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篇,先来普及一下高功能孤独症。
高功能孤独症主要是指认知程度接近或者达到正常儿童水平,并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孤独症儿童。
他们一般有较强的欲望,并有一定的条件可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
但是他们在沟通的应变性等方面,仍然有着严重的缺陷。
沟通的变通性是什么意思呢?
指的就是说话者对说话对方的想法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语言和信息。
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缺乏社会交往能力是成长回归社会的最大障碍。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学习实用性沟通方法和对周围环境的应变性能力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结合实例来说说,如何通过提高观察推想能力达到训练沟通应变性能力。
多啰嗦一句。
如果孩子的认知还未得到有效训练,建议不要直接进行社交训练。
只教认知不教社交,会导致认知理解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泛化。
反之,则会使孩子失去了支撑社交的基础,导致训练了半天也整不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
社交训练必须建立在基本认知理解的基础之上,没有认知理解,就无法有效社交。
首先,人们在沟通过程中对说话者的想法的注意和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想法包括:他人的需要、动机、感情等等。
在社会交往中,大多数人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说话对方的想法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提出适宜的问题,提供恰当的信息。
伦伦 男 4岁
伦伦在3岁时被诊断出孤独症,伴有严重的语言重复症状,尤其是重复唐诗,且语言理解和表达有严重缺陷。
他很少与他人有目光对视,喜欢尖叫,性格急躁,惦着脚尖跑,行为很刻板。
首先,我们采取ABA应用行为模式治疗,主要针对伦伦的日常行为进行矫正。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1-3个月,主要是对伦伦的基本行为进行个别训练,包括指令的理解与服从、静坐、注意力、记忆力、刻板动作、重复背唐诗等。
经过第一阶段的干预,伦伦的情绪稍微平稳,语言重复与行为刻板的频率也有所下降。
接着,我们开始对伦伦进行一些简单的观察力推想的训练。
如图,我们表演一个“冷”的动作,让伦伦来选择此时需要的东西。(下图)
接下来,我们表演“我要回家了,可以外面现在正在下雨,我需要什么?”(上图)
因为有实物做选择,伦伦根据动作和描述去推想对需求物的选择比较容易一些。
由于孤独症儿童在大脑认知能力方面的缺陷,往往导致对他人的需求、动机、感情的难以理解,使他们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对多方面的问题都加以考虑并由此指导行动。
-实景训练-
第一次,老师和伦伦一起回到伦伦的家中。
推开门,伦伦很自然的找到自己的室内拖鞋坐在地上换鞋子。
第二次,同样的情景,老师只说:“我找不到拖鞋。”伦伦便拿出一双拖鞋给老师。
老师说:“谢谢伦伦,如果其他的人进屋,你也要帮他们找拖鞋,因为他们和老师一样也找不到拖鞋。”
第三、四次,伦伦依旧没有主动给老师找拖鞋,老师依然重复着第二次的话。
第五次,同样的情景,伦伦主动说:“老师,你找不到拖鞋啊,我帮你拿。”
为了理解他人的想法,除了观察能力以外,正常发展的孩子还应该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可以指从已知到无知的恰当猜想,而孤独症孩子在此方面则有严重的缺陷。
例如,他们不能从可以观察的行为或语音中推想到这种行为或语音所能产生的社会后果。
这时,就需要训练其理解他人的想法,对孩子显示并让其掌握事件或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这种逻辑联系必须是具体的和可见的。
乐乐 男 幼儿园大班
症状:轻度自虐倾向,喜欢尖叫,行为刻板怪异,尤其是社会交往严重落后,认知程度与语言能力较好。
乐乐的社会交往行为指示图
↓↓↓
社会行为指示图,要让乐乐知道不同行为会引起其他人的不同想法,引导乐乐去具体的推想,别人对这些行为的种种不同想法。
这样,乐乐可以开始注意到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同时乐乐也知道别人也会注意他的行为和语言。
人们往往在行为的后果中吸取教训,孤独症孩子也不例外。
他们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后果去学习沟通方法。
这个社会行为指示图让孤独症孩子有机会了解自己的行为、他人的想法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而使他们不仅可以学会自己应该做怎样的行为,而且还能进一步达到“为什么应该这样行为”的认识层次。
需要提示一点,每一个患孤独症孩子都不一样,需要在某一项活动添加什么社交元素,也是有讲究的。
正规评估当然好,但是也可以自己评估,按照“观察-记录-分析-计划-执行“这样的一个路径,设计出个性化的社交元素训练法。
一些好玩社交游戏也可以加入训练。
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模仿平时的社会交往活动,让孩子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社交圈中,从而逐渐让孩子摆脱对于社交的恐惧心理,从而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社交障碍,提高社交技能。
记住,在孩子的生活学习游戏活动中,社交训练无处不在。
只要有心,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可以给孩子做社交训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