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0 8 年第1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o u rn a l o fC h in aU n iv er sityo fM in in g &T ech n o lo g y ( S o cia l S cien ces)2 0 0 8 年3 月文化的视角: 中国公共政策本土化研究的一个分析框架张云昊(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河南新乡4 530 0 7 )摘要: 公共政策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 目前正处于“西语东移” 的阶段。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公共政策总是镶嵌于该国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 因此, 公共政策研究的本土化就成为一个重大的议题。 本文立足于文化的视野, 从价值、 制度、 行为和文本四个向度构建并探讨了中国公共政策本土化研究的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和重要议题。关键词: 公共政策; 价值; 制度, 行为; 文本中图分类号: D O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9 —10 5X ( 20 0 8 )0 1—0 0 35—0 5公共政策作为肇始于西方社会背景和学术传统下的一门以解决公共问题为中心的应用性学科,它一经产生就以其求善和求真的价值信念, 直面现实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不仅在现实层面为西方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且在理论层面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范式, 成为当代国外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匹健壮奔驰的“黑马” 。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公共政策逐渐被移植到了中国。 纵观近十几年我国关于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 在实践层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政府的科学和民主决策, 在理论层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当前我国的公共政策研究还仅仅停留在“西语东移” 的阶段, 把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本土化公共政策研究还十分薄弱。 众所周知, 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着急遽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转型,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调整公共利益和价值分配的主导性工具, 它必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并且成为型构未来社会结构的一个关键推手。 因此, 在引入西方公共政策比较成熟和系统的理论的同时, 如何尽快地把这些理论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 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公共政策, 为中国各级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指引, 就显得极为迫切, 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那么, 我们该怎样开展本土化的公共政策研究呢?任何一国的公共政策总是镶嵌于本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 因此, 文化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系统的研究视野。 文化研究起源于社会人类学, 后来在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得以迅速拓展。
它主要运用于不同民族国家的比较分析, 强调差异性。 因此, 本土化的公共政策研究必然首选文化分析这一利器。 纵观国内的研究文献, 这方面的研究少而零散, 要么仅仅是表象化的论述, 要么阈于一个狭小问题的讨论, 缺乏宏观和系统的视野。因而, 本文拟从文化分析这一视角为中国公共政策本土化研究提供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 并提出这一视角下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大议题。文化虽然是一个难以精确定义的概念, 但同时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的广阔空间。 纵观国内外关于文化的诸多定义, 笔者认为, 文化即是一个民族国家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 在长期的社会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 制度结构、 行为方式以及所保存下来的“记忆符号” 。 结合公共政策的实然特征, 笔者认为, 从文化的角度视之, 中国公共政策的本土研究框架应该从价值、 制度、 行为和文本四个向度展开分析。一、 价值向度的分析按照《简明哲学百科词典》 的解释: “价值是表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关系的范畴, 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对私人、 阶级或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成为人收稿日期: 20 0 8 —0 3—10作者简介: 张云吴( 19 8 0 一)。 男,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助教。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