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课例分享】九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课例分享】九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课例分享】九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环保路上同行你我天下兴亡

环保路上

同行你我

历史人物曹操百科_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_曹是什么朝代

曹是什么朝代_历史人物曹操百科_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

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曹操百科_曹是什么朝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九下第六单元整合教学

包头市第七中学 马小涵

曹是什么朝代_历史人物曹操百科_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

【确定主题】

课文系统: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编了四篇文言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出师表》,还有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一篇内容就是一个感人的历史故事,每一个历史故事都不同的展现了古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其体裁涵盖了叙事散文、表、诗、词、小令等。

预习系统:

人文主题: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语文要素:

熟读成诵,摘抄精彩句段,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古今异义词。

练习系统: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对比阅读;补白;创写诗歌;写小传;演讲。

【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疏通文言文文句,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通过梳理文章思路,分析写作特点,关注作者在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并理解古代仁人志士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体会强烈的家国情怀。

【核心任务】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设计了情境:学校拟举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读书交流会,帮助同学们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首期交流会将围绕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来展开。请大家以《责任与担当是英雄本色》为主题,推荐使用“三叠式”结构艺术手法,创意表达,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写小传或演讲稿。

【任务分析】

要想完成此任务,在准备课学生要结合课下注释的基础上,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积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达到疏通文意;通过方法指导,翻译理解全文,知道故事内容。第二课段探究结构艺术。通过对比课文中出现的“三”,总结“三叠式”结构的艺术手法,进而探究“三叠式”结构在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第三课段体悟英雄品质。通过对文中历史人物思想品质的概括评价、变换角色演读,加深对英雄的认识,体悟英雄的精神品质、情怀,树立心目中英雄的形象。第四课段推荐英雄,在对课文历史人物有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古代军事、政治领域中英雄人物的类别及品质特性,明确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人物小传或演讲稿。完成一次发现英雄、欣赏英雄、举荐英雄的过程。

【学情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基本能够疏通文意,但在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上存在较大困难。

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_曹是什么朝代_历史人物曹操百科

学习过程

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_曹是什么朝代_历史人物曹操百科

01

准备课 基础知识积累

【课段目标】

疏通文言文文句,学会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完成任务】

一、文学常识抢答

1.《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它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2.《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 (朝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4.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5.《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由西汉时的刘向编辑整理。《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共33篇,分12国策。

二、文言知识梳理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制作并填写文言积累卡。

示例:

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曹操百科_曹是什么朝代

02

第一课段 观乱世风云,品春秋笔法

【课段目标】

梳理文章思路,分析写作特点,关注作者在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一、梳理四篇课文的故事内容

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曹操百科_曹是什么朝代

二、把握四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一)详略得当,史家笔法

思考:《曹刿论战》和《陈涉世家》中,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详略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曹刿论战》详写战前曹刿对庄公答“何以战?”的“三评”和战后对战争策略的释疑。略写战争的过程。

《陈涉世家》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而对于“攻城”等内容则一笔带过。

资料链接:清人吴闿生在《左传微》中谈到:“左氏诸大战,皆精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文也!”

《左传》善于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显得波澜起伏,多姿多彩。以历史家的卓见叙写战争,达到微而显、精而腴的艺术境界。

《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主要体现。

(二)“三叠”结构,对称之美

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曹操百科_曹是什么朝代

文章第一段中,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谬赞自己比徐公美,三思悟出道理,交代了进谏理由。

文章第二段,以自己受蒙蔽的事类比齐威王当下的处境,写出了进谏内容。

文章第三段,写齐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这是进谏结果。

思考:本文运用了“三叠”式结构进行叙事。提到“三”,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或俗语,再由这些成语或俗语展开联想,“三叠”式叙事实现了怎样的效果?

示例:

①“一而再,再而三。”邹忌一再问妻、妾、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由“三问”到“三思”,不是为写其“自恋”,而是展现其深入思考的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②“一波三折”。齐威王“三赏谏”带来“三变化”,表现出一种层进式的反复,使得故事精巧严谨又摇曳多姿,既引人入胜,又突出了齐威王从善如流的魄力。

思考:结合你读过的其它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谈谈这样的“三叠”式结构有何优越之处。

示例:《西游记》中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三打”方见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孙大圣的火眼金睛,“三调”方知芭蕉扇得来不易,取经路充满艰辛……

(三)出师一表,情理交融

思考: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高度评价《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借此表言事、陈情,他是如何做到情理交融的?

1.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找出例句并说明?

示例: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议论)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记叙)

C.臣不胜受恩感激。(抒情)

2.从表达方式运用的角度分析本文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写作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

3.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夜读《出师表》,泪如雨下。《出师表》究竟为何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谈一谈。

示例:

①全文仅600多字,而先后13处提及先帝。诸葛亮未曾忘记刘备的深恩,拳拳忠心、呕心沥血,令人动容。

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表中言事,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饱含深情,令人动容。

……

三、课后作业

1.对比《周亚夫军细柳》与《陈涉世家》,说说《史记》是如何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暗含史学家的态度评价的。

2.课外阅读《后出师表》,对比《出师表》与《后出师表》在写法特点上有何异同。

03

第二课段 沐人物光辉,悟匹夫之责

【课段目标】

通过分析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乱世之中,“远谋”之士

(一)细节之中见“远谋”

乱世之中,目光长远、深谋远虑之士方能帮助自己的国家赢得先机,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几位主要人物都以自身的“远谋”,为国家带来胜利或发展。在你心中,谁是“远谋”之士?他的“远谋”体现在哪些细节之中?请找出来并详细说明。

预设:

①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

分析:陈胜虽是农民,却时刻关心天下大势。政局之中风云变幻,他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他提出“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的计策,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一系列建议,都基于对刘禅其人的了解和对汉室此时局面的判断,可谓思虑周全。体现了诸葛亮的智计无双、深谋远虑。

(二)对比之中见“远谋”

想象补白,并分角色演读曹刿与鲁庄公的两段对话。分析两人的性格特征。

曹刿:何以战?

