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组织变革范式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组织变革范式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组织变革范式研究高中是基础教育的终端,是连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高中教学组织变革是高考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关键。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_社会背景对教育的影响_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案例

全文共5003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改革正式启动。根据对上海、浙江、北京等地高考改革的跟踪研究,我们发现教学组织变革高中面临的重要挑战。高中是基础教育的终端,是连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高中教学组织变革是高考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关键。本文通过对高考改革政策理论的研究,以及对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参与高考改革试点学校的跟踪调研,归纳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组织变革的六种范式,期待为当下各高中合理建构教学组织、科学选才育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明晰高中教学组织变革的逻辑起点

要想准确理解高中教学组织变革的政策内涵和本质要求,就要从三个层面理解这种变革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1. 政策逻辑起点:突出学生对“学科领域”的自由选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组织变革的政策逻辑起点是“不分文理科”,但在实践中,由于学校对这一政策本意理解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自身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意见》提出: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以下简称“语数外”)三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数外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从上述政策文本的语言表述逻辑可知,“不分文理科”本意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的命题“不分文理科”,即高中阶段所有学生都要修读统一标准的语数外三科课程,并参加同样水平的高考。这一点是相对现行高考政策的重大变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数外三门基础核心科目,为未来的持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但这不意味着学生不能进行学科领域的选择,即并非指高中学生“不分文理科”。实际上,根据教育部2018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高中阶段的基本定位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中学生必须做出有关高等教育专业方向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这在高中阶段就表现为学生对除语数外之外的其他选考科目及重点学科领域的选择。

由于新高考为学生提供了除语数外之外的其他学科的选择和组合权,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未来报考专业的需要,进行多种学科组合的选择。这意味着学生选择的学科领域方向已不限于传统的文(理)方向,还可以做更加精细的“学科领域选择”。基于此,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对各学科领域修读科目的选择做出适应性安排,采取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行政组织和教学组织管理。

2. 理论逻辑起点:正确理解“班级”概念,妥善处理行政班和教学班

高中教学组织变革的理论逻辑起点是正确理解“班级”这一现代学生组织概念。从400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班级就成为现代学校的基本运行单元,为学校实施大规模、标准化、高质量的教育奠定了组织基础。从组织属性来看,“班级”有两种不同含义:一种是表明学生身份归属的行政组织属性,即“行政班级”;另一种是表明学生参与学习行为的教学组织属性,即“教学班级”。新高考之前,我国高中大都采用行政班与教学班合并的组织形式,这有利于集约学校资源,并增强学生的组织归属感。

新高考的实施增加了学生对学科领域的选择权,也带来了课程选择的多样性,传统送课到行政班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无法适应新高考要求,因此产生了“选课走班”的概念。但走班上课主要是指教学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并不意味着要取消表明学生身份归属的行政班。因此,如何处理好行政班和教学班相对分离后的学生组织体系,是高中面临的另外一项挑战。如《新课程方案》提出,“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统筹教师调度、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学设施配套等资源和条件,为走班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就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方向的正确引导。

3. 实践逻辑起点:学生由“高三报志愿”变为“高一(准)报志愿”

新高考的最大变化是增加了学生对于参与高考录取总分科目的选择性,这既体现了对学生发展专长的尊重,也凸显了多样化选拔人才的价值导向,但同时也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带来了新挑战。由于学生选择参与高考分数组合的科目学习贯串高中全过程,因此在高一阶段就要完成参与高考总分的三个选考科目的选择,即要初步明确高考专业方向和未来职业方向,这意味着学生由原来的“高三报志愿”变为“高一(准)报志愿”。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高考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的指导。因此,学生在高一阶段做出高考专业方向和参与高考科目的选择后,学校就可以据此重新编排行政班,使专业领域相近的学生在同一行政班注册,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互助性,从而保证行政班和领域教学班的相对统一。这样既可以实现领域班统一课程送课到班,也可以实现领域班不同课程适当走班,从而有效降低走班教学的组织、时间和资源成本。

当前高中教学组织变革的六种范式

在高中教学组织变革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好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关系。通过对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地高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考察,以及对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政策研究,笔者归纳了六种教学组织范式,基本涵盖了正在或即将运行的高中教学组织形式。

范式1:行政班平行编班,教学班开放走班

调研中发现,一些品牌高中采用了行政班平行编班、教学班开放选课走班的方式,其优点是既维持了行政班的学生组织,又增强了学生选课走班的自由度和选择性。但由于在这种开放式的走班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流动选课,因此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行政班的组织属性,学生的组织归属意识会降低,也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这种开放式走班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组织管理基础好、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强的学校。此外,由于学生全部开放走班,对学校的教学空间和设备等硬件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范式2:取消行政班,教学班开放走班

实践中,还有学校尝试取消行政班,教学班则进行开放式选课走班教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生组织管理更加自由,课程选择更加开放灵活;不足之处是我国长期以来采取行政班的学生组织管理形式,班级文化已经被教师、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取消行政班后,学生会缺少组织归属感,教师和家长也会产生担心。取消行政班、采取开放式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校组织管理要求高,适合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动性强的学校。而从《新课程方案》的要求看,并不提倡高中取消行政班。

范式3:行政班按学科领域编班,教学班半开放走班

调研中发现,还有的学校为了落实新高考和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探索行政班按学生专业选择进行学科领域编班,教学班采取领域班套餐送课到班和半开放选课走班相结合(领域课程+走班课程)的方法。这种方式既能保证专业相近的领域班级作为行政班,又能通过走班选课的形式保证部分课程的选择性,实现了新高考和《新课程方案》的良性衔接,因此得到很多学校的接受和认可。但按领域编排行政班需要学生在高一年级就要完成专业领域选择和学业水平考试科目“6选3”的工作,因此如何确定学生专业领域班级分类就对学校教学组织者提出了重要考验。

根据目前大学专业设置方向,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尝试按照“纯文科专业方向”“偏文科专业方向”“纯理科专业方向”“偏理科专业方向”“文理兼容类专业方向”等专业方向设置班级,对于学科专业特色突出的还可以设置特色专业领域班级,如“经济学领域特色班”“生化医学领域特色班”“创客空间特色班”“艺术领域特色班”等。一些规模较大的高中还可以在领域编班基础上适当做分层编班,以更好地兼顾学生的选择性和适应性。领域编班是学校主动适应学生选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前期设计和组织任务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归属感和后期学习,适用于绝大部分高中学校。

范式4:行政班分层编班,教学班半开放走班

实践中,还有一些学校采取了行政班分层编班、教学班半开放走班的教学组织方式,在课程安排上相应采用“分层课程+走班课程”的方法。这种安排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语数外三门高考必选课程,以及学生自主选择的其他三门参与高考成绩组合的科目学习。但分层编班最大的问题在于容易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尤其对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有时会带来心理打击和伤害。因此,采取分层编班的学校要提前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避免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范式5:双轨制管理,双元制课程

调研中还发现,一些学校有学生参与学科社团的良好传统,甚至有的学校所有学生都参与了不同学科社团的学习研究活动,形成了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的学习组织方式。甚至还有学校设置了特色学院课程或学部制课程,如创新学院、社会学院、国际学院、理工学部、人文学部等。在这样的学校中,学生的行政组织管理实际上实现了双注册,即在常规行政班注册和在特色社团或学部、学院注册,而学生参与学习的课程也形成了“双元制”课程,即常规的学科教学课程和特色领域的社团、学部、学院课程。我们将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命名为“双轨制管理、双元制课程”。因此,这些学校可以结合新高考和高中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原有社团、学部、学院课程的优势,服务于学生高考学科的选择和专业领域的学习。但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对学校原有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组织基础要求高,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校探索实施。

范式6:混合式

根据以上五种范式,学校还可以进行借鉴组合,形成混合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如可以采取领域编班和社团、学部、学院相结合的方式,既优化了行政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也凸显了走班课程的特色和灵活性,尤其有利于学生跨年级共同学习,促进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影响和带动,也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还可以将领域编班、分层编班、社团学部制组合起来,构建更加精细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需求。

提升战略认识,促进学校整体性变革

如上六种教学组织形式各有优长,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学校可以通过分析,选择适合本校的教学组织范式,并在实践中逐步调整优化。对此,笔者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准确理解新高考的战略意义,积极落实政策精神

高中是直接为高校输送生源的教育阶段,高考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新高考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具体行动。为此,高中校长和教师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到这次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学校、学生、教师、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组织工作,将高考改革精神落到实处。

2. 基于学校现状和优势,慎重选择教学组织方式

从2017年开始,北京等多省市也逐步进入新高考改革,到2020年,全国所有省市都要进入新高考改革。为此,各地高中要充分研究高考改革试点地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学校教师学科优势、学生特点、硬件条件和传统优势,把握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做好高中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变革。

3. 增强系统性和关联性,促进学校的整体性变革

高中教学组织形式与高中课程、学生组织体系、教师组织体系等紧密相连,因此学校在变革教学组织形式过程中,要增强系统性和关联性,推动学校的整体变革。例如:高中进行领域编班的基础是学生在高一阶段的专业选择和参与高考分数的科目选择,这需要学校在学生高一入学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高中学业规划指导,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初步选择。因此,有序安排学生行政组织和教学组织管理进度以及相关生涯规划课程就成为学校做好教学组织变革的重要基础。

(本文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上一篇: 民生智库 | “环保也可以很潮”!年轻人为何热衷“可持续消费”?
下一篇: 疫情背景下重构教育方式!10点建议,让线上教学更出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