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才
一、文化的概论
文化的定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和一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活动,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殷代文化,新文化。
它是一个词组,名词加动词,也就是以文化人、文而化之,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即由文明的高地不断向文明的洼地传播扩散,或使一个人获得一定的知识体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过程。
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是由人创造并为人所特有的东西。人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其社会性,即文化创造。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
文化的定义很多,目前已经统计的就有200多种,我们常说的文化定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只是关于个人内观心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而已,绝对不能包含文化的定义。各个地域,各个行业,各个民族都会有不同的文化定义,要想获得大家一致公认的定义,不可能也不存在。所以我们关于得到的关于文化的定义只能是小众的、相对的、狭隘的、局部的,边界不清的定义。
文化虽然无色无味,却有着无穷的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的我们的思想,左右我们的的行动,甚至决定我们的性格和命运,一个人是否取得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掌握了良好的文化影响。我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当然这种文化,不能单指我们受到的书本教育,有很多群众没有上过学,没有读书,但是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文化的教育。
二、文化的功能
1、传播功能:即记录、存储、加工和传承社会信息。(如甲骨文、竹简、帛书和现在的书籍、电脑、网络等。)
2、认知功能:即影响、制约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认识结果。(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和结果,人类的文明经历了四个认知时期: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
3、教化功能:即通过文化环境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并使之社会化。(如中国古代以木质结构为主,而西方是以砖石结构为主)
4、协调功能:即调控社会实践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如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法与情的关系等等)
5、创新功能:即超越现实局限性,创造出新的观念世界和理想世界。(如人类由低级向高级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文化的传递和流动
文化不是静态的,永远是流动和动态的,它一产生就有传递的和扩张、流动的本质,传播是人的天性,也是文化的本性;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文化是传播的文化。文化传播是时空传播,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展开。从人类诞生之刻起,人类就产生了文化,随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就像一颗大树,不断汲取养分,枝繁叶茂,蓬勃成长。
文化具有社会性、靶向性、创新性、依存性和永恒性。
1、统一性:文化传播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统一交往活动,离开人这个传播主体,传播活动就不能进行。
2、靶向性:人类的文化传播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的有目的有指向的活动,这就和动物本能的传递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人与动物在繁衍上的本质区别)
3、创新性:在文化传播活动中,人类对信息的收集、选择、加工和处理,处处都包含着人类智慧,彰显着人类的创新。(如医院在市场属性的条件下,引入企业文化)
4、依存性:文化传播是双向的,是传者与受传者之间信息共享和双向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传者与受传者相互依存,互动互联。
5、永恒性:文化传播生生不息,绵延不断,超时空、跨种族,贯穿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恒久不变的人类活动。(如医学教育、人文知识的教育)
四、文化传播的意义
1、促进了文化整合:不同文化的兼容和重组,是异质文化之间彼此吸收、借取、认同并趋于一体化的过程。文化的整合不是不同文化模式的简单叠加或混合,而是一种新的生成和化合。如华夏文化并不是中华民族中任何一个单一民族文化的历史,而历经数千年融合中华大地几乎所有民族文化以及一些外来文化的历史。
2、促成了文化增殖:文化在质和量上的一种放大,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和创新。主要是从时”和“空”两方面展开。在时间方面,文化增殖主要表现为由于大量先进传播媒介的使用,是传播的时间大为缩短,效率大大的增加,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如计算机的使用);在空间方面,文化增殖主要表现为文化传播超出了国界,衍生出一种新的价值和意义。如汉语中的舶来语、日语中的汉字、韩国国旗上的八卦图等。
然而,不是任何一种文化都必然是增殖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和创新的文化才会产生新的生长点,才会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扬弃”异质文化的同时重构一种全新的文化,保持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文化一旦孤立和封闭,便失去了文化的生命力。清朝闭关锁国,不兼容外来文化,以天朝帝国自居,带来的便是没落和衰败。
3、促成了文化积淀:文化传播使文化财富承接和传播开来,成为不断积累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承继和发展便是文化积淀。文化传播的时间越久远,文化积淀就越深厚。文化积淀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如中国文化、希腊文化、埃及文化等。
4、促成了文化分层:由于当代社会信息流的迅速增长,信息的传播扩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层次。影响文化分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与受众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外,还表现为社会上一些人所享有的不同职业特权等,从而拉大了同其他人群之间的差距。这样文化分层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如医生、律师、教师等。
5、促进了文化变迁:任何一种文化都处在动态的发展和变化之中,不同程度地经历着产生、发展、变化、衰退和再生的过程。文化传播无孔不入,并通过各种媒体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渗透,改变着文化主体并产生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结构、文化风格,和文化模式。(如20世纪初中国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就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迁。)
五、医院文化的引入
医院文化起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美国经济学家于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在企业界中总结出来的一套关于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说;其理论研究的核心是人,是企业群体中人意识、言行举止、行为形态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而言,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医院文化所研究的核心是人,其对象是以医务人员为主体、包括医务人员与病人两大类人员,其内容是医院与社会、医院与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医务人员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的总和。医院文化建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列为医院无形资产内容之一。
六、医院文化概念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医院文化是医院价值观在其指导思想、经营哲学、管理风格和行为方式上的反映。具体的说,它是医院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工作作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有人形容医院的文化建设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理念是鸡蛋黄,制度和行为是鸡蛋清,环境是鸡蛋清外的软膜,形象就是鸡蛋的鸡蛋壳,共同构成医院的文化建设。医院文化特点:在内部具有共性化,在外部具有个性化。
文化是医院的魂,一个人没有文化就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一个医院没有自己的文化就变成了“人体修理厂”,一座冷冰冰的机器。所以医院必须要有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病人和医生都是组合在一起共同对抗疾病的伙伴,不是对立关系,是合作关系。
七、医院文化建设的四个层次
(一)物质文化:也称为基础文化,包括医院环境、医疗设备、院容院貌、服务设施等。物质文化是医院实力的具体体现,是医院塑造良好形象的物质保证。加快医院物质文化建设,为病人提供整诸、温馨、舒适和便利的诊疗场所,能够给肉体与精神承受巨大痛苦的患者以心灵抚慰,增进机体活力,从而早日康复。同时,能够使医院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受美,得到精神上的休息,进而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医院发展后劲,为医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
(二)制度文化";也称为保障文化,包括管理体制、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工作守则及管理目标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作为医院文化的主体构架,是医院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准则和技术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以法治院、规范行医的重要保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首先应当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院发展,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培训,使全体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变制度约束为习惯养成。同时,坚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奖惩结合、奖惩分明、奖惩及时。
(三)行为文化:也称为形象文化,包括全体员工的医疗水平、言行举止、穿着装束、精神风貌、风度气质等。良好的员工行为能够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对医院产生信赖和忠诚。加强医院行为文化建设,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维护患者各项权益,完善各种便民利民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精神文化:也称为核心文化,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医院全体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建立起的群体意识,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包括医院精神、奋斗目标、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服务理念等。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并被职工认同,就会产生规范和自律作用,凝聚士气,把职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医院发展的轨道上来。
八、医院文化的作用: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其根本目的是营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从而使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医院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医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序化、个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医院整体发展建设的能源动力。县级医院也要有国际视野,世界在互联互通,理念在迅速翻页,我们不能纹丝不动,坐等机会白白丧失。目前医学模式的转变,决定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也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序化、个性化。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67号文件,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要做好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可以说,优秀的医院文化建设在现代医院管理和发展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
1、增加社会的认可度
优秀的医院文化建设将体现为医院的良好形象。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坚持公益属性为第一属性。遵章守法、重诚守信,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设施、高精尖的装备、过硬的技术、科学的管理、高水平的质量、如家的服务,为服务对象营造一个整洁、舒适、宁静的诊疗环境和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医院的公信力和认可度,患者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交给心目中理想的医院,医院和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新的良性循环。
2、提高医院的市场拓展能力
市场属性是医院的第二属性,这个永远不能回避。我们面对医疗市场输出的产品就是医疗服务,当然我们的服务对象也不是简单的消费者,而是相互尊重的医患之间合作伙伴关系。是市场就有供求关系,目前的医保的普及,汽车的普及,道路交通的快捷便利以及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增加,导致医疗需求不断被释放,医疗市场重新布局,二三级医院正在重新切开医疗市场这块蛋糕。所以医院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迅速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用创新驱动,医院的所有体系建设都要迅速不断更新,只有在创新中才能生存。
3、提高诊疗水平
诊疗水平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所以诊疗水平有三个核心要素,第一个要素医疗资源,就是硬件建设,这是个基础必不可少。第二个要素是人才建设,这是最重要的医疗技术资源,也是核心要素。第三个就是思想、文化建设为基础的伦理价值资源。三者构成医院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密不可分,最终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软件必须建设在硬件的基础上。优良的医院文化建设必然是建立在物质层面的基础上,表现为关注个体发展、发挥群体效应,真正形成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专业细密化,技术前沿化的良性循环体系。
4、凝聚职工的向心力和战斗力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读懂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就读懂了人生。因此,积极建设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培训是职工的福利,抓好培训就是单位管理者必须尽到的义务。关注和支持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鼓励全体员工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从层级提升个人的需求。
关心爱护职工,让医院成为职工的家,医院处处为职工着想,要时刻让群众感觉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组织”。从工作到生活,从业务成长到身心的成长,组织上要做到全闭环全周期的管理和跟进。只要组织上切实为职工着想,职工自然就时刻依靠组织,向心力、凝聚力自然就产生了。
作者简介:孙庆才,现任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泗水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泗水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