鲁庄公: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鲁庄公: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鲁庄公(将鼓之):士气不能输,快击鼓!

曹刿:未可。

(齐人三鼓)曹刿:可矣

鲁庄公(齐师败绩。公将驰之):趁胜追击,打他们个落花流水!

曹刿: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可矣

(既克,公问其故)鲁庄公:先生,方才为何迟迟击鼓,又不立刻乘胜追击呢?

曹刿: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鲁庄公:鄙——曹刿:远谋(鲜明对比)

(三)映衬之间见“远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标题中,有两个字十分精妙,分别展示了两个人物的风采,你能找出这两个字,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吗?

明确:

①“讽”字写出了一个善谏的邹忌。他善于思考,因小见大,从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比美小事推及朝廷大事,指出“王之蔽甚矣”。以切身体验类比国家大事,入情入理,易于被齐王接受。

②“纳”字写出了一个从善如流的齐威王。邹忌进谏后,齐威王立刻展开行动,且在“三赏”的过程中,敢于直面进谏,大方加以赏赐,极具理政智慧,有明君的胸襟与气度。

邹忌的智慧讽谏+齐威王的果敢大气=齐国“战胜于朝廷”(强强联合)

二、心中有志,肩上有责

(一)为天下“远谋”,便是选择了一条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路,为何课文中的人物不畏于此?假如你能穿越到过去,请你对课文中的“远谋”之士进行采访。

1.选定采访对象,并设计三个采访问题。

2.同学之间两两结对,模拟采访现场。回答采访问题时以课文为依据,结合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来谈。

采访问题示例(以采访邹忌为例,仅供参考):

1.您是怎么由自身经历联想到朝堂之事的?

2.您想过劝谏不成的后果吗?

3.劝谏有风险,为何不规避风险,选择缄口不言?

(二)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曾言大丈夫必然“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只有心怀仁、义、礼,心中有国家与人民的人,才能成为史册之中不灭的明星。

请你说一说,四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否称得上大丈夫,他们所说的哪句话最令你动容?用诗化的语言表达:

他说:_________

虽然他只是_________

但他却_____________

正是XX的这份担当,

造就了_____________

示例:

他说:“等死,死国可乎!”

虽然他只是地位低下,適戍渔阳的农民,

但他却在大雨之中发出了反抗暴秦统治的最强音。

正是陈胜的这份担当,

撕开了黑暗的天幕,点燃了底层人民诛暴秦的火种!

请同学们将写好的小诗展示出来,选出优秀作品,拼成长诗,共同修改后朗读。

三、课后作业

为曹刿、邹忌、陈胜、诸葛亮其中一位写一则小传。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可结合课外拓展材料适当补充内容,不仅写出人物的基本信息、生平大事,还要写出人物的精神。300字以上。

04

展示课 内化责任意识

【课段目标】感受并理解古代仁人志士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完成任务】

一、展示本单元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小传佳作。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

1.是否符合人物传记的文体特点;

2.所选事件是否典型;

3.是否能够充分体现人物的“远谋”与“责任”;

4.是否有个人多角度、多层面的独到见解。

二、同学们,英雄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人说英雄就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有的人说英雄就是“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有的人说英雄就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虽然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关于英雄,有一点是绝不可否认的——责任与担当是英雄本色。

请大家以《责任与担当是英雄本色》为主题,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不限于本单元的人物,可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畅所欲言),你从英雄身上获得了哪些精神力量。

示例:

责任与担当是英雄本色 演讲稿

在会“跳舞”的稻田里,总能看见一个结实弯曲的背影。他戴着草帽,挽起裤脚,拿着锄头,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这个背影如此坚定,似一座大山屹立于田间。不仅在田间,有时在稻田边,你也一定能看见一个来回踱步或立如松的影子。一站就是一天,好像定住了似的,这就是袁隆平爷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袁爷爷每天都坚持去田间观察水稻。也正是这份执着和坚持,让他被人民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但他并没有因为有了这个称号,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责任驱使着他不断向前走,不顾自我,只顾人民。

在《袁隆平口述自传》一书中,先生说:“小时候目睹了中国饱受日寇的欺凌,我深深感到中国应该强大起来。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也要做一番事业,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为自己的国家作贡献,这是最大的心愿。所以,我感到自己肩上应该有担子。”正是带着这种为国为民的强烈使命感,袁隆平在规划人生目标、选择科研方向上,开创了我国杂交水稻事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帮中国人端牢了饭碗。他曾非常自豪地说:“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

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袁隆平爷爷,我将向他看齐,做到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我将以他为榜样,成为那样大公无私、奉献自我、勇于批判、不懈奋斗、赤胆忠心人!

曹是什么朝代_历史人物曹操百科_曹刿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

上一篇: 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眼中的"儿童历史书精品"长什么样?
下一篇: 中国通史刷完之后怎么办?自鸡历史的小学娃,第二个阶段正式启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