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其应用

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其应用

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其应用公共政策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 关停政策

【摘要】:伴随着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价值观的权威分配和社会管理的手段之一,其目标逐步趋向于实现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政府善治。然而,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公共政策在制定、执行系列过程中因多方主体矛盾将诱发各类影响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因素,导致公共政策难以达成预期目标和效果。因此,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发挥政策效用、提升政策绩效、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以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为评估对象,通过利益相关者识别方法将公共政策风险主体归纳为参与主体、决策主体及问责主体,将风险因素归纳为决策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与舆情风险,并列明各类风险所包含的具体风险内涵。在厘清风险主体、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建构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并具体应用于S市“纳民小学”(农民工子弟学校)关停政策分析中。在对“纳民小学”关停政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应用过程中,首先梳理“纳民小学”关停政策的出台背景和风险表征,从风险情境、风险边界、行动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关停政策风险的生成逻辑。研究认为,以“运动式治理”与城市管理模式升级为主的政策推动模式,以利益风险边界、权力风险边界、权利风险边界与制度风险边界交相互动的风险边界冲突,以社会燃烧效应为脉络的行动机制,共同演化催生了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随后围绕关停政策这一具体案例,对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进行调适和应用,运用风险公式计算2017年与2018年关停政策社会稳定风险总值,并进行结果对比。比较分析认为,关停政策经过决策主体的阶段性修正,参与主体的政策认同度提升,使得社会稳定风险水平值下降。此外,在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着评估程序失范、沟通路径匮乏以及配合机制缺失等方面的风险治理困境,进而提出在明晰公共利益边界、规范政策风险评估程序、衡平政策权利与权力及健全舆论沟通机制等方面的稳评优化策略。

上一篇: “歪果仁”眼里的中国小康什么样?跟着这位巴基斯坦小伙来看看
下一篇: 广东加快培育发展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