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7世纪的文学思潮
明朝中叶以后阳明心学的流行对正统文学思潮宋明理学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推动了文学个性思潮的发展。个性思潮实际是一种重视个体价值和个体生命的一种思潮,它似乎与宋明理学倡导的群体价值相对。当时袁宏道曾大声疾呼:“大丈夫当独来独往,自舒其逸耳,岂可逐笑啼世,听人穿鼻络首。”甚至出现不少“狂士”放诞不羁,出名教外。
在个性思潮的推动下尊情说流行甚广,尊情说实际是对当时“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压抑人思想观点的反对,尊情说的内涵是肯定人的基本情欲,确定人情欲的合理性,尊重人的基本价值。在个性思潮的影响下尚才智,强调人的独创精神,倡导有独特创见的作品。像当时出现的性灵学派更是扛起文学革新的大旗打破了以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垄断局面,倡导抒发胸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原则,使文学观念遭到一大转折,同时也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让通俗文学有了灵魂。明朝的个性思潮一直作为潜流向下游涌动,一直到与五四新文学合流。
当个性思潮兴起时出现了崇实的思潮。这种思潮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明朝中后期,社会政治相对不稳定,内有党患外有强敌,思想学术界也患了虚病,清初学者颜元也曾感叹到“人人禅子,家家虚文”思想学术界于是拿出实学这一药方去医治虚病。实学主张创作倾向的崇实,文以致用,不虚妄空谈,主张博学、致用、实测。明末清初文人志士大多经历了亡国之痛,经历了大变革、大动荡,但在这种磨难之中他们仍保持浩然正气,这种坚贞的气节与高尚的人格形成了“志士之文”,这同样与他们高深的学力博览群书,把不同学问之间相互结合有关系。可以说是“气节、学力、阅历”三者的结合形成的坚实的文章。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个性思潮与实学思潮相互渗透,相互发展。
(二)18世纪的文学思潮
到了清朝中期政治社会环境趋于稳定,为了维护政治社会的稳定,宋明理学又被推上了正统地位,开始学儒重道,提倡经学。最后形成了汉学与宋学之争,汉学家主张“我注六经”宋学家主张“六经注我”。汉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古典文献,是“以治群书”汉学占了整个清代学界大部分,考证学可以说是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想的结晶体,可以与历代学术思想相媲美。这时候人文思想同样暗流涌动,性灵学派正式崛起,开启了诗学的一道新门,崇尚诗以言情的性灵派与复古派对立,促进了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人文思潮的发展同样表现在通俗文学上,像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通俗小说开始流行,这些作品充满了人文思潮,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具有特定的社会思潮意义。
(三)19世纪的文学思潮
19世纪是中国社会变革最大的一个世纪,这时的社会变革,政治变革以致影响到文学领域,促使文学发生重大变革。清朝晚期曾经辉煌的泱泱大国一下子跌入屡遭外侮,丧权辱国的屈辱状态,经世致用思潮发展到“文学救国论”把能否解决现实问题,能否挽救民族危亡作为文学评判的标准,把文学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经世致用思潮与晚明的实学思潮有所不同,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是明末遗民靠道义的支撑在人生的逆境中矢志不二,所以极力推崇“内圣”把内圣至于外王之上,而晚清的经世致用思潮不大讲“内圣”而重视“外王”偏重于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等,当面对民族危亡时,最后经世致用转变为梁启超的“文学救国论”试图利用文学改造社会,改变社会,这时西方思潮传入“学习西方”同样成为一个思潮,试图利用西方的一些东西纠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病。但它仍旧属于经世致用思潮的范畴。同时西方的民权思想的传入使中国原本已有的人本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光这些思潮,文学通俗化、复古思潮都有所兴起,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都在引导中国近代文学的变革。
(四)20世纪文学思潮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源点,在以后出现的各种文学思潮都能在这一时期或隐或现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五四是承前三个世纪文学思潮启后面的革命功利文学思潮。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共举文学革命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目地仍是救国,这一时期有学以致用的实学思潮、有全面学习西方的西化思潮、有非功利性质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思潮,同时还有受大众喜欢的通俗文学思潮,这些思潮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断的螺旋式向前发展。到了后面一时期就被革命文学和工农兵文学思潮所站潮头,这不无当时的外部社会政治环境有联系,后来后者所占潮头的文学思潮一直占主流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之后文学思潮又开始多元化了。
从现在看近四个世纪的文学思潮发展,它们始终是古与今、中与外、功利与非功利之间的对立,但矛盾之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都能形成不同的风景线。文学思潮有时是社会时代背景的反映,有时是感情的流露,有时是情怀的的抒发,不同的文学思潮相互联系,相互借鉴,为弥补本身的不足,文学多元化恰好是文化活力的体现,它们汇合在一起恰是铸成了中国文学这一旗帜。
参考书籍:《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
发表评论