幸福,离婚给却予了双方重新选择生活的权利,我们在为结婚者庆祝的同时,是否也要对离婚者表达同样的祝贺?
离婚并不是一场悲剧,它只是在结束一场悲剧,当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我们能够坦然的接受结婚与离婚都是个人的一种选择。我们就该庆幸:生活在一个离婚率高,一个可以选择和谁在一起,和谁不在一起的社会,是多么幸运呀!
关于作者
作者:菜刀,词馆佳话主编之一,此文首发于公众号 车主小站频道 当时使用笔名为 小站君。
◆◆◆
往期美文
词馆佳话∣原创诗文,投稿